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又被称为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它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且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根据一项针对美国8岁儿童的调查显示:从2012年至2020年,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由1/68上升至1/54,相当于2%的发病几率。男性儿童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儿童,约是女性儿童的4-5倍。
在我国,目前没有明确的孤独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据估计,0-6岁精神残疾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1.1%,患者人数达11.1万人,而其中由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的儿童高达36.9%,患者人数超过4万人。其实,在现实中,可能还有更多孤独症患者,孤独症已经成为导致儿童精神类致残的重要疾病。
这些年,随着孤独症发病率的上升,孤独症已不再陌生,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重视的疾病。针对大家的疑问,小编就为我们就孤独症的一些常见问题做出了相应解答。
一、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即自闭症,它是一种由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导致先天性大脑发育异常而出现的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障碍。最新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第五版已将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归结为在多种环境中持续性地显示出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和 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
1、孤独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目前,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并不清楚。通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造成的先天性发育障碍。所以,孤独症是一种基因相关性疾病,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了基因表达的问题。但要注意的是,环境因素并不是导致孤独症的直接原因。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有没有一种可能,比如说某人先天自带孤独症基因,但一直未发病,但是在我20岁或者说40岁的时候才发病?
其实,这种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孤独症一定会在儿童早期就表现出相关症状。发育良好的正常人,如果到20岁或40岁的时候出现一些似孤独症的表现,则要考虑是其他原因导致大脑疾病。
2、为什么孤独症患者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经常能看到一些人将孤独症的小朋友称为“星星的孩子”,这个是对孤独症孩子的一个俗称,因为孤独症患者会出现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这都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关。孤独症儿童给人感觉与普通人距离很远,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所以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二、孤独症有哪些早期表现和临床症状?
孤独症的核心表现是交往障碍,这种交往障碍一定是在儿童早期就会出现,不会到了十几岁、二三十岁才会出现类似表现。由于孤独症是由于先天性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如果观察仔细,甚至可以在孩子出生几个月就会发现孤独症的表现。
孤独症一定是在多场合多情境下出现的,孤独症儿童在家里、幼儿园、学校都会出现孤独症的表现,不会出现在学校表现良好,在家就是孤独症的状态。所以,早期出现孤独症症状,而且在很多场合会有一些固定的表现即可诊断为孤独症。
1、孤独症的典型临床症状
典型的孤独症主要有两部分表现,即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社交障碍包括社会沟通障碍和社会交往障碍。
(1)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
常见的社会沟通障碍主要表现为:没有交互式的语言,对家长的呼唤不理睬,不听指令,不与他人说话等。而且,孤独症儿童不理解别人的情感,对于高兴和生气他们表达的方式与普通人不同,也不理解普通人的这种情绪。
随着年龄增大,孤独症儿童就会表现出社会交往障碍,他们很难维持或者创造一种社会关系。无法与其他同龄儿童建立一种稳定的友谊或社会关系。
很少与他人有目光对视,是孤独症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们会回避看其他人的眼睛,还会出现社会退缩现象。
(2)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
孤独症儿童还会出现重复、局限的兴趣和一些刻板行为。如有的孩子喜欢转的东西,玩汽车就只转轱辘。还有的孩子就喜欢看马桶冲水,通常会盯着看很久,喜欢重复、刻板的视觉刺激。
孤独症儿童还存在一些典型的刻板思维,如有的孩子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会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安排,如果打破了这个程序,孤独症儿童就会出现完全情绪崩溃。所以,这种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是孤独症典型的表现。
2、孩子的这些表现可能都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
上面提到在婴幼儿时期孤独症就会出现症状。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判断孩子的表现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
一般情况下,1岁以内的孤独症儿童就会表现出相关症状,但是这些孩子早期出现的症状,很容易被家长忽略。在就诊的孤独症儿童中,多数都是在3岁左右才发现。不严重的孤独症,一般在孩子上幼儿园后发现得较多,多是由于不同于其他孩子而被发现。
如果孩子在4个月左右的时候还不能被逗笑,6个月左右的时候还不能有兴奋、高兴等情绪的表达,1岁的时候不说话、叫名字没有反应,或是16个月左右的宝宝依然不会用手指表达自己的意愿等表现,则要注意可能就是孤独症。有专家把孤独症早期的表现总结为:不看、不应、不指、不说、不同。
孤独症患儿的这些早期表现,与家长的教育或指导没有关系,主要是由先天性脑发育障碍造成的。
3、孤独症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很多家长也会比较担心孤独症是不是会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比如发育障碍或语言障碍等症状。
语言发育障碍是孤独症患者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孤独症的核心障碍之一。患者会表现为说话晚,或是语言功能倒退。另外,部分患者会出现刻板性的语言,常出现重复别人的问话或重复某一句话等表现。患者会说话,但不是交流性的语言,以自言自语为主。
孤独症导致儿童身体发育迟缓并不多见,部分患者会因为偏食、挑食等问题,导致儿童身体发育问题。但并不是孤独症直接引起的这种身体发育问题。部分孤独症患者会伴随多动症、智力落后等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多动症患者不一定都是孤独症。
三、孩子出现这些异常症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儿童患有孤独症,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社交沟通障碍和其他刻板行为,其他的一些伴随症状不作为孤独症的诊断依据。因此,家长们也不要因为孩子出现多动症或是偏食、挑食等问题,就认为是孤独症。孩子出现“不看不应不指不说不同”等行为,这个才是家长需要警惕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的关心不足可能会加重孤独症的症状,但不会造成孤独症。
四、如何面对情绪崩溃的孤独症患者?
孤独症患者出现的情绪障碍,往往是因为与他人沟通不良造成的。所以,孤独症患者的年龄越大,情绪障碍也就会越严重。由于不能与外界进行沟通,孤独症患者也很痛苦,所以才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患者会通过刻板行为加重来稳定自己的情绪。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攻击行为,如自伤、伤人等行为。
孤独症儿童出现过激行为,家长应该如何控制?
当孩子情绪崩溃,出现伤人或自伤等过激行为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种过激行为。一般不主张一味地限制孩子的行为,或是可以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治疗中,我们会进行行为分析治疗,观察孩子过激行为出现的原因和异常行为引起的后果,通过改变原因和后果来改善孩子的异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