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茜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宝爸宝妈们转发分享)
孩子一旦进入校园,开始在校的学习生活,总是免不了会有不想学习,特别厌学的阶段,但是孩子的学习又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所以父母就会不停地给孩子洗脑,以此让孩子重新进入学习的状态,但是不管父母怎么说怎么劝,孩子依然还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其实,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父母首先要找到原因,然后再用正确的方式去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01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
一提到孩子厌学,很多父母的反应是孩子的课业太难了,孩子消化不了,所以才产生了不喜欢学习的情绪,但事实上,孩子每天在校园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还需要和同学相处,在相处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对自己有新的认知,也不断的到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认可和不接纳。
除了课业上的问题之外,孩子还需要面对人际交往的问题。在和同学相处过程中,如果孩子得不到同学足够的认同和接纳,孩子就会没有归属感,当孩子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可是却总是被忽视,那么孩子就会有很强的失落感,这时候孩子就会觉得不高兴,不喜欢那样的环境,也就不想要去学校了,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所以在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时候,不要单方面的觉得孩子就是不喜欢学习,或者在课业上受到了阻碍而自作主张的给孩子报各种课程或者指责孩子,其实孩子很有可能在除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受到了挫败,父母应该先了解清楚原因,然后再从正确的途径去转变孩子的情绪。
02用CAR模型理论,转变孩子的厌学情绪
想要转变孩子的厌学情绪,父母可以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其中CAR模型理论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个理论是由两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经过缜密的实验总结出激发孩子内驱力的三个心理动机。
在这个理论当中,C是指能力、胜任。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付出来获取成功的喜悦,对孩子来说是,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当孩子获得了成就感,那么他们就会有继续前进的决心,并且每一次的成就感,都能够推促孩子的进步。
A是指自主、自治。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并且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生活是可以自己自主掌控的,而不需要完全依赖于别人,当孩子有了一定的权利和主动性,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尊重和重视,那么做事情的意愿就会更强烈、更主动。
R是指关系、归属。孩子是非常需要安全感的,需要得到来自父母的肯定和接纳,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满满的爱和需要,那么孩子就会没有顾虑,就能够专心的去做自己的事情。因此父母不要随意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指责孩子,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在乎自己,会失去归属感。
转变好了孩子的厌学情绪之后,想要让孩子主动学习,关键是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03如何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想要更好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父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行动。
1、询问孩子的感受并接纳
大约会有8成左右的孩子会产生厌学情绪,但是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却各不相同,因此父母需要先询问孩子的感受,以及这种感受产生的原因,真诚的和孩子聊天,当孩子叙述完之后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表示理解。
2、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反馈
和其他事情相比,学习给孩子的反馈是迟缓的,所以孩子的学习情绪会很难持续处于高涨的状态,因此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反馈,用具体的实例去称赞孩子,表扬孩子,鼓励孩子,这能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3、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和话语权
不会有人喜欢一直被束缚,孩子也是,因此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和话语权,让孩子能够有选择做某些事情的权利,也有参与讨论某件事情的权利,这会让孩子特别有参与感,这种参与感能够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和配合度,放在学习上也会变得自觉。
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因此才更应该充分的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并激发孩子,这才是和孩子一起努力的正确姿势,这不仅仅是在学习方面体现,也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由茜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