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里就没有简单,压力是永远存在的。面对孩子完全不把这些压力传递给孩子是不可能的,孩子自己也是会观察的。避免负面情绪滋生,不但可以免于伤害孩子,而且还对自己有好处。困难/不如意谁都有,这些事情成为压力,很多因素是我们惧怕不好的结果。
之前我也爱焦虑,现在慢慢调整自己心态。需要帮忙的时候,要向亲朋好友求助;事情发生的时候,告诉自己这就是需要面对的;凡事尽力而为,相信总会有好事儿发生的。自己特别低落,特别疲惫的时候,告诉自己歇一歇,停一停;给自己定一些小仪式感,比如难过的时候吃颗大白兔,辛苦的时候给自己买个鸡腿,不开心的时候抽一个盲盒,或者自己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吃爆米花。
自我调节是一个方向,还有一个方向是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时候父母表现出沮丧和愤怒都是因为他(她),父母自己也是处在不断学习怎样做一个好的家长的过程中。
自我调节不是隐忍,更不是藏起情绪,这样都不是能够长期健康面对生活的方式。最近《小舍得》的剧情里面设计了孩子在高压环境中出现的症状,现实中更多现实中的父母比孩子先出现症状,只是这些症状被刻意粉饰成了爱心,关心,甚至是奉献。
有个词“统合”,在亲子教育中经常提到,不过这个词不是只针对孩子要进行统合训练,父母也是人,更应该进行必要的统合训练。我们头脑强大,知道什么是应该做,什么不应该,但是我们对自我的照顾并没有被前置到面对事件的前面,所以面对具体事情的时候,经常是处在事情的烦恼和自我情绪堵塞的双重压力下。平心静气已经是非常难,还要明智的进行选择,当然更不容易。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才不会传递更多的焦虑给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情绪伤害来自父母,所以各位爸爸妈妈要避免以下行为给孩子带来情绪伤害。
1、嫌弃,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打击,让孩子感到灰心丧志,会让孩子失去志向,不愿意努力。
2、打骂,表面上看起来是最快有效果的方式,但是这会使孩子的心里愤愤不平,甚至会心怀恨意,做出报复和过激的伤害性行为。
3、当众斥责,大庭广众之下斥责孩子会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会给孩子带来自尊心受伤,它会给孩子带来沮丧和抑郁的痛苦。
4、贴标签,你为什么这么懒呢,你看你就是这么笨呢,你就那么不听话,你就这么淘气呀,这些都是所谓贴标签的行为。
5、否定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要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为未来努力。
父母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但生活的压力和烦恼,让我们难免会在不开心、不顺心或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情绪失控。
做好情绪管理,首先是学会接纳情绪,尊重自己的感受,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不是一昧否定和压制自己的情绪,而是寻找适合自己又不伤害孩子的缓解方式。
对情绪管理,从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开始。
父母自身的情绪如果是压制或否定自己的情绪状态下,那样不仅无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久而久之积压的情绪,还会以极端的方式释放,对家人也是一种灾难。
所以,无论我们产生了何种情绪,正面的或负面的,都选择去正视、关注和体验它,从中了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把能量用于寻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上,而不是消耗在否定、压抑中。
接纳自己的情绪后,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而又不伤害孩子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不把孩子作为发泄自己情绪的工具的表达方式。
在确保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的大原则,如何表达是我们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比如:学着拥抱情绪,想哭的时候就让自己哭会儿;找朋友倾诉;运动、阅读、唱歌、画画等等。
既然已为人父母,我们有责任用更成熟、理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关注孩子的感受。
因为我们生活的过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过程,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现,为孩子示范。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不仅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亲子沟通的保证,更是父母主宰自己人生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