在生活当中,我们会常常遇到孩子哭的情况,而对于孩子哭很多家长也都有不同的解决方式。不同的方式说明了对孩子教育的不同,也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性格上面有着一定的影响。
周末带着孩子去超市里面的游乐乐园里面玩,在门口买票的时候,旁边路过了一对母子。
妈妈牵着男孩从这里经过,另一只手还在玩手机,男孩的目光一直紧盯着游乐乐园里面的玩具和小朋友们,慢慢的停下脚步,挪不开脚。正在玩手机的妈妈看这情况便拉了拉男孩,但是孩子却不肯走,跟妈妈说想进去玩。
但是男孩子的妈妈不让,孩子便嚎嚎大哭起来,不过他的妈妈并没有心软,而是在旁边吼道:“你是男孩子,你不许哭。”
孩子一脸害怕和委屈,一边用小手擦着眼泪,一边抽泣着。随后男孩便被妈妈强行拉走了,走远了还隐隐约约瞧见孩子一直在回头。
在小男孩的妈妈看来,男孩子不能动不动就哭,何况只是不让他进去游乐乐园里面玩,更没有理由哭了。
其实我也相信,有一些的父母家长都是这样的一个想法:男孩子是未来的男子汉,不能像小女孩一样没事就喜欢哭,因为一点小事就哭这样一点男孩样子都没有。男孩子就是要表现刚强一点,有什么不满不能用哭来解决。
所以也经常会对男孩说:”你是男孩子,你不许哭!”、“小男子汉就是以后的大丈夫,就知道哭,不准哭!”但是孩子还小,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能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能因为孩子性别的差异,就限制了孩子释放天性。当孩子遇到委屈的事情,用“哭”来释放自己的情绪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越去制止孩子的行为,反而对孩子的伤害是越来越大的,而这样的教育之下,更容易养成孩子性格的懦弱。
01一些家长认为“你是男孩你不许哭”的原因是什么?
1. 男孩哭是件丢人的事
男孩子自古以来都是家里顶梁柱的存在,“男子汉大丈夫”这句话也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有些父母认为男孩子哭就是让人觉得丢人的事情,自己身为父母,也会觉得脸上无光,自己的孩子动不动就因为一些小事情就哭,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丢自己的脸,让别人看来笑话。
事实上,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也是不公平的。做父母的不能因为孩子是男孩,就剥夺了孩子“哭”的权利。
2. 男孩哭是没有出息的事
男孩子哭,掉眼泪有些家长会觉得这个男孩性格懦弱,没有出息,以后一定是个“窝囊废”。这也是在传统观念下一直存在的想法。
所以当孩子用“哭”来表达时,家长便会制止孩子“你是男孩子,你不许哭!”认为孩子哭就是没出息的表现。把男孩子和女孩子分开,哭并不是男孩子的权利,作为以后的“男子汉”,要顶天立地,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其实,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伤害也很大,孩子在委屈的时候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孩子以后性格的养成也会造成影响。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会有自己情绪表达的方式,当自己难受的时候也都需要发泄出来。而孩子年纪还小,“哭”便是孩子最好宣泄情绪的方式。而父母教育孩子“你是男子汉,你不许哭!”这也是制止孩子发泄情绪,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心理上的伤害。
02“你是男孩子,你不许哭”对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1. 容易变成“情绪文盲”
西班牙作家珍妮弗·德尔加多认为:现代人迫于要从几个世纪形成的文化中获取知识加以浓缩的需要,使得学校只专注于向学生传播信息,甚至有时还是无用的信息,从而导致西方人没有能力表达和控制的自己的情绪。进而也不能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情绪。这种现代病被称为“情绪文盲”。
“情绪文盲”其实就是指没有能力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也不能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情感的那些人。而孩子在父母长期“不许哭”的教育之下,慢慢的也会失去对自己情绪的表达的能力。
当孩子失去了对情绪表达的能力之后,也会不懂得去理解他人情绪,这对孩子以后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面有着一定的危害。
2. 内心压抑,没有安全感
孩子哭是一种情绪发泄的方式,而父母的“不许哭”教育便是禁止了孩子发泄情绪。当孩子内心有情绪却不能发泄时,内心容易变得压抑,慢慢地也不会去表达,变得沉默起来。
而孩子也会明白,自己“哭”的这个行为会引起父母的不满和责怪,也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错误的行为,而不敢去跨越这一步,把自己的情绪压在内心的深处,诚惶诚恐,没有安全感。
03孩子的情绪要正确对待,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1. 不要剥夺男孩子哭的权利
“哭”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方式,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么一首歌“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或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男人都有受不了而通过“哭”来宣泄情绪的时候,更何况还是小孩子。不能因为是男生,就剥夺了男孩哭的权利。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用“你是男孩子,你不许哭”来制止孩子的行为,而应该耐心的和孩子去沟通,找到孩子为什么哭的问题关键所在,用讲道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2. 包容孩子的情绪,做好引导
孩子哭这是在成长过程中常有的事,而孩子最依赖最亲密的人是父母。所以当孩子想要表达情绪的时候便会向父母通过哭的方式来宣泄出来,而父母要做到不要阻止孩子发泄情绪,学会去包容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先把情绪发泄,慢慢平复下来之后在跟孩子好好沟通,做好引导教育。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家长要避免使用错误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想法和观念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做出改变,科学育儿对孩子的成长也更加有利。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