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威,往往会选择一些极具特色,且在百姓心目中很有威严的事物,来彰显自己的皇权神圣不可侵犯。比如在秦始皇自封为皇帝后,特定“朕”为皇帝专有自称,而在此之前,“朕”只是一个第一人称“我”的不同说法而已,就如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朕黄考曰伯庸”,这里的“朕”就是“我”的意思。
但在秦始皇规定“朕”只能为皇帝所用之后,就不能再有人使用它了,因为用了那就是大不敬之罪。同样的皇帝的朝服也是需要与众不同的,而龙袍是我们印象中皇帝的专属朝服。
龙袍作为皇帝专有的服饰,因其上面有龙形图案而得名,也叫龙衮,因为龙是中国人心中很有威严的神兽,而衮也是天子的代表服饰,古时皇帝常常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因此用“龙袍”来表达皇权的至高无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纵观两千年的封建时代,皇帝真正开始穿龙袍是从唐朝开始的,在元朝和明朝开始成为规定,清朝时期则是皇帝穿龙袍的巅峰时期,但是就在这些朝代之间却有一个朝代——宋朝,宋朝的帝王穿的不是龙袍,而是穿着和大臣类似的素衣,这又是何原因呢?
原因之一:宋朝崇尚节俭
众所周知,宋朝的经济十分发达,百姓的生活也大多富庶,可是当时宋朝的社会风气却是崇尚节俭和朴素,不喜欢太过奢华,对自然推崇备至。这样做的理由可能也和唐朝太过奢华、开放,而唐朝也因此败落灭亡有关。
而且在宋朝时期儒家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社会讲究儒雅含蓄,谨守礼节,凸显平民化。就如历朝历代的古玩里面,只有宋朝讲究的是朴素简约,这也是因为当时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就是崇尚简约。
以此推及皇帝,宋朝的皇帝也是极尽简约、朴素之事,和臣子的官服也很类似,当然这可能也是为了彰显君臣和睦,已示君臣亲近。所以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宋朝的皇帝是不穿龙袍的。
原因之二:现代人的思维误区
其实,古代皇帝的专有服饰不仅仅只有龙袍,而且因为每个朝代所崇拜的图腾不都是一样的,这也导致了有的“龙袍”上绣的不是龙而是其他图腾,所以皇帝穿的衣服上绣的也不仅仅只有龙纹。
在宋朝之前的唐王朝皇帝开始喜欢穿带有龙纹的衣服。但是由于皇权并没有那么强大,皇帝对于国家的控制也没有那么牢固,君臣的地位也没有像明清时期那样悬殊,连皇帝上朝时臣子也不用跪拜行礼,臣子和皇帝一起商讨国事之时也比较随意,可以边喝茶边谈事。
而且当时社会的风气使然,宋朝的皇帝大多觉得龙袍这些彰显身份地位的物件都是“俗物”,没有什么可执着的,加之宋朝重文轻武,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极高,所以皇帝为了彰显与臣子亲近便也就将朝服设计的和臣子朝服类似,只是在颜色上加以明显区分。
由于,宋朝时期龙袍还没有确定下来是独有的代表皇帝威严的服饰。这也就导致了宋朝皇帝基本鲜有龙纹服饰。而自从元、明开始,皇帝独占龙纹服饰已经成了规定,也从那以后清朝的皇帝就异常喜欢明晃晃的龙袍,以此来彰显皇权的无上权威。
而一些影视剧出现的不严谨服装,也让人们一直以为不管什么时候古代的皇帝都喜欢穿着龙袍,哪怕微服出巡也要穿带有龙纹的服饰,这其实是失实的,在古代,只有上朝或者举行重大的活动时皇帝才会穿龙袍,其他时候还是很少穿得那么隆重的。
总结:其实我们大家印象中宋朝皇帝穿的衣服不是官服而是履袍,而当时真正象征皇权的也并不是龙纹,而是衮、冕这些服饰。虽然宋朝皇帝的穿着相对简朴,但是这不妨碍他们的行使皇权。
没有龙袍来彰显自己的天命所归和无上威严,可是在其他方面宋朝的皇帝还是有很高的待遇规格来所凸显的其无上的地位,毕竟宋朝是一个对礼要求极高的朝代,也是一个低调奢华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