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浦东疾控 疾控U健康
小U相信
很多女孩子小时候
都梦想拥有一双
美丽的水晶鞋
长大后也迫不及待地
想要拥有第一双高跟鞋,
幻想自己摇曳生姿,舞步翩翩,
然后遇见自己的白马王子……
然而梦想很丰满,
现实却很骨感。
穿高跟鞋不一定能找到王子,
穿不对却会找到各种疾病!
高跟鞋,跟越高越美
高跟鞋
是一种鞋跟高的鞋,使穿此鞋人的脚跟明显比脚趾高。根据鞋跟高度不同,可分为低跟鞋(1-3cm)、中跟鞋(4-7cm)和高跟鞋(高于7cm)。根据鞋跟的变化款式不同,又分为细跟、粗跟、楔型跟、钉型跟、槌型跟、刀型跟等。
一般来说女性的普遍身高低于男性的普遍身高,高跟鞋可以有效从观感上加长女性的身高,满足女生看起来高挑纤长的心理需求。同时穿上高跟鞋女性步幅减小,重心后移,腿部相应挺直,造成臀部收缩、胸部前挺,使女性的站姿、走姿都富有风韵,充分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袅娜与韵致的形象因此产生。但你知道吗,随着高跟鞋的高度不断增加,美感是有了,但对身体的伤害也来了,扁平足、鸡眼、拇外翻、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脊椎变形、腰背疼痛等等,迟早有一天会找上门。
长期穿高跟鞋,
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1、足弓是由足的跖骨、跗骨以及足部的关节、韧带、肌腱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排列而组成的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它既可以保护足底的神经血管等免受压迫,又可以缓冲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保护脑及内脏免受震荡。长期穿高跟鞋可使维持足弓稳定的骨性结构及韧带、肌腱等发生改变,进而可能导致足弓塌陷,发生获得性平足症的可能。
2、拇外翻是女性长期穿着高跟鞋的典型症状。日常走路时,人体是靠拇趾根部、小趾根部和脚跟3个部位支撑身体重量,穿高跟鞋时身体重量基本被转移到前脚掌,易造成前脚掌变宽,大拇指向外侧弯曲,拇外翻畸形的脚可能会刺激拇趾周围的皮肤,行走时造成疼痛,并可能造成大脚趾移向其他脚趾。
3、生物力学表示人的足部结构分布是不均匀的,正常站立位时足底各部位受力按大小分布为:足跟>第二跖骨>第一跖骨>第三~五跖骨>足弓>第一趾骨>第二趾骨>第三~五趾骨。穿上高跟鞋足部结构发生改变,拇趾、跖趾内侧和足跟内侧区域为足底主要负重区域,足部压力向前足转移,当鞋跟过高时,前掌受力显著增加,使脚趾和跖趾区域承受压力过大,易引起鸡眼和胼胝(俗称老茧)等足部病变。鸡眼和胼胝均系长期压迫和摩擦诱发的角质层增厚。
4、女性穿上高跟鞋时,通过足部结构改变从而引起身体其他部位解剖位置和受力改变,对身体产生一定影响,对躯干而言,主要作用于腰椎。当女性穿上高跟鞋后,骨盆前倾、重力线前移,需采取挺胸、翘臀、腰后伸姿势来维持稳定,长期如此使腰背肌、关节囊及小关节易发生劳损,产生腰背痛。高跟鞋在显腿部修长的同时,对下肢肌肉、韧带和关节产生影响。当平均每天穿着高跟鞋时间都在2h以上,会加剧小腿关节肌肉收缩,易出现疼痛、酸胀、疲劳等不适,从而引起腿部肌肉缩短和站立不稳,使腰节产生病变,并且长期会造成女性患膝关节炎。
还是想穿?
有没有办法能健康地穿
看到这里,有的小仙女要说了:
道理都懂,可是穿高跟鞋就是好看呀?
如果还是想穿,
有没有办法能健康地穿?
小U在这里也贴心地
为这些小仙女准备了一些高跟鞋小心机:
1、姿势正确
穿高跟鞋走路其实和平日的走路方式一样,务必让鞋跟先着地,然后才是鞋头,脚尖往前伸直,臀部夹紧,上半身挺直。
2、选择适宜高度、贴合脚底的鞋子出行
选择鞋底跟自己脚的弧度相符的鞋,鞋底能分散压力到脚掌各处,而不至于集中在某一点造成疲劳红肿。脚趾前端与鞋子顶端应留有2~3厘米空隙,鞋跟不宜太小,鞋头宜宽松,鞋跟高度最好不要超过5厘米。不总穿相同高度的高跟鞋,以免脚部同一处经常受到挤压。
3、穿着高跟鞋时注意场合和适时休息
注意场合,不在挤车或在不平整的马路上穿,不疾走快跑,不能上山爬坡,避免上下楼梯和蹲跪,预防退化性膝关节炎提前发生。减少穿着高跟鞋时间,适时把脚尖翘起,活动小腿。脚趾甲不宜太短,以防甲沟炎发生。
- 参考文献 -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1-132.
[2] 余萍,刘瑞峰.高跟鞋对女性足型和身体形态的影响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0):172-174.
[3] 长时间穿高跟鞋等于慢性危害[J].科学之友,2012(17):69.
[4] 孙育欣. 长期穿着高跟鞋对足底压力及步态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3.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健康教育科(中医预防科) 吴倩
审稿:顾春华 王静 林涛
原标题:《高跟鞋:变美利器or健康杀手?》
阅读原文
小U相信
很多女孩子小时候
都梦想拥有一双
美丽的水晶鞋
长大后也迫不及待地
想要拥有第一双高跟鞋,
幻想自己摇曳生姿,舞步翩翩,
然后遇见自己的白马王子……
然而梦想很丰满,
现实却很骨感。
穿高跟鞋不一定能找到王子,
穿不对却会找到各种疾病!
高跟鞋,跟越高越美
高跟鞋
是一种鞋跟高的鞋,使穿此鞋人的脚跟明显比脚趾高。根据鞋跟高度不同,可分为低跟鞋(1-3cm)、中跟鞋(4-7cm)和高跟鞋(高于7cm)。根据鞋跟的变化款式不同,又分为细跟、粗跟、楔型跟、钉型跟、槌型跟、刀型跟等。
一般来说女性的普遍身高低于男性的普遍身高,高跟鞋可以有效从观感上加长女性的身高,满足女生看起来高挑纤长的心理需求。同时穿上高跟鞋女性步幅减小,重心后移,腿部相应挺直,造成臀部收缩、胸部前挺,使女性的站姿、走姿都富有风韵,充分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袅娜与韵致的形象因此产生。但你知道吗,随着高跟鞋的高度不断增加,美感是有了,但对身体的伤害也来了,扁平足、鸡眼、拇外翻、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脊椎变形、腰背疼痛等等,迟早有一天会找上门。
长期穿高跟鞋,
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1、足弓是由足的跖骨、跗骨以及足部的关节、韧带、肌腱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排列而组成的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它既可以保护足底的神经血管等免受压迫,又可以缓冲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保护脑及内脏免受震荡。长期穿高跟鞋可使维持足弓稳定的骨性结构及韧带、肌腱等发生改变,进而可能导致足弓塌陷,发生获得性平足症的可能。
2、拇外翻是女性长期穿着高跟鞋的典型症状。日常走路时,人体是靠拇趾根部、小趾根部和脚跟3个部位支撑身体重量,穿高跟鞋时身体重量基本被转移到前脚掌,易造成前脚掌变宽,大拇指向外侧弯曲,拇外翻畸形的脚可能会刺激拇趾周围的皮肤,行走时造成疼痛,并可能造成大脚趾移向其他脚趾。
3、生物力学表示人的足部结构分布是不均匀的,正常站立位时足底各部位受力按大小分布为:足跟>第二跖骨>第一跖骨>第三~五跖骨>足弓>第一趾骨>第二趾骨>第三~五趾骨。穿上高跟鞋足部结构发生改变,拇趾、跖趾内侧和足跟内侧区域为足底主要负重区域,足部压力向前足转移,当鞋跟过高时,前掌受力显著增加,使脚趾和跖趾区域承受压力过大,易引起鸡眼和胼胝(俗称老茧)等足部病变。鸡眼和胼胝均系长期压迫和摩擦诱发的角质层增厚。
4、女性穿上高跟鞋时,通过足部结构改变从而引起身体其他部位解剖位置和受力改变,对身体产生一定影响,对躯干而言,主要作用于腰椎。当女性穿上高跟鞋后,骨盆前倾、重力线前移,需采取挺胸、翘臀、腰后伸姿势来维持稳定,长期如此使腰背肌、关节囊及小关节易发生劳损,产生腰背痛。高跟鞋在显腿部修长的同时,对下肢肌肉、韧带和关节产生影响。当平均每天穿着高跟鞋时间都在2h以上,会加剧小腿关节肌肉收缩,易出现疼痛、酸胀、疲劳等不适,从而引起腿部肌肉缩短和站立不稳,使腰节产生病变,并且长期会造成女性患膝关节炎。
还是想穿?
有没有办法能健康地穿
看到这里,有的小仙女要说了:
道理都懂,可是穿高跟鞋就是好看呀?
如果还是想穿,
有没有办法能健康地穿?
小U在这里也贴心地
为这些小仙女准备了一些高跟鞋小心机:
1、姿势正确
穿高跟鞋走路其实和平日的走路方式一样,务必让鞋跟先着地,然后才是鞋头,脚尖往前伸直,臀部夹紧,上半身挺直。
2、选择适宜高度、贴合脚底的鞋子出行
选择鞋底跟自己脚的弧度相符的鞋,鞋底能分散压力到脚掌各处,而不至于集中在某一点造成疲劳红肿。脚趾前端与鞋子顶端应留有2~3厘米空隙,鞋跟不宜太小,鞋头宜宽松,鞋跟高度最好不要超过5厘米。不总穿相同高度的高跟鞋,以免脚部同一处经常受到挤压。
3、穿着高跟鞋时注意场合和适时休息
注意场合,不在挤车或在不平整的马路上穿,不疾走快跑,不能上山爬坡,避免上下楼梯和蹲跪,预防退化性膝关节炎提前发生。减少穿着高跟鞋时间,适时把脚尖翘起,活动小腿。脚趾甲不宜太短,以防甲沟炎发生。
- 参考文献 -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1-132.
[2] 余萍,刘瑞峰.高跟鞋对女性足型和身体形态的影响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0):172-174.
[3] 长时间穿高跟鞋等于慢性危害[J].科学之友,2012(17):69.
[4] 孙育欣. 长期穿着高跟鞋对足底压力及步态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3.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健康教育科(中医预防科) 吴倩
审稿:顾春华 王静 林涛
原标题:《高跟鞋:变美利器or健康杀手?》
阅读原文
qyang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