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情感,特别是学生的向学情感,是提高各科

摘 要

  我们研究认为,教学的首要问题是愿不愿学、爱不爱学的问题,而不是一上来就如何学、必须学、“掐着学”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教学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弄清了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

我们研究认为,教学的首要问题是愿不愿学、爱不爱学的问题,而不是一上来就如何学、必须学、“掐着学”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教学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弄清了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使如何学的问题和向学力大小问题解决得更有效。我们还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单纯是一个认知活动,而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共同体,其中认知主要解决的是对知识的认识、了解、明白、懂得、掌握等问题,反映的是能力和智商问题;而情感主要解决的是对知识的好奇、兴趣、喜欢、热爱、执著、坚定、刻苦、勤奋、态度等感情和精神问题,反映的是动力和情商问题。这两个要素相随相伴、交互融合,一起对学习活动发生作用,共同促进学习的发展。这是教学活动特别是学习活动的本质规律。

我们说,如果两者不能很好的结合,就不能实现有效学习和长效学习。学生的有效学习固然离不开高水平智商的支持,但倘若情感或情商不参与,高水平的智商则如同无水之鱼、无动力之车,游不走、跑不动。所以,要使学生有效学习、高效学习,除了发展学生的智力外,教师和家长必须使出同样的力气把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调动起来,特别把学生的向学情感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质量搞上去,才能培养出有情有义、有情有才、人格健全的人。

调查发现:有许多中小学生学习不好、缺乏主动性,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教育者没有把学生的情感特别是向学情感激发起来、调动起来。有许多实验教师和知名教师都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如果忽视了学生向学情感的培养,就是丢掉了学生自我前进的制动力,就是丢掉了教育生命力和教育质量的自动提升。”我们认为,这是许多教师教学难于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

教育教学的事实也充分表明:由于中小学生还处在生理发育和成长时期,他们的认识往往带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性,常表现出用情感支配理智而不是用理智支配情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要对学生的理智发生作用,而且更要对他们的情感发生作用。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无论是教师自身情感、还是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情感、抑或是学生自身情感,都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如果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就难以使所教学科的教学成绩得到提高。所以,从这种意义来讲,培养情感特别是学生的向学情感是提高各科教学效果的重要法宝。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