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厦门一中高三优生故事系列:一路优秀,持

摘 要

  “你知道该怎样才能见到美人鱼吗?要游到海底,那里的水更蓝。在那里蓝天变成回忆,你就躺在寂静里。待在那里,抱着必得的决心,只有这样她们才会出现。”法国电影导演吕克

“你知道该怎样才能见到美人鱼吗?要游到海底,那里的水更蓝。在那里蓝天变成回忆,你就躺在寂静里。待在那里,抱着必得的决心,只有这样她们才会出现。”法国电影导演吕克 贝松的电影《碧海蓝天》如是说。

那么,厦门一中的优秀学子又是如何找寻他们的“美人鱼”的呢?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高三10班 白永忻(录取清华大学)



三年如流水,初中三年,高中又三年,这水也可算浅浅的深流了。百年名校,海滨一流。厦门一中,注定是我生命无悔的决定,心灵的归处。高一年级,我满怀憧憬步入一中的校园,一边在校信息队继续信息学奥赛的追梦之路,一边也加入了我高中三年最难忘的薪火团队。校信息队代际传承、互敬互助的学术氛围让我在初中的基础上水平不断进步,而薪火的学长学姐们倾力引领、校团委老师用心指导,让我在高一年级取得了学业、社团和竞赛的平衡。一中素有“大学”之称,其活动丰富程度超乎了我的想象,真可谓“你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舞台”。高二年级,尽管学习压力增加,我仍然坚持随校信息队参加训练,更取得了参与清华冬令营的机会,第一次走进了梦想中的学府。另一方面,我仍然坚持薪火团队的慈善活动工作,作为厦门一中薪火团队的一员,我们的身影出现在大大小小的义卖、义演活动中,与厦门各高中的学子友好交流,更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为黄冈医院募款捐助医疗物资。我们的行动还登上了“学习强国”。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正如很多学长学姐所说,活动越多,学习的动力和效率反而越足。在学校老师用心、灵活的帮助和指导下,我的学业也始终保持在前列,一中学子都是又会玩、又会学,一中的高中生活不止有题海,还有一个个有趣的灵魂。高三年级,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我全心备战高考。学在一中。优秀的老师最吸引你的是渊博的知识、平等的对话,就算在高三,理想与生活齐飞,备考与素养一色。理科的课堂有无数难以忘怀的文化盛宴;文科的作业也有不少丝丝入扣的理性细节。此地有名师相伴,如坐春风,面批分析,醍醐灌顶,更有同学少年,你追我赶,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中的学习,不鹜于单一的模式,没有繁琐教条的程序,从学生出发,以学习为本。作为一名竞赛学生,我常常会有集中培训、外出比赛的情况,也常常面临“回归”后成绩和心态的波动。每每这时,老师的护航就颇为重要,正是得益一中诸多良师指引,我始终保持信心,不断超越。“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本是古训,除了合辙“一中”二字,我想更贴合一代代一中人信念坚定、胸怀大志、守正创新的精神。作为即将毕业的一中学生,我会永远怀念母校,但我更深深地相信,一中的精神已经写进了我的心中,也会继续流淌在一代代一中学子的血液里。

我的高中三年

高三12班 高家炘(录取清华大学)



自从三年前的八月第一次以一中人的身份走进校园,教学楼上的一行大字就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崇尚一流,追求卓越”,这是一中人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高一时光可谓是一段惊喜之旅。新高一暑假,我短暂加入了厦一彩虹合唱团,惊叹于水准之高与音乐之美;金秋九月,我正式进入从初三起就梦寐以求的化学竞赛课堂,走上漫漫化竞征途;高一下学期,我又通过了学生会二纳考核成为XYSU文艺部的一员,在众多能力超群的学长学姐和同伴们中努力提升自己,为学生活动贡献力量。这一年,我在考试中多次取得年段第一的成绩,这也让我建立了信心,更大胆地在厦一的广阔舞台上探索未知世界。步入高二,课内与竞赛的平衡开始成为我学习生活的难点。首次参加全国初赛意外取得了入围省队选拔的好成绩,我停课与学长们共同参加难度远超我彼时实力的培训;省队落选后,我又将重心移回课内,却也在竞赛学习上落后不少。新高三的暑假我全身心投入竞赛备考,有惊无险地进入省队,并最终在第34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中获得金牌,给两年多的竞赛之路画上了还算圆满的句号。三年来,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一直是学习生活的主线。课内学习、竞赛学习与学生活动三者的平衡是一大困难,竞赛冲刺阶段成绩的巨大波动与现实的巨大压力是一大困难,回归高考后数月停课带来的诸多瓶颈与时间的客观不足也是一大困难。它们都曾将我的内心完全占据,让我无数次萌生放弃的念头与悲观的想法。但每当我陷入迷茫,身边总是有善良体贴的老师们,有热心可爱的同学们,他们的每一声鼓励都成为了暗夜中的曙光,催促我重整行装继续向前。遗憾同样存在,高二竞赛培训导致集体活动多次未能到场是遗憾,化竞决赛赛场上以4分之差失去保送机会是遗憾,最后的高考状态不佳而成绩触底也是遗憾,但它们并没有阻挡我追梦的脚步。在困难与遗憾中,更多的是享受过程的喜悦与感动,更多的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在挑战中进步,才是“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必经之路。三年一中,我选择了自己想走的路。它荆棘密布,却让我完成了蜕变,成功抵达了三年前确立的那个梦想彼岸。感谢这片深田沃土,让我无悔过去,无惧未来。

紧跟老师步伐 打下坚实基础

高三12班 彭毅诚(录取北京大学)



我在2021年高考中考进全省前50名,即将就读于北京大学。回顾我的高中学习生涯,前两年我的成绩大概在年段50名上下徘徊,甚至一度因为竞赛缺课而掉出过前100名。在这个阶段中,尽管由于临场发挥、应试心态等一系列因素,我此时的学习成绩并不那么理想,但是我跟随学校老师的授课步伐,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老师们布置的作业,碰到疑难、复杂而难以理解的问题积极向老师提问,争取将学到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种题型吃透、理解透。这样真正吃透知识、形成体系的做法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那就是能够构建对于知识的深入的理解,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来完成题目,而不仅仅是凭借应试技巧、模板公式等。这一点,当时高一高二的我还没有明显的感受,但到了高三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就完全显现出来了。应该说,这一系列做法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科学习基础,这成为了我高考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与坚实后盾。后来,进入高三后,随着考试的频繁,我的临场发挥与应试心态有了长足的进步,此时我高一高二通过日积月累打下的坚实理科基础与构建的知识体系就发挥了很是关键的作用。面对很多灵活而多变的模拟题,我凭借对知识的成体系的、较为深入而透彻的理解,总能很快地抓住其本质,并进行有效的解决。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凭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我能够做到“从一道题到一类题”,触类旁通地学习,因而面对花样繁多、灵活多变的各种题目时能够如鱼得水。正是因为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我在高三刷的题目数量远远少于他人,或许投入时间不如别人多,但还是能做到成绩优异、稳定,这正是因为我理解之深入。高三一整年的历次模拟考试中,我成绩能稳定在年段前10名,学习成绩波动小且较为优异。我想,归结到底,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我紧跟老师步伐,打下了坚实基础。无论题目如何灵活多变、困难或者简单,我相信只要紧紧跟上老师的步伐,构建完备健全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理科学习基础,将来定能披荆斩棘,于高考中金榜题名!

我的高中三年

高三20班 曾琳悦(录取清华大学)



不知不觉之中,原以为漫长无期的高三已经落下了帷幕。一年前,我抱着一沓厚厚的教科书走进刚刚送走一批高三生的思诚楼,心里充溢着对高三的紧张与期待。如今,思诚楼依然屹立在那里,而我们已经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展翅了。在高二的我眼中,高三一向意味着熬夜、刷题、困倦和艰辛。但当我真正置身其中时,我发现高三的学习状态是最为规律和循序渐进的。三轮复习和月考周考的依次衔接让高三不再是一个长远的区间,而是在不断检测实力与进步的过程。我依然记得第一次排名滑坡给我带来的震惊和担忧,但习惯的复习节奏和老师面批时中肯的建议很快把我拉回了正轨。我逐渐明白如何利用好每一次考试提升自己,即使日记本上不断延伸的曲线图一向波折起落,我也从一开始的慌乱脆弱逐渐坚定了自己的目标。每当我陷入焦虑中,我会拿出藏在笔袋里的那张写着我的梦校名字的小纸条,告诉自己“我能行”。高三生活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努力,更是一个集体在共同前行的精彩。即使在高考前一天,我们小组的同学还在为我解答数学问题;每次周考结束,同学们互相担任“心理咨询师”开导彼此;高考前几个月一起在操场上放飞的风筝,依然是我记忆中高三最亮丽的一抹色彩。感谢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为我解答基础问题,引经据典为我们树立信心的廖老师;总用自己的高三故事开导我们,让语文课永远充满欢笑声的祝老师;总是利用自己的午休时间面批考卷,比起关心自己更在乎我们是不是吃饱睡好的苏老师;即使年段事务繁忙也依然批改每一道历史大题的,对学生总是充满笑容的万段;刀子嘴豆腐心地关心着每一位同学的林勤老师,她是雷厉风行的林Queen又是课下为失眠的我出谋划策的朋友;总是笑眯眯地鼓励我“高考总会回报你的努力”的曾老师和崔老师 更有深夜里那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让我相信我从来不是独自前行。“不断积累值得自己信赖的实力,随时把握机会对自己的潜力大吃一惊。”这是高考前一天我的日记本上印着的话,也是我心中高中生活的意义所在。三年一中,中意三生,感恩三年一中生活,教会我坚持、努力和永不放弃。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