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大家很熟悉的厨房增鲜调料品,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和食盐。它的诞生至今大约百余年,一位日本东京大学的化学教师池田菊苗在海带中提取了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物质,他发现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于是把谷氨酸钠制作成商品,取名“味之素”,很快便风行了全世界。
当“味之素”传到中国时,一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买了一瓶回家研究,发现原来是谷氨酸钠。于是经过研究,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来:在小麦麸皮(面筋)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吴蕴初把他制得的“味之素”叫做味精,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水解法来生产味精的人。
我国自1965年以来已全部采用糖质或淀粉原料生产谷氨酸,然后经等电点结晶沉淀、离子交换或锌盐法精制等方法提取谷氨酸,再经脱色、脱铁、蒸发、结晶等工序制成谷氨酸钠结晶。
就营养上来说,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
科学证明,味精进入人体后可以完全被消化吸收,并参与到正常的新陈代谢中,不会发生沉积。
此外,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具有治疗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经衰弱、癫痫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虽然味精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但是每天也不宜食用过多,对人的安全摄入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 30 毫克。对于一个 60 公斤的成年人来说,相当于每天不超过 1.8 克,大概就是三分之一啤酒瓶盖那么多。
味精的浓度与鲜味之间有个峰值,浓度不足,鲜味不强;浓度过量,味感不佳,所以味精并不是加得越多鲜味就越强,应视各人对味精的适应性和食品种类而定。
生活是很真实的柴米油盐,一箪食,一瓢饮。谢谢阅读,大家有什么更好的烹饪方法,欢迎在下方评论或留言!如果大家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希望大家能为我点个赞,并关注我一下,最后别忘了帮我分享,转发一下哦!特别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