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回家吃饭,被妈妈暴打!打孩子也要掌握

摘 要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非常痛心。在广东省罗定市鸿禧华庭小区某电梯内发生了这样一件让人气愤不已的事情,而事件发生的主角一位母亲。 事件的起因是孩子中午在同学家玩耍而不愿意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非常痛心。在广东省罗定市鸿禧华庭小区某电梯内发生了这样一件让人气愤不已的事情,而事件发生的主角一位母亲。


事件的起因是孩子中午在同学家玩耍而不愿意回家吃饭,原本只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可竟惹得母亲勃然大怒。大家可以看到妈妈在电梯内对孩子又是扇耳光,又是脚踹。


甚至多次脚踹孩子的肚子,施暴事件竟长达一分钟,这实在是了网友。

视频中母亲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才让网友难以置信,家长教育孩子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这位家长的所作所为已然不是教育那么简单,转而变为施暴,是一种自我情绪的发泄方式,是以孩子受伤为代价的。

1.打孩子的目的应是教育,而非情绪发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愿,家长在对孩子付出精力、金钱的同时,也会将自己的意愿强行压制到孩子身上。他们希望孩子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而这中间一旦出现差错,家长就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是不值得的,自己的付出是枉然的,便心生怨气,将这种怨气以暴力、怒吼、恐吓等方式发泄到孩子身上。

作为家长,对孩子应尽的责任是养育,既要养,又要育,而育的方式有很多种,暴力是最差的教育,案例中的母亲显然打着教育的名号实施着暴力的惩罚,发泄着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毫无帮助。


2.打孩子也应掌握分寸和方法

其实,父母责打孩子这种教育方式自古有之,比如学生犯错了,老师会拿戒尺打手心;孩子偷东西,家长打孩子屁股 虽然我们并不提倡靠打孩子来教育,但如果孩子真的犯了严重错误,家长需要靠责打来教育,那也是有章程要走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我认为,家长责打孩子应掌握以下分寸:一是责打的频率不能过多,频繁责打只会使其产生免疫力,忽视了责打的教育意义;二是责打的尺度应掌握好,绝对不能打孩子头、肚子以及一些敏感部位;三是要观察研究责打后的效果,务必要以教育为目的。


3.长期施暴对孩子的影响

很多父母认为打孩子就可以让他长点记,明白这件事这么做是错的,但长期打,孩子就会忽略每次被打背后的起因,让孩子更加有恃无恐,反正自己做的再差,无非也就是多挨一顿揍而已,这就形成了恶循环。父母长期对孩子施暴,一是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二是丝毫起不到教育意义,完全是盲目行为;三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变得暴躁、易怒、自卑、内向等。

4.学会有效沟通,远比打有用

之前听人说,你买个东西你还记得看使用说明书呢,养个孩子从来不学习,一味盲目养,又怎么能养出一个好孩子,又怎么成为合格的父母呢?的确,养孩子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是需要因人而异的。


如果父母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各项特点,学会有效沟通,多尝试一些其他教育方法,远比责打要有用的多。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应尽量做到有奖有惩、充分尊重、时常鼓励、经常沟通等,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出更加优秀的孩子。

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