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很多高中生都渴望通过勤奋学习能够在高考中蟾宫折桂,金榜题名。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表现得极为刻苦,在学校里每天伏案奋笔疾书,晚上回到家也要学到很晚,可是成绩就是难以提高,总是处在一种不上不下的位置。
为此,他们非常苦恼,为什么自己那么勤奋,可是成绩就是难有起色。其实,这类同学的学习往往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初中的学习习惯,一味地追求学习时间和做题量,这种勤奋实际上是一种学习认知的误区和一种低效的勤奋,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再勤奋学习也难以取得好成绩。
误区一:学习缺乏主动性,认为学习就是完成作业。完成作业是一个学生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一个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很难说是一个具备优秀学习品质的学生。但是,一个学生仅仅满足于完成老师的作业,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尖子生。
要想真正地提高自己,必须有主动学习的精神。在完成老师的作业之后,你要反思自己今天掌握的知识程度如何,如果有些知识掌握的不熟练或者还有疑惑,你应该再做哪些练习进行巩固提升。老师布置的作业只能是面向全班,保证最基本的学习要求;只有自己主动搜选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刻意地练习,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
误区二:只想动脑,不想动手。高中生有一种懒惰是懒得动手,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上课只听课,不动笔做笔记。看到老师在黑板上或者PPT上把内容呈现出来了,自己扫一眼就感觉自己会了。
有句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少有人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你现在看到感觉会了,可能下课你就会忘记。动手记下来,第一能避免自己上课走神,第二可以加深记忆,第三可以便于日后复习,绝对是听课的上上之策。
还有的同学晚上回到家,只喜欢看书而不动笔勾画计算。这是最欺骗父母的学习方式。高中的数理化练习题多如牛毛,你就算24小时不睡觉都不可能把习题做完,如果你每天晚上回到家只是看看作文素材或者题目解析,而没有痛苦的思考计算,是绝对不可能提升学习成绩的。
误区三:忙于刷题、做新题,忽视错题的整理总结。刷题只能解决学习量的问题,但是无论你刷多少题目,却从来不去整理和解决你错题,你的学习都无法得到质的提高。
一道错题,你之所以做错了,要么是你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要么是你做题的经验不足导致没有解题思路,要么是你计算失误,所有的表象背后都反应了你深层次的不足。而高中学习真正能够让你提升的就是这些错题。试想,我们天天刷题却从来没有遇到一道错题或者一道难题,那这样的刷题有意义吗?当然没有!
我们必须把每次练习考试中遇到的错题和难题认真整理下来,每天能整理多少就整理多少,让自己的错题本不断变厚,每隔一段时间,就盖住答案重新做一遍,直到你能熟练地讲述这个题目的解题过程。更何况,有一本专属于自己的错题本在手,你在每次考试前就不用手忙脚乱,只需要把自己的做题本重新做一遍就可以了。这样学习,才是真正深入的学习。
误区四:每天晚上回家学习到凌晨,第二天却萎靡不振。有些同学太渴望进步,每天晚上学习到凌晨一两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夜猫子,一到晚上似乎就高度亢奋,但是白天却磕头打盹,萎靡不振。这严重违背了一个学生正常的作息规律。一个学生最重要的学习阵地应该是白天的课堂,集中精力,专注于老师的听课才是最正确的学习方法。舍本逐末的学习方式很难保证学习的持久性,还会严重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作为高中生,晚上回到家必须得学习,至于学习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个人的精力,以不影响第二天的听课为原则,我一般建议学生晚上学习不要超过11:30。
以上四点,是高中生在学习中最常见的四个误区,解决不好,就会出现平时很勤奋,一考就砸锅的现象,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仔细观察,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