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啃指甲,可能是“情绪焦虑”引起的?真

摘 要

  小时候的不良习惯,长大后会自动消失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孩子习惯的背后,是情绪的表达,内心的真实反映。 很多父母都反感孩子“啃指甲”这个不良习惯,用了很多方法都不

小时候的不良习惯,长大后会自动消失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孩子习惯的背后,是情绪的表达,内心的真实反映。

很多父母都反感孩子“啃指甲”这个不良习惯,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见效果,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孩子直到长大成人,也没能改掉这个习惯,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爱啃指甲,可能是“情绪焦虑”引起的?背后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心理学家曾指出,如果孩子有“啃手指”的习惯,大部分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比如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绪焦虑、紧张,就会通过某种行为来缓解内心的情绪。

如果孩子直到长大成人,这个习惯也没能有所改善,那可能是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一直没能得到满足,而这也是很多家庭诞生悲剧的原因之一。

因此父母应该深思孩子“啃指甲”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孩子,批评他们,甚至有家长用强硬的措施责令孩子改正。这样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引起孩子更多心理问题。

但很多父母也表示不理解,为何小小的孩子会产生情绪焦虑?他们不应该是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吗?其实不然。

“啃手指”只是表象,引起孩子“情绪焦虑”的诱因才是真相

1)孩子模仿父母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不但可以模仿父母的行为动作,还可以模仿情绪,因此如果父母本身就有情绪焦虑,那很容易传染给孩子。

但问题是,孩子不能像成人一样,通过更多的方式来发泄情绪,所以很多宝宝就会形成“啃手指”的不良习惯。

2)父母总用威胁的方式教育孩子

有些父母对风险的评估过高,导致孩子稍微犯一点错误,家长就会给予警告、威胁和吼骂,长此以往,孩子的情绪就会感到不安。

或是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苛,如果孩子没能满足家长的要求,孩子就会陷入自卑,开始自我否定,从而导致情绪焦虑。

3)对孩子过度放纵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放纵,也可能导致孩子的情绪焦虑。因为孩子对活动界限感并不明确,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他们就会感到迷茫。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去往何处,怎样做才是对的,此时,情绪焦虑问题就会出现。

4)经常遭到强烈的惩罚

惩罚行为是不被提倡的,因为无论何种惩罚,都是对行为的一种否定,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但小孩子没有能力反对家长的决策,所以这种反叛的情绪无法表达和释放,久而久之,孩子的焦虑情绪就会产生。

那为什么更多孩子会选择“啃手指”这个动作呢?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寻求本体感觉的刺激,从而获得额外的安全感,所以这只是表象,引起孩子“情绪焦虑”的诱因才是真相。

那父母如何帮孩子纠正“啃手指”的习惯呢?

1)缓解孩子情绪,关爱孩子

“啃手指”的习惯多数来源于孩子的“焦虑情绪”,因此家长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孩子释放情绪,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

当父母发现孩子啃手指时,不要批评和指责,而是上去拥抱他,让他感受到温暖,然后耐心地将他的手指从嘴里挪开。

2)协助孩子找到产生焦虑的原因

我们知道引起孩子焦虑的诱因有很多,此时,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其中的根源,耐心地和孩子聊聊天,听到讲述自己的担忧,慢慢地引导孩子。

如果孩子在3岁以下,年龄尚小,那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或是询问他人,来了解具体原因,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3)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父母要先观察,孩子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出现“啃手指”的行为,然后在这个时候,往他手里塞点东西,让他有事可做,并且父母需要及时为孩子修剪指甲,这样他没东西可以咬,就会慢慢地失去兴趣。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