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医务人员连夜出发转运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②在环广西公路自行车赛中,南宁急救医疗中心随车保障医护人员救治受伤的选手。
③“阿宝说急救”大型急救知识普及活动进工地。
④调度员指导院前急救。
⑤1998年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救护车全貌。
如今的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拥有一支阵容整齐、士气高昂、技术一流、装备精良的队伍。
创建、并入、独立、飞跃,跨越了42年,她在磨砺中蜕变。从1979年到2021年,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昔日的“寄人篱下”到如今的展翅翱翔。不变的是,她奔波在生与死的救治边缘,屹立在生命防线的最前端,一如既往!
百年华诞新征程,急救初心耀党徽。南宁急救医疗中心高举党的旗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一代代急救人的奉献中,跨越时光,迅速成长。四十二载,急救中心所有党员干部、医护人员践行初心守望邕城,护佑生命,如今,一支锐意进取、勇于担当、擅打硬仗的急救医疗队伍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
跨越42年,为生命站岗初心从未改变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的成长史,是南宁急救工作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急救医务工作者的一段奋斗史。时代在变,她为生命站岗的初心从未改变。
1979年,为做好对越自卫反击战伤员转运救治工作,南宁市组织了一支医护队伍开展医疗保障工作,当年的那支医疗队伍就是急救中心的前身。1986年,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成立,设于如今的北湖急救站内。2013年,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独立运行,从此走上了飞跃发展之路——2016年,在全市打造71个急救网点,建成了二级院前急救体系。2016至2018年,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按照“6个1”标准,打造建成49家卫生院标准化急救点,有效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2021年,继续打造15家基层卫生院标准化急救点,进一步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从此,一艘院前急救的“医疗航母”诞生了。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羽翼不断丰满,规模逐渐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在守护群众生命安全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7年,正式开通航空救援通道,构建陆空急救体系;20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南宁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南宁急救医疗中心),重大突发事件得以高效处理,还建起南宁市13家定点医院+4个质控中心+120急救网络串联而成的覆盖全市的脑卒中急救救治网络,向公众发布了脑卒中急救地图,致力于脑卒中精准高效救治;2019年,成为中国心肺复苏培训基地。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不断扩大“朋友圈”,为群众编织一张生命的“守护之网”——与广西医科大学一、二附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合作构建胸痛救治体系,实现院前急救与胸痛中心无缝对接,有效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如今,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副主委单位、广西院前医疗急救质量控制中心、广西医学会院前急救分会主委单位、广西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副主委单位等身份,成为南宁急救医疗中心闪亮的名片。
作为广西目前唯一同时拥有调度功能和院前急救功能且独立运行的院前急救机构,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在我市的日常院前急救、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统计,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年救治患者6万余人。5年来,完成日常院前急救359740次,年均受理调度量85728次,年均出车71948次。其中,2020年接处警与疫情有关电话达15000余次。
目前,该中心不断延伸服务,让生命护航无“死角”。2021年,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合理配置急救资源,在南宁市卫健委领导下,建立由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牵头主导、南宁市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协同合作的非急救转运服务模式,有效满足人民群众非急救转运服务需求。
整合资源,打造急救智慧引擎
为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整合信息资源,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应急效率,打造急救智慧引擎。先后建成卫生应急平台,引进MPDS系统和重大活动保障平台,全面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卫生应急平台于2018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具备监督监控、科学调度、可视指挥三大功能,在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以及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该平台配置的可视装备可将救援现场全程音视频传输到应急指挥平台上,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可通过平台及时了解现场情况,进行可视化应急指挥,实现了远程指挥调度信息化、科学化。
2020年7月引进MPDS系统,实现了院前急救“零距离”——调度员从接通电话起,就参与到院前医疗急救过程中,为患者或家属提供清晰、易懂的急救指导,进一步缓解了急救车到达之前的急救“空窗期”难题,降低院前急救患者的致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据统计,自MP-DS系统上线以来,指导分娩成功典型案例受到央视、南宁日报等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的关注。
此外,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着力推进应急装备现代化,先后购置各种先进的抢救仪器设备及急救通讯指挥车、医疗物资保障车、负压救护车等各类先进车辆,确保各类紧急医学救援、传染病防治、核辐射救治等院前急救工作高效运行,全力提升全市应急救治水平。
高举旗帜,汲取力量为生命奔跑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弘扬“急救先锋”精神,为生命全力奔跑,为健康全程护航,在院前急救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党支部和党员代表。
抗疫先锋兰卫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率先请缨至抗疫前线,这位“护士长妈妈”连续42天的高负荷坚守,彰显了急救卫士冲锋在前的担当,展现了巾帼抗疫的柔软且坚韧的力量;青年先锋廖凯带领首批特勤队员“逆行”抗疫一线,书写了一名党员无畏生死的担当气魄;急救先锋韦春宝作为“阿宝说急救”大型急救科普公益活动主讲人,在完成日常院前急救工作的同时,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坚持为群众普及急救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在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每个党支部都在奋力履行着各自的使命——行政党支部:不忘急救初心,牢记为民使命;联动指挥调度党支部:呼救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北湖急救站党支部:北湖支部、救护无数,北湖党员、跟党向前;离退休党支部:退休不褪色、初心耀党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根据市委市政府及市卫健委统一部署和要求,主动承担全市所有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院前救治转运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依托南宁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现代化指挥平台,设立疫情指挥调度专席,对出车、转运、交接、洗消等疫情转运全流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实现精准掌控,把牢疫情防控前沿关口,为上级部门指挥调度和决策部署提供重要支撑。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还牵头草拟《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救转运工作规范与流程(试行版)》,经自治区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审核后,印发至广西各地市院前急救机构和各医疗单位,极大提升全区救治转运效率和质量。
自2020年1月29日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建立新冠肺炎急救转运特勤站,截至2021年6月8日8时,先后派出42批特勤队员,出动特勤转运救护车1451次,安全转运新冠肺炎相关人员2694人,中心医务人员零感染,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培养精兵,将急救“触角”延伸至基层
人才兴,则事业兴。在急救队伍的打造上,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不遗余力。如今,一支由急救精兵组成的新时代应急团队,时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在南宁市卫健委的组织下,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每年与多部门、多单位开展联防联控演练,增强应对能力,其中包括南宁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广西国民经济动员医疗卫生专业队伍战地救护演练等,极大提高了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同时,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每年开展两次卫生应急队应急拉练,进一步锻炼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野外生存能力,增强队伍的野外医疗急救能力,对提升大型突发事件处置水平和急救服务能力起到促进作用,打造了一支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急救队伍。
发挥急救先锋榜样作用,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健全各类急救队伍,将急救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每年承办各类区、市急救培训班,为市、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开展院前急救培训,传授先进的急救管理、急救理论及急救技能等知识,年均培训1000余人。每年举办全市急救站及网络医院急救技能大赛,促进各急救站点之间技术交流,为来自南宁市49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急救点的基层急救骨干队伍搭建竞技交流平台,进一步增强基层卫生院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践行初心,守护邕城。2017年11月,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在南宁市3个城区及1个开发区建立5支公众自助互救队伍,每支队伍由20人组成,分别驻扎在人流密集的车站、商场、社区等地,公众自助互救队伍建设成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有益补充,为市民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的生命健康安全筑起一道新防线。推动“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理念深入人心,南宁急救医疗中心面向公众持续开展急救知识“五进”活动和“阿宝说急救”急救知识科普活动,年均培训市民5000余人,有效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四十二载的荣耀已成过往,又一代急救人正朝着使命进发。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党总支部书记詹铁兵说:“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坚持党建引领,高举旗帜,继续践行急救人的初心与使命,为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铁壁铜墙。”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韦峭 通讯员陈雪丽
本版图片:由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