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教育助力孩子的自主学习:重视孩子的情绪

摘 要

  近年来,教育一直是一个热度只增不减的话题,最近,我也看到网上很多关于问题现象的报道,比如高校学子伤害身边亲密的人、孩子沉迷游戏家长糟心、孩子不爱上课,尤其是假期,

近年来,教育一直是一个热度只增不减的话题,最近,我也看到网上很多关于问题现象的报道,比如高校学子伤害身边亲密的人、孩子沉迷游戏家长糟心、孩子不爱上课,尤其是假期,对上网课提不起兴趣、拿学习威胁父母等等,让人看了都深深的担忧教育这个问题。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给予孩子们大量的课程压力,大量的孩子只知道刷题,这样的学习方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了吗?是否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对孩子进行“情绪教育”,加强孩子的情绪管控,避免出现上述系列问题,怎样才能让孩子自主地去钻研学问?

印度的一部电影:《起跑线》刚好就讲述了这样的问题。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和中国父母相同的焦虑,折射出中产阶级家长的无奈。影片讲述的是一对中产阶级的父母为了女儿的择校想出了各种办法,想让孩子进入资源最好的私立学校,这样的学校教育设施齐全、排名也非常靠前,但是他们一家过得并不开心,女儿的学习也没有达到心目中期许的效果。

只顾了智力教育却不懂得兼顾情绪教育,不仅达不到提升智力的效果,还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如果能好好利用情绪这个工具,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上更加游刃有余。

脑科学研究表明:

人类的理智脑比情绪脑发育落后。6岁以前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情绪的绑架中,无法抽离。在没有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以前,他是没有能力用理智脑思考的。

由此可以看出掌握和洞悉情绪有多么的重要,钻研学问路上必须处理好情绪,而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01 情绪影响人的机体健康以及脑部发育。

情绪是怎么影响人的机体健康的?我们都知道“笑一笑,十年少”这句俗语,积极的情绪对人体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延缓机体的衰老,促进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发挥正常效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快乐的心态,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人脑是进行学习活动的核心器官,为什么我们平常看到男性更加容易冲动?就是因为女性脑的大脑前额叶比男性脑要大,大脑前额叶是控制情绪的部分。

另外,大脑内的“杏仁核”负责主人的情绪记忆,不良情绪损害大脑的发育,在情绪起伏剧烈的情况下,杏仁核释放出的化学物质会影响人的智力,阻断思考通道,所以说情绪影影响脑部发育,进而影响到智力,从而,现在很火的词汇:“心流”,说的就是专注的、稳定的情绪,在钻研学问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2情绪教育和义务教育相辅相成,让情绪成为学习的有力助推器。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孩,我们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高额的培训班,但是却发现孩子兴致盎然或者根本没有兴趣学这个。

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家长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却犯了拔苗助长的错误。正如著名教育家冈洁所言:

“战后的日本教育一心追求芽苗快速生长与成熟,并不关注嫁接的是什么。如果任其生长,甜柿芽的生长发育会受限,茁壮成长的仍是涩柿芽。”

教育不能一心求快,我们应该去发掘、理解他们的长处,而不是不停地让孩子读兴趣班,不休息,他对这件事情自然有抗拒情绪。在这样的情绪下,你让他如何快乐地学习?如何提出让孩子用心学习的要求?

03早期培养的重点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龄前儿童,也就是0至6岁这样一个年龄段里,孩子更偏好玩,这个时候如果直接硬性灌输给他们知识,非但达不到“小天才”的效果,还会破坏亲子关系。所以家长们应该遵从孩子的自然发展之规律,优先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及习惯。

对于小学时期的孩子,我们可以着重去培养他的一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了,这个时候培养孩子形成写日记的习惯很好,记下当天最快乐的事情,还可以带孩子去欣赏各种文化,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等等,欣赏绘画作品、听大家的音乐等等,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

年纪再大一些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智力、知识储备等等,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着重培养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系统,引导其总结核心内容、中心思想,学会读懂作者表达的意思;同时可以学习一些脑图方法,比如“思维导图”和“康奈尔笔记”等,帮助孩子记忆和头脑风暴。与此同时,家长们如果可以带孩子观察自然,感受生命的微妙变化,就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4重视孩子的情绪,提高教育效率

钻研学问钻研到脑短路的时候,就容易焦躁,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不管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家长都要注意保持孩子的劳逸结合,大脑也是需要休息的,通过运动、鉴赏艺术、欣赏大自然等途径,避免脑部长期高速运转学习,是保持长期高效学习的一个好方法。

我们孩子的智力发展,需要稳定的情绪相辅助,情绪教育是智力的“助力器”,只有重视其与智力教育的结合,才能帮助孩子成长成一个有素养、渴求学习知识的人。尤其在生活中,家长要多听听孩子的“内心”,走到内心深处去了解自己的孩子,重点培养其兴趣所在,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动,在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及时安慰以及疏导孩子,提高我们教育的效率。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大家有别的宝贵的育儿经验,欢迎留言分享!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