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事情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人就会产生愤怒这种负面情绪,用来表达内心的不满。表面看来,愤怒令人畏惧,实际上却暴露了当事人无助的一面。
人在愤怒时会失去理智,伤害周围的朋友和家人,所以它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负面情绪。通常,人们在愤怒的支配下不再顾忌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由此,家庭不再和睦,朋友不再亲近,发怒的人也会身体健康受损。
既然愤怒的危害如此巨大,为什么不去尝试着控制和引导它呢?
小时候,艾伦性格乖戾,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有时候,他会把所有能看到的东西摔得粉碎,才能平息心头的怒火。对此,父亲没有强硬地训诫,而是送给他一大包钉子,每次生气时在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艾伦照做了,直到连续钉下12颗钉子之后,他才慢慢学会控制愤怒情绪。随后,栅栏上新出现的钉子越来越少。艾伦发现,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在高高的栅栏上钉钉子容易多了。直到有一天,栅栏上再也没有出现新的钉子。
父亲带着艾伦来到栅栏边,把钉子一颗一颗地取下来:“孩子,你不再乱发脾气了,这样很好。你看,栅栏上的钉子留下了很多小孔,它们会一直存在下去,就像你发脾气时说的气话,像钉子一样扎进别人的心里。虽然后来你道歉,但是这些伤痕仍然无法抹平,长久都不能愈合。
很多人可以从艾伦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显然,口头的伤害并不比肉体的伤害低,恶语相向等于在别人心口插了一刀,一时的愤怒会给他人带来无法抹去的伤害,也给彼此的关系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当你怒火升起来,快要无法自控的时候,一定尝试着转换心境,别因为情绪失控吃大亏。不照顾他人的感受,自然也无法得到他人的关照。对每个人来说,学会控制愤怒情绪永远是一门必修课。
第一,尽量把发怒的时间向后推迟。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下发怒,那么下次遇到相似场合的时候先提醒自己多忍一会儿。如果这次忍耐了十秒钟,那么下一次想要发怒的时候忍耐二十秒,久而久之你就能控制愤怒情绪,甚至不会因为外界干扰而大动肝火。
第二,把发怒的缘由记下来。在笔记本上记录每次发怒的原因、时间、地点,并且认真地记录每一次发怒的细节。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如果经常发怒,记录这些事情就变得非常麻烦,从而主动减少发怒的次数。
如果你想提高情商、管理好情绪,那就不要让怒火上身。损害他人的物质利益,或许还可以弥补;因为发怒伤害别人的自尊和感情,那无异于自绝后路。关键时刻赶走心里那只愤怒的小鸟,你就是识大体、顾大局、成大事的人。
发怒之前想一想会有什么后果,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绪,是智者所为。理智的约束愤怒并不是压迫愤怒,而是一种有效的情绪引导,目的是让自己重回积极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