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越来越常见,如何维护心脏健康越来越受大家关注。可是,我们究竟处于何种健康状态?平时的运动健身到底对心脏健康有没有效?我们普通人很难做出直观的评判,医生的那些化验指标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往往也只能告诉我们一些“应该、大概、可能”等模棱两可的答案。
究竟有没有一些直观又简单的指标来评估心脏健康水平呢?
有!
这一次张医生就给大家介绍3个指标,不仅直接关乎心脏健康,而且简单实用,自己也能算出来!
一、关于运动锻炼
合理的运动锻炼既利于心脏病的预防,又有助于心脏病患者的康复。但是,运动强度不达标,锻炼效果会大打折扣,运动强度过大,反而会损害健康。究竟什么程度才有效呢?达到“目标心率”即可!我们可以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来。
目标心率=(最大心率一静息时心率) 60%+静息时心率
举个例子,如果您平时心率60次/分,剧烈活动时最大心率140次/分,那目标心率=(140-60) 60%+60=108次/分。也就是说只要运动时心率能达到这个水平就是有效的。
二、关于减肥
1.BMI(身体质量指数)
提到肥胖与否,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BMI。这是国际上最常用的评估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
BMI=体重(公斤) 身高(米)的平方
BMI在18.5至23.9之间为正常;低于18.5为过瘦;24至27.9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大于30为重度肥胖。
特别要注意的是,BMI有一个明显不足:我们中国人腹型肥胖十分常见,也就是所谓的“将军肚”。这些腹型肥胖的朋友体重可能并不大,所以BMI并不会明显超标。但是,腹型肥胖带来的大量脂肪堆积却会导致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等发病概率大大增加。而“腰臀比”就可以很好地评估腹型肥胖程度。
2.腰臀比
相关数据显示,腰臀比是预测个体是否肥胖以及预测心脏病风险的有效方法,比目前普遍使用的BMI要准确3倍!
腰臀比=腰围/臀围
亚洲男性平均为0.81,亚洲女性平均为0.73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男性 1.0,女性 0.9时为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即内脏型肥胖。超过这个指标就要积极减脂减重了。
三、关于心肌缺血
很多朋友体检做心电图的时候会被告知“心肌缺血”,但是张医生要告诉大家,多数情况都属于“误判”。
由于一些生理原因,很多健康人也会出现T波低平倒置等类似“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而且心电图也无法判断心血管狭窄程度。临床上只有冠状动脉造影和CTA才能客观反映冠脉的狭窄程度。
1.冠状动脉造影狭窄 75%,冠脉CTA通常报告为重度狭窄,此时存在支架治疗的必要;2.冠状动脉造影狭窄50%-75%,冠脉CTA报告为中度狭窄,已经属于“冠心病”的范畴,此时必须接受正规的药物治疗;3.冠状动脉狭窄<50%,冠脉CTA多报告为轻度狭窄或斑块,此时需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对于存在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必要的药物干预。
我是心血管内科张医生,如果喜欢我的科普文章,就请点赞吧!还可以转发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关注我还可以看到更多心脏病的健康知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心血管内科张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