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帮砍一刀呗!对不起,您的“情感账户”余

摘 要

  昨天,一个作业到了截止日期,我正在抓耳挠腮地“粘贴”、“复制”。此时,“叮咚”、“叮咚”“叮咚”连着三声,吓了我一跳。莫不是,老师催了。 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看了

昨天,一个作业到了截止日期,我正在抓耳挠腮地“粘贴”、“复制”。此时,“叮咚”、“叮咚”“叮咚”连着三声,吓了我一跳。莫不是,老师催了。

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看了眼微信图标,一个陌生的ID“长情的告白”在闪动。心中不禁窃喜,难道是风水轮流转,万年单身狗,要迎来桃花运了?

打开微信一看,“亲,帮忙砍一下呗!”顿时心里凉了半截。我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这个id,冒出来一连串问号:这谁啊?我认识吗?男的女的?认识我吗?……

在大脑高速运转下,我终于知道了——我压根就不认识这人!!但是,本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的原则,我转手把自己的头条号文章发给了他,“亲,帮我转发扩散一下呗!”

然后,我就被拉黑了!!!作为一个“大朋友”,我心中一连串问号。这闹得哪样啊!损失了一个“朋友”没啥,阅读“十万+”没戏了,可真让人心疼。

言归正传,为什么“求砍价”、“求转发”,这么遭人烦呢?为什么对于有的人,我特别愿意帮这个忙,对于另外一些人,我恨不得拉黑呢?你可能会说,因为关系的好坏啊。那么用什么来衡量关系好坏呢?这就引出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概念——“情感账户”。

本文框架

01 “情感账户”——余额越多,关系越好

美国心理学家威拉德·哈利提出了“情感账户”理论,他把人际关系比作一个银行,我们的日常行为就好像从银行里“存款”和“取款”。他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账户,你每做一件让对方开心的事情,就是在对方账户里存款;你每做一件让对方伤心的事情,就是在对方账户里提款。

根据他的理论,我们给别人送礼物、夸赞对方,让对方开心,就是在往情感账户里存钱;相反,我们找人砍价、求转发,就是从情感账户里取款。如果我们的情感账户里有很多钱,哪怕是大问题也能被原谅;相反,如果“情感账户”已经债台高筑了,一点点小事也会引发大矛盾。

以那些“甜甜的恋爱”为例,两个人送花、吃饭、看电影,彼此都很开心,就在往“情感账户”里存钱。当“情感账户”里满了,甚至溢出来了,俩人就在一起了。

在一起后,彼此都不那么上心了。男的说:“你少吃点,都快胖成球了!”女的说:“就知道玩游戏,我重要还是游戏重要”。男生开始嫌弃女生化妆慢;女生开始嫌弃男生不浪漫。两个都做了很多让对方不开心的事情,说了伤人的话,不停地从“情感账户”取款。

当“情感账户”里的钱取光了,甚至已经是债台高筑了。一点点小事就会让对方暴躁,两人不停地争吵,越来越冷漠,没话说,最后就分手了。好的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同样也不是一时一刻就淡了的。人心是渐渐走远的,感情是慢慢变淡的,情感账户的钱也是一点一点耗尽的。

在生活中,“求转发”、“求砍价”这种行为就是从“情感账户”中取款。如果彼此之前有很深的交情,情感账户余额充足,那么很容易得到帮忙。如果本来“情感账户”中就没钱,我们还想从中取钱,只会遭人嫌弃。

回到开始的故事,我和那个陌生人没交情,他找我砍价,我当然不乐意;我让他帮我转发扩散公号文章,他自然也不开心。然后,两个人就一拍两散了。

02 用好四招,让你的“情感账户”越存越多

情感账户的余额越多,我们的关系越铁。那么怎么给“情感账户”存钱呢?什么时候可以“取钱”呢?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出了8个方法,它们是:理解他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表明期望、正直诚恳、勇于道歉、以情感人、赞扬和鼓励。

情感账户充值tips

在我看来,这些方法非常有效,但是还不够完善,说的都是平常的道理,经过我的调研,我发现了一些少有人用的方法。

第一、求人帮“小忙”和寻求建议,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

前面我们提到了,求人帮忙是一种取款行为。但是如果你懂人性,就会明白,每个人都希望被人认可,骨子里都有好为人师、影响别人的愿望。如果我们能巧妙的利用求助和寻求建议,就可以满足对方的这种需求。

富兰克林就曾经利用“求人帮助”的方式,赢得了敌对阵营一位议员的好感。他在竞选的时候,有个议员一直反对他。他知道对方有一本很珍贵的书,就给议员写信,想借来看几天。后面两人再次见面时,那位议员主动和富兰克林打招呼,还帮了他很多忙。

富兰克林借书的行为背后,有个言外之音:这么好的书,只有你有,你好厉害。这个言外之音,满足了对方“好为人师”的心理需求。于是,富兰克林既没有送礼,也没有卑躬屈膝求人,仅仅是找对方帮个忙,就赢得了别人的友谊。

不止如此,主动找人寻求建议,也是一种好方法。比如,刚入职的新员工,可以主动找老员工寻求建议,“你来公司这么久了,有啥建议给我嘛”、“老板这么重视你,有啥秘诀可以传授吗?”。有一项研究发现,当我们主动向别人寻求建议时,能满足对方的权力欲。因为,对方可以通过建议影响我们的行为。

不过,当我们使用这些方法时,要把握程度,不能真的让人家花几个小时来帮我们。我们求助、寻求建议的方向一定要是对方擅长的,对方毫不费力能解决的。得到App联合创始人,脱不花曾经给年轻人写过一张求助清单,华十二把它做成了图片,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脱不花求助清单

第二、遵循“四个原则”,存四取一。

“情感账户”毕竟不是真的银行。银行里,我们存多少就能取多少,甚至还可以拿利息。但对于“情感账户”,我们存四块钱,能取一块钱。

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对于“坏事”的关注远远多于“好事”。人们天生就更容易关注负面的东西,比如负面新闻、负面情绪。科学家们还发现,在处理人类情绪的杏仁核脑区,有2/3的神经元被用来搜寻坏消息。那些负面的经历也会更快地被储存在长期记忆里。

因此,我们总是能记住对方伤害我们的事情,记不住别人的好。对方帮了我们100次,我们只能记住对方伤害我们的那一次。朋友帮助我们10次,我们没啥感觉;朋友背叛我们一次,我们就能记一辈子。

对此,我们可以使用社会心理学家Roy Baumaister 在《坏影响力:负面效应如何统治我们,我们又如何管理它》一书中,提出的“四的原则”,做一件坏事,就需要用4件以上的好事来抵消这个影响。具体到“情感账户”,我们需要做四件“存款”的行为,才能取一次款。

我们需要赞美对方四次,才能指责对方一次;我们需要帮人四次,才能求助一次;当我们伤了别人的心,别简简单单道个歉就完了,请做四件让她开心的事。只有如此,两个人才会有更多美好的回忆。

第三、利用“响应公式”,及时回应对方。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武志红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里·赖斯(Harry Reis)于2007年通过实验发现:及时响应对方,是维持好关系的秘诀,并提出了一个公式:响应=理解+接受+关心。如果你能感知到我的问题,你能对此做出响应,我也能感知到你的响应,我们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

具体来说,要做到这三点:

理解。就是俗话说的,你懂我。接受。不管我怎么样,你要接受,要尊重我。关心。当我遇到麻烦时,你要帮助我,关心我。举个例子:比如,女朋友说:“我最近好像又胖了”。我们回应的时候,就要包括三点:

理解。女生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是在说:变胖是很不好意思的事,我很失落;你对我很重要,我希望你看到我的失落。如果,男生这个时候来一句:“没看出来啊!”“嗯嗯”“你吃那么多,不胖才怪呢”。这就是完全不理解对方的失落,会伤害彼此的关系。

接受。女生说“我胖了”不是想让男生评价“胖了也很好”或者“胖了不健康”。背后其实是在担心“变胖了,你会不会嫌弃我”。这时候,我们就要表达出自己的接受,表达出“无论胖瘦,爱的是你这个人。

关心。当她说“我最近好像又胖了”,其实是在说:“我遇到麻烦了!”我们应该表现出自己的关心,我知道你遇到麻烦了,如果你需要,我们一起解决。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给人出主意。她不需要主意,她需要你的关心。

总之,为了给“情感账户”存钱,我们需要利用“响应公式”,当对方询问时,我们要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接受、和关心。

第四、读懂“爱的语言”,用爱维护关系。

畅销书《爱的五种语言》的作者,美国著名的婚姻辅导专家盖瑞·查普曼,曾帮助过几百对夫妇解决了婚姻问题,他发现了人们基本上通过五种方式表达爱、了解爱。它们是:

肯定的言词。就是赞美的话,多鼓励、赞美对方。精心的时刻。松浦弥太郎说,时间是最棒的礼物,把时间留给最珍贵的人。这句话就是“精心时刻”的 最好写照,陪所爱之人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精心的礼物。重在精心准备,而不在于花多少钱。当然,也有人觉得昂贵最重要,那就投其所好。服务的行动。就是说,多给对方做些事,比如帮对方取快递!!!身体的接触。这个就更多是指情侣啦。他发现,很多人们往往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向对方表达爱意,结果就是造成了爱的误解。书中讲述了一对夫妻的故事,男的拼命工作,给妻子买很多礼物;但是妻子总是抱怨丈夫从不管家中的事情。丈夫指责妻子胡搅蛮缠;妻子指责丈夫不爱自己。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

后来,在作者的帮助下,两个人才发现,他们都误解了对方。原来,妻子的“爱语”是精心的时刻和服务的行动,觉得爱我,就要花时间陪我,就要帮我做家务;丈夫的“爱语”是昂贵的礼物,觉得爱我,就要给我送礼物。结果两个人都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爱意,产生误解。

其实不只是婚姻,任何一段好关系,都需要读懂对方“爱的语言”,用对方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意。我们要爱别人,就要用对方喜欢的爱的语言,不是要爱得更用力,而是要爱得更智慧。

04 写在最后

情感账户是关系的容器,当情感账户余额充足时,朋友之间就情比金坚;当情感账户债台高筑时,情谊就如同泡沫,一碰就破。那些令人艳羡的友谊,都是精心维护的。愿你遵循“四个原则”,读懂爱的语言,用“响应公式”“求人帮小忙、寻求意见”等方法,有段好关系。

参考资料

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奇普·希思《行为设计学》

Roy Baumaister《坏影响力:负面效应如何统治我们,我们又如何管理它》

盖瑞·查普曼《爱的五种语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这才是心理学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