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他还活着,在他没下来前这里从来不下雪,之后就开始下雪了。如果他不在上面,那就不可能会下雪 有时你还会见我在雪中翩翩起舞 ”
——《剪刀手爱德华》
当风烛残年的金喃喃细述这段往事,我总会想起张爱玲所写的《爱》中,那个穿着月白衫子的女孩,她与年轻的、雪中舞蹈的金会浑然重合在一处。
爱情这件怪东西啊,明明是心中最隐秘而百转千回的情愫,爱的人们却完全能共情
搞不定千奇百怪的礼物,走不进川流不息的人潮,闯不出应时而生的平庸,然而,却依旧渴望借一个特别的节日,拥有一点点真实的心动。
——如果恰好你也这样想,那么一部可以引发“爱的奇怪共鸣”的电影,就再适合这个“5.20”不过了。
它不一定热映,但肯定令人感到温暖;不一定符合潮流,但会应和心中暗潮,它要经历过时间的“深刻检验”、扎进人深层的情感共性。
若以此为标准列一个榜单,那么诸如《怦然心动》《僵尸新娘》《风月俏佳人》《时光倒流七十年》《天使之城》《西雅图未眠夜》 均可榜上有名。
这之间,有两部可以单拎出来强荐:
一部浪漫主义,至纯净;一部现实主义,至世俗。它们神奇之处在于:因为各自透彻详尽,故而其中很多桥段和情结,在之后的很多电影中都能找到根源。
甚至,这种共性,也能延展到你们自己的爱的故事中 相信我,两个人达到感受共识是情感升温的不二契机:
《剪刀手爱德华》
“因为你要我这样做”
但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不管多少年过去,都忘不了爱德华。他就是有这样的魔力,似一道旧有的伤痕,横亘在心内最柔软的地方。
在我看来,爱德华其实正是“爱的本能”的象征,这种判断是有迹可循的:
爱萌生于冥冥中,是不可预知、无法准备的。
爱德华是一个未完成的机器人,有完整的心智、丰沛的感情,却没有一双正常双手;他独自生活在古堡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丝毫未曾涉世,全然不知人间的规则、是完全“自然”的。
故而,当他看到金的第一眼,没有任何预设,仅仅是心动。
其次,爱令人盲目。
当金问他,既然知道自己是闯入和盗窃,为什么还要答应前去时,爱德华的回答:“因为你要我这样做”。
深陷爱中的人,都是自动蒙上半只眼睛的人。他们并不是与生俱来没有判断能力,而是只愿意看到一种答案。
爱不一定只带来幸福,也可能带来痛苦。
试图抚摸“父亲”的脸颊,却将其割破;手忙脚乱救人却弄得对方满身伤痕;割破金的对他伸出的手——明明想要亲近,却不得不远离。
他当然不敢拥抱她,他渴望靠近她,却更不愿伤害她。
爱未见得可以抵御现实的沉重。
即便真心对待别人也可能收获重重误解,正如小镇居民对爱德华:
他可以开锁进入每个人的房间,这意味着没有人的家中是安全的;他不必寻找凶器,手上的剪刀就足以致人于死地;他没有道德判断标准,完全无下限 哪怕她们曾经对他趋之若鹜,也抵不住狭隘的想像。
可怕的是,这样的群体误解构成了“现实的沉重”——这是爱情的不可承受之重。
切勿相信“真正的爱情经得起任何考验”这种鬼话,那是毒鸡汤。纯粹的爱情是珍贵的,亦是脆弱的,经不起风吹雨打。
▲她们顶着他修剪的发型、站在他的园艺作品下质疑他,实在是讽刺
还有一些更加隐秘的意味:爱德华是虚构的、不真实的——而所有令人深深动容的爱,起码是开始的时分,都是感受性的、带有想象和不真实成分的,这恰恰也是最动人的部分。
这是每个人的“爱的本能”。
张爱玲那篇《爱》,讲的是真事。那是她与胡兰成新婚时,听对方讲起的。全文很短: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做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他雕出自己心目中的恋人 如果说这是想像的桥段,那么每个渴望被爱的人,都真实的如此想象过吧。
如果说想像出的幻影是虚假的,那么一个人,曾经激起了自己内心的涟漪和想像却是真实的——任何事都是相对的。
每个人其实都活在自己的感受中。
当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这部电影,恐怕就会有那种“奇怪的共鸣”了吧
《蒂芙尼的早餐》
“人们相爱,互相属于对方,
因为这是获得真正快乐的
唯一机会”
忘了在什么地方看到——如今也找不到出处。
据说当年拍摄的时候,由于电影的时长原因,赫本吟唱《Moon River》的桥段差点被删去,为此赫本据理力争,从不耍大牌的她甚至以罢演相挟,这才保住了今天看来堪称经典的一幕。
如今这件事的真实性已无法证实,但这一幕的确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这曲弹唱可能就没有荧幕上的赫本;同样的,霍莉也就没有了元神。
当你看到她弹唱《Moon River》的样子,会回顾起那个梦中呢喃着弟弟名字、惊慌的女孩;会记得在“老爹”口中永远吃不饱的女孩。
然后理解保罗对她的疼惜:那个纽约的“茶花女”,靠谄媚周旋在男人们中间赚取交际收入、一心渴望钓得金龟婿
她周身上下写着“人间真实”,她所追求的,是富足的物质所带来的所谓安全感。
对她而言,爱在面包面前,微不足道。
她是一只迷途的羔羊而不是什么恶魔,她代表着堕落,也可能引发救赎,保罗就是被救赎的人。
经由霍莉,保罗看到了一切难题的解法并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
所以他开始认真写作,用自己的能量去除无意义感;他获得新知,寄生的确可以解除当时的窘境,却无法获得长久的满足,就如同他自己也无法从富太太的供养中获得内心真正的饱足一样。
▲他爱她,甚至比她更懂自己
当然,并不是所有依靠捷径的人都能以此为戒,毕竟,所有的醍醐灌顶,都发生在灵魂被撼动之后,而没有什么撼动比爱更剧烈。
保罗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霍莉的呢?绝不是在她盛装出席派对的时候,或者不遗余力卖弄风情的时候,而是在她同他不设防地相处时、在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目的、发自真心对笑的时候。
爱就是这样奇怪,当你抱着某种目的时,它如同石沉海底杳然无讯,而当你毫不留意时,它却自由蔓延伸展,防不胜防
“我像猫咪,我们都是没名字,我们不属于任何人,我们甚至不属于对方。”
——《蒂芙尼的早餐》
若不爱的人说出这样的话语,你会认为她无情,但当你爱她,就会了解这是她的软弱。这就是爱与不爱的区别。
▲她把它丢进雨里,就像她把自己丢进一个又一个不爱她的人怀里。人若软弱,便自会显得无情。
“520”温馨提示:
纯净的爱也好、带有顾虑的爱也罢,其实都不是完美、忧喜参半的。而当你身边的他/她,引发你这样的“反常规”判断,请抱紧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