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中高三优生好故事系列2:赢在起点,助力

摘 要

  挥手作别了,初中,奔向盛夏里斑驳阳光下的大门。将一脚迈入高中,新的起跑线! 跨越“初升高”的门槛,起跑前的助跑非常关键。厦门一中的优秀学子是如何助跑,做好初高中衔接

挥手作别了,初中,奔向盛夏里斑驳阳光下的大门。将一脚迈入高中,新的起跑线!

跨越“初升高”的门槛,起跑前的助跑非常关键。厦门一中的优秀学子是如何助跑,做好初高中衔接呢?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认识差距,更要追赶差距

高三6班 柏嘉明(录取西安交通大学)


2018年的夏天,中考出分,看到录取位次的那一刻我十分激动——我恰好踩着分数线进入了心仪的厦门一中。高兴之余,我也暗暗提醒自己:压线进入一中就意味着在高一入学时大多数同学都比我更优秀,我一定要通过更多的努力来追赶自己与同学的差距。在高中生活开始前的那个暑假,我购买了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的辅导材料进行预习。对于数理化,我重点预习了开学将学习的前几个主要章节,理解了一些初中时接触较少的表达方式和概念,如数学集合的概念、用f(x)表示函数、物理中加速度的概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等;对于英语,我重点预习了初中时还不大熟练的句子成分的知识(主谓宾定状补),并多记背了一些高中课本里的单词。进入厦门一中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无论自己中考成绩与周围同学相比如何,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自信、不骄傲。在一中,只要紧跟老师的脚步,高一的学习将为高中三年打下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高中的知识并不难,关键在于是否付出了努力。刚进入一中时,可能会不适应新的作息。但如果能抓住初高衔接的机会,让自己赢在起跑线上,定能够更快地适应高中的生活,在厦门一中愉快而充实地度过一段无悔的青春!

利用假期蓄势张本

高三8班 陈可洋(录取复旦大学)


三年前的七月,仿佛命运的感召,又似上天的注定,我来到了厦门一中。还未踏入校园的这段暑假时光,我就感觉到平静的校园下“暗流”涌动,每个同学都卯足了劲为高中三年的学习蓄势张本。我也是其中一员。那么,我是如何合理且高效地利用这段来之不易的假期,去做好初高中衔接呢?第一,进行适当的提前学习。这里特别注意“适当”二字,就像我在初高衔接时学习一点圆锥曲线是适当,但是初中生观看微积分教学视频,这就是不适当的提前学习。再比如,认为自己已提前学习而在课堂上不听讲反而先写作业,这也是不适当的。学习讲究循序渐进,正如老子《道德经》中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找来一套高中教材,大体上预习了各科的内容,直观感受高中内容和初中内容不同的地方,然后重点预习数学和物理。预习要先从整体上把握,找到疑难点,把它画出来,并尝试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开学后重点听讲,期间无须纠结个别难点。然后再适当完成一些课后习题或者其他资料题目,以便巩固知识。第二,积极转变学习态度。提前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早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暑假的自主学习让我明白了初高中的差异所在。初中是老师教什么,我学什么,如此便可轻松应对。而高中的知识容量和难度变大,学习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自我消化,如学习圆锥曲线的二级结论,自主学习记忆的越多,写解析几何的速度自然会更上一层楼,还有一些常见的放缩、物理的结论都是要自主去学习的。第三,多方位补充素养。王淼生老师说:“如今的新高考,和以前一样没有背景的题目越来越少了。多数题目是联系实际,由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在初升高的暑假,我走进博物馆、展览馆、科研所,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了开眼界、多思考、长见识,寻找知识与社会的联系,知行合一。总而言之,这个暑假是高中三年的最佳蓄势期,做好衔接准备,势能终将转化为动能。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高三10班 林旭清(录取厦门大学)


三年前,我也是一名经历过中考洗礼的学生。尽管考试不理想,我还是靠着学校的定向名额考上了一中。我相信勤能补拙,合理利用暑假能给我一个良好的开始。为此我做了三个准备。一是摆正心态。中考已经是过去式,与其苦恼于发挥的失常,消极度日,不如以一个乐观的心态为高中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使自己更易融入其中。二是安排假期的学习任务和作息。我先大体浏览了学校自编的衔接教材,将其拆分为一个月的任务量,再细分成每天的。每天各科均有所涉及,总共就一个多小时的任务量,再加上笔记整理与回顾,也顶多两个小时。鉴于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我又购买了高中的所有数学教材并将其当作闲书翻阅。当然,毕竟是暑假,适当放松还是必须的。我每天完成学习任务之后,会去散步、打球,偶尔玩玩电子产品。同时,规律的作息也非常重要。提前了解了高中生活:每天早上6:30起床,下午13:00左右午休,晚上应该在23:30之前睡觉。于是,我将这三个时间作为制定作息时间表的参照点。又考虑到是暑假,一开始起床的时间设定在8:00,之后随着开学的临近,又慢慢靠近6:30。如此我的生物钟便调节到了适合高中生活的状态。三是记录偶然想到的关于高中生活的问题,如关于住宿的,关于学习的。过后一一请教一中的学长学姐们或是老师。他们都很耐心为我答疑解惑,这让我感受到了一中的温暖。入学后,我深切感受到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义。提前预习让我能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规律的作息更使我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初高中衔接——竞赛的起点

高三11班 李颢龄(录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


初高中衔接的暑假是未来三年里仅剩的一段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毕竟高考已然在一千多天后的远方等待。回想起三年前的那个暑假,我不敢言经验,只谈些至今仍深刻于心的感悟。中考于我而言只不过是考上了一中,初三的学习经历并不能让我“走出舒适圈”,当时的我暗下决心:这个暑假我没有理由轻松度过。所以,我选择了在拍完毕业照后就全身心投入到竞赛的学习中。竞赛经历对于高中思维的训练非常有益,对打算准备强基的同学更是有如添翼。初升高的整个暑假,我几乎都泡在竞赛教室里,中考前还在玩的游戏,中考后却都卸载了。这真是一段学习学科竞赛的黄金时间,现在回想起来,我尚悔当时的自己不够努力。不过,感谢那段时光,竞赛成了我高中学习生涯中的闪光点,成了比高考更难忘的拼搏经历。竞赛之余,我会安排阅读与练字进行调节。我认为,阅读与练字是这个暑假务必要落实的。它是效益最高的“长线投资”,必须依靠长期的积累,无法短期突破。我们一直到高三下都还有练字课,不知道有多少同学到了高考前还在为自己的阅读储备与书写苦恼。与其临近关头捉襟见肘,不如在起跑前从容不迫。此外,适当预习高中内容是必要的。如果说竞赛是一种兴趣和提升,那么课内知识便是必备的基础。这个暑假我始终保持学科“手感”,适当预习各科教材,力求基础与提升两不误。当然,劳逸结合也是必须,适当的娱乐活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重拾小时弹奏过的乐器,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精进自己的歌舞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丰富我暑假生活的调节方式。初高中衔接的暑假,是高中生活的起点,也是人生竞赛的起点。与其在舒适圈里安逸虚度,不如在大好时光里奋斗青春!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