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就不嫌脏吗?农民为什么喜欢做营养坨来培

摘 要

  营养坨又叫粪蛋,有人认为操作起来麻烦,但在山区农村却深受农民喜欢。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农村那些二三事。 在不同地区,农民耕种方式有差异,种同一种农

营养坨又叫粪蛋,有人认为操作起来麻烦,但在山区农村却深受农民喜欢。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农村那些二三事。

在不同地区,农民耕种方式有差异,种同一种农作物,既有从播种到收割全部使用机械的现代化农业操作,也有完全依靠刀耕火种的传统耕作方式。例如,小麦的播种,平原地区直接花钱雇机械来作业即可,而山区农民从犁田耙地到收麦,用的还是锄头和镰刀。生产方式的差异虽然造成效率不同,但应地制宜,使用适宜区域性和地域性的生产方式也能获得丰收。

玉米是最常种的农作物之一,播种玉米的方式有撒种直播与育苗移栽法,育苗移栽一般用营养坨来培育,营养坨增加工作量,为何在四川农村用得比较多呢?

一、何谓营养坨?

所谓营养坨,就是从玉米种出芽到长大至可移栽玉米苗的这个过程中为玉米提供营养的泥土团。

营养坨在刺楸所在的四川宜宾被农民称作粪蛋,这是因为圆圆的它就像一个个家禽所下的蛋。营养坨传统的制作方法简单,在能捏成团的田地里挖出一堆细土,而后泼上粪水搅拌均匀至可捏成团而不成溏状,紧接着像搓汤圆一样搓成拳头大小,最后再在营养坨顶上厾(dū)一个深半径左右的孔。

现在制作营养坨不用把手弄得满是粪臭,搅拌好泥土后用一个简单的小器械就可打坨成型,还可买几板类似于包装鸡蛋的塑料「杯」,每个「杯」就可制成一个营养坨。

制作好的营养坨一个挨一个地摆成一厢,再往孔洞里塞两颗玉米种,而后撒上一层细土,最后用竹篾片插成拱棚,覆盖薄膜。十天半个月后经过炼苗,玉米苗长到两叶一心就可移栽了。

二、营养坨的好处

与直接播种相比,用营养坨育苗多了育苗和移栽的两道工序,特别辛苦,这是因为移栽时要用箢箕或背篼把带营养坨的玉米苗运送到各个地块去,蹲下去放苗,大量重复的操作让人腰酸背痛。既然如此,为啥有些农民偏偏喜欢这样种玉米呢?刺楸请教了老农民并认真分析了一番,认为这体现了农民的智慧。

1、集中育苗节省劳力。营养坨培育移栽玉米苗不适合大地块的平原地区,会多出许多工作量,但在山区农村特别适用。这是因为山区农村地块小而分散,播种机不适用,直接播种虽可行,但下种后需要马上浇粪水,还不如制作营养坨集中施肥催苗来得快些。

2、获得早播玉米。玉米播种期长,早的在倒春寒就播种了,而晚的则要等小麦收割后再播种。营养坨培育玉米苗都是种早玉米,种晚玉米则全是直接下种播种,这是由于种早玉米时气温虽在回升,但倒春寒不可预测,营养坨育苗配合薄膜则可解决低温的问题,提早播种玉米,让玉米早上市。

3、苗抗逆性更强。营养坨育苗用到了薄膜,除了保温外还要避免中午温度升高而烧苗,所以在出苗后要注意随时揭开和覆盖薄膜。在玉米苗长到一叶一心后揭开一头薄膜,让玉米苗逐渐适应外界气温,过两天再揭开另外一头,而这期间在的晚上或气温若是骤降,则要把两头已揭开到薄膜重新覆盖上。玉米苗在逐渐接触低气温的「炼苗」过程中慢慢适应外界,苗的抗逆性更强。

4、合理安排农时。由于山区山地太多,地块面积小且不平坦,造成劳动效率地,耕作时间相对较长,为了不错过农时,合理安排春耕,需要将农活错开,而营养坨可提前半个月育苗,可提前进入春耕。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用营养坨培育玉米苗的原因分析,如果觉得回答得挺好的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