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访网财经(朱婷婷)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 年中国健康体检产业全景图谱》数据显示,我国健康体检人次从2011年的3.44亿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5.75 亿人次,健康体检市场总体规模已达到1500亿元。
伴随而来的,是体检机构的快速扩张。近期,国内体检机构美年健康(002044.sz)发布了2019年财报。财报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美年健康在全国294个城市开设了703家体检中心,2019年录得了收入85.25亿元。
2019年,10月26日美年健康披露关于控股股东及其他股东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暨权益变动提示性公告,收到多方控股股东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网络”)等方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占公司总股本16.16%。
2019年,10月28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收至涨停,报14.97元/股,560.29亿元,表现亮眼。但时间拉长到2019年,它已经从今年4月最高19.50元/股,市值723多亿元,半年时间蒸发掉160多亿元。
美年风险
然而,发展中的问题不能稍缓该行业高速增长,据前瞻研究院预计,2019年,我国专业体检机构市场规模达到185亿元,到2024年,规模达到558亿元。到目前为止,中国体检医疗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分别为是美年健康、爱康国宾(已退市)、瑞慈医疗(总市值15.43亿港元),其中美年健康体量属行业龙头。
美年健康成立于2004年,前身是上海天亿医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为俞熔。起初美年健康自建门店只有13家,在发展“势如破竹”的体检行业中并没有什么名气。其崛起在2011至2012年期间,先后先后与沈阳大健康,组建美年大健康,并与深圳瑞格尔合并,一跃跻身行业前三名。
自2015年上市以来,美年健康的营收增速一直保持在30%以上,2017、2016年营收增速更是超过40%。对于公司经营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美年健康给出的答案是,健康体检行业的市场需求旺盛,呈现井喷趋势。
但2019年上半年营收增速2.93%,不能不说是与行业火热反差鲜明,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事实上,美年健康上市以来一直在加速扩张。2016年快速扩张近200家体检中心,2017年步伐稍缓,但新增家体检中心也在百家以上。据美年健康2019年半年报,报告期内新增50家门店,所并购近300家子公司中,有108家属于溢价收购,产生的商誉高达51.29亿元。而该公司2018年全年营收84 .58亿元,以2019年上半年业绩表现预测,其商誉减值暴雷风险在增加。
除扩张外,美年健康也深陷业绩下滑之中,其全国在华北地区外的地区营收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此外,美年大健康负债为104.51亿元,相较于2015年的12.39亿元已经翻了近十倍。
问题出在哪?
美年健康的盈利情况也反映了目前的尴尬局面,2019年美年健康全年巨亏8.66亿,总收入较去年几乎没有增长。
尽管美年健康开店的节奏已经下沉到了三四线,但是反而出现了巨亏。那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1、医生不是核心,销售才是核心。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向体检机构咨询时,接待的都是销售人员而不是医生。销售人员推荐的体检套餐不是基于个人的身体状况,而是“钱包状况”。换句话说,顾客想做什么样的检查,体检机构就会提供什么样的检查。
这一点从美年健康的财报中也能一窥端倪,美年健康2019年的销售费用为20.31亿,占营业收入的23.8%,其中前三名的费用分别是人力成本、业务拓展费和广告宣传费。
2、没有能够胜任的医生完成评估工作。做过体检的人都知道,体检就是一个流水线工作,抽血、做B超、耳鼻喉、心电图、查牙齿,走到一个一个诊室,让医生轮流看看各个部位。医生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轮流检查每一个病人。这些医生都能够准确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或者能够胜任各项复杂的检查吗?
对体检机构来说,说到底体检只是一门“生意”,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这是一种市场行为,而不是医疗行为。
事实上,我们是无法从美年健康的财报中找到医疗人员的组成情况,多少教授,多少医生,多少护士。
所以回归公立医院的体检机构,成为了不少人的无奈选择。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似乎天生带有权威感,很多人愿意选择。但是三甲医院人多、不存在“服务”也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
高杠杆带来的虚假繁荣能够持续多久呢?疯狂扩张之下,美年健康靠什么来还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