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思路 赛成绩 拼项目 比实效|晋江市

摘 要

  2021年已过半,各领域、各方块迎来了一场“期中考”。昨日,一场“百大项目攻坚大比拼”路演活动在晋江举行。一天时间里,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市直相关部门、相关项目办、国企

2021年已过半,各领域、各方块迎来了一场“期中考”。昨日,一场“百大项目攻坚大比拼”路演活动在晋江举行。一天时间里,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市直相关部门、相关项目办、国企等相关负责人一一登台,以PPT形式,用数据、列表、图片“说话”,比一比、晒一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19个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看他们如何晒思路、拼项目……

青阳 

紧扣“主城聚核强心” 提优城市品质

今年,青阳街道纳入市级以上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12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5亿元。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1.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额的64.4%,超全市平均进度。

下一步,青阳街道将重点实施“3325”工程,即:围绕“宜居、兴商、强教”3条主线,打造“商贸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文明创建的示范区”“优质教育的引领区”3个区,争创“全省一流街道”“全国文明单位”2个目标,抓好城建提质、基层治理提效、产业提级、民生提标、队伍建设提神5项工作。

在城建提质上,将建立健全小区自治、城中村治理、市政设施管护、环卫保洁机制,进一步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产业提级上,将充分发挥青阳的区位优势,着力提升“阳光”“宝龙”2个商圈的集聚功能,培育发展临空经济区。

在民生提标上,将大力实施教育提质扩容,把教育做大做强。

在队伍建设提神上,将坚持一线工作法,通过项目聚人心、聚合力,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能动性;认真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选强配优社区干部队伍。

点评:

晋江市领导赖有为:青阳的定位比较精准,思路比较清晰,目标比较明确,措施比较务实。进入新发展阶段,青阳作为中心主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扣“主城聚核强心”这个方向,以项目为支撑,抓实抓好城市业态提升、做大优质资源配套、城市品质提优等几个方面,把城市最靓丽的一面展示出来。

梅岭

实施“123”项目 打造区域核心

2021年,梅岭街道策划生成年度重点项目38个,总投资136.60亿元;1-6月,累计完成投资34.4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4.7%,超时序进度24.7%,排名位居全市第一。

围绕项目落地,梅岭街道实行党政领导挂钩制度,通过推行一问题一专班,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每周报告、每旬会商、每月总结等举措,确保问题及时解决和项目快速推进。

截至目前,梅岭街道已开工项目27个,11个项目正进行前期工作;汇拍直播基地、二小梅岭校区、御龙湾休闲广场、凯里亚德酒店4个项目近期可竣工投产(用)。

下一步,梅岭街道将着力推动实施“123”城市更新项目,即1个高端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凤竹片区),招引落地一批战略性、孵化性项目,作为梅岭乃至晋江“十四五”的项目支撑;2个老旧工业区的功能改造,通过三旧改造、产业植入,盘活梅岭工业区和竹树下工业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3个城中村的综合改造,立足城市精细化管理,着眼公共空间、居住空间、产业空间的更新,对赤西、双沟、岭山3个社区进行局部城市更新,持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点评

晋江市领导许宏程:在全市的项目比拼上,梅岭攻坚进展较好,要继续紧盯目标任务,加强协调服务,攻坚“落地项目的开工、开工项目的投用”,以高效运作,保障项目取得实效;要以市委“新城建”的思路,来打造更新梅岭城区,改造提升梅岭城区的空间;要盘活现有可开发利用土地,速破征迁难题,提前策划、规划,从城市发展、产业植入、业态提升、环境艺术、专业设计多个维度打造区域核心。

西园

五大新增长极 打造城市新核心

“十四五”期间,西园街道将紧扣“生态宜居西城区、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发展定位,用活区位、生态、空间、后发等优势,以双龙路拓改为主轴,围绕九十九溪田园风光拓展区,统筹布局多种业态,打造自然野趣的生态休闲区;围绕现代物流园,用好制造业基地优势,建设智慧物流体系,打造高端智能的现代物流区;围绕国际会展中心,规划建设高端商务酒店、商业综合体等配套项目,打造展销兴盛的会展经济区;围绕葫芦山文教园,统筹配套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文化创意、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人力资源等产业,打造产教融合的文教产业区;围绕王厝、屿头等新型社区,培育一批商业中心、“总部楼宇”,打造集聚商气的高端商务区。高标准建设五大新增长极,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新核心。

“十四五”期间,西园街道围绕产业转型、城建环保、农林水利、民生保障等领域,储备重点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119.3亿元,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9.43亿元。

点评

晋江市领导张淑语:面对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西园街道要坚定信心,把握机遇。要用好优势牌,深入思考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深挖潜力,找准支撑;要谋好项目库,坚持边建设边谋划,打开眼界、拓宽思维,敢于无中生有,精心谋划、精准招商,力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要打好攻坚战,把思路转化为项目、把项目落实到行动,挂图作战,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扎实推进,做到谋一项成一项,干一件成一件,做细做实做成。

罗山

“慧”聚发展新优势 打造“中央活力区”

目前,罗山街道辖区重点项目共有37个,总投资309.19亿元。其中,市直上报项目15个,主要包括高铁新区、科创新区、三创园、国科大智能制造学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等,总投资213.81亿元;街道上报项目22个,总投资95.38亿元,主要有罗山中心小学、育德小学、中南地产、豪信新能源汽车基地等,总投资95.38亿元。

未来,罗山将积极对接规划、指挥部等部门,统筹高铁新区、科创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罗裳片区等区域规划,坚持优势互补,共建繁荣中心城区,特别是梳理完善片区控规、详规,主动对接、服务保障,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包括攻坚克难,加快推进城建项目;龙头带动,培育总部经济项目;集聚发展,做强商贸市场项目;优化服务,推动科创项目转化;外引内联,打造优质教育项目;强基促稳,保障项目落地见效,打造一个集商业办公、科技创新、品质宜居、高端教育、文化旅游等一体融合发展的“晋江中央活力区”。

点评

晋江市领导李森建:作为晋江中心市区、行政中心区,近年来,罗山街道在晋江市的城市更新改造中,经历多次项目征迁,任务繁重,但也给罗山带来了面貌的改变和发展的机遇。今后,罗山街道要做到站位全局,保障片区建设,加快促进片区繁荣;勤加思考,承接科创项目,争取更多产业、科研在本地落地转化;引强做大,繁荣商圈市场,聚人气、促发展;加大投入,建设教育高地,打造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链条优质教育。

灵源

“三大聚焦” 打造新型活力品质街区

“十三五”以来,灵源街道立足“产城互动、生态休闲”两大区位优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十四五”期间,灵源街道将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加强重点片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紧扣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型活力品质街区目标,努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文旅集聚先行区、科创强链关键区。

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产城融合。灵源将通过统筹推进企业技改、增产项目,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建设一批企业总部,不断吸引产业联盟入驻,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同时,发挥毗邻科创新区、工业园区优势,发展商贸服务,做优企业生活配套。聚焦文旅优势,擦亮灵源特色品牌,深入挖掘、整合灵源山、灵源禅寺、灵水古村落、晋江市足球训练中心等资源,规划景区文化开发,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实施文旅创意推广工程等。聚焦群众期盼,打好“教育牌”“环境牌”“养老牌”,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点评

晋江市领导李志强:近几年,灵源街道按照打造“幸福新灵源”的目标任务,立足“产城互动、生态休闲”两大区位优势,奋力攻坚各项任务,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灵源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主动融入大局,细化发展规划,统筹项目布局,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要策划整合一批大项目,借力科教优势、赛事效应,促成一批跨界合作项目。要以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为基础,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城市品质;要突出党建引领,形成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氛围,结合换届年,加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新塘

打造福建“芯小镇”、环湾后花园

今年以来,新塘街道围绕“福建‘芯’小镇、环湾后花园”的城镇发展目标定位,策划了26个重点项目,已开竣工建设项目16个,处于前期筹备阶段项目10个,涵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三个系列,总投资3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8亿元 ,上半年投资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1%。

其中,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一期核心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下一步,将加快二期坑仔堀片区的开发建设步伐。湖格安置房、晋新路安置房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两个项目均配备一所幼儿园。此外,新塘街道中心幼儿园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园办学。东西三路安置房项目、湖格实验小学项目、新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等,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开工建设。

下一步,新塘街道将按照“三区两带一中心”(新兴产业提速区、传统产业提升区、战略储备提效区,汽车销售产业带、传统产业聚集带,新塘街道中心区)的功能布局,谋划项目、精准发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色“芯”小镇。

点评

晋江市领导黄少伟:新塘街道区位较为特殊,如何发挥后发优势是发展的关键。在建设“芯”小镇时,要注重产、城、人、文的融合,以梧林为中心尽快辐射到上郭、湖格、荆山等社区,实现交通贯通、教育资源整合、环境整治协调一致,尽快形成“芯”小镇发展格局。同时,要做好山体保护和“两违”治理,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目前,新塘街道中心区的商业氛围还不够浓厚,要尽快补齐商业、民生项目,补足短板促发展。

陈埭

项目带动 建设泉州环湾城市制高点

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陈埭的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策略清晰。“十四五”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布局,陈埭围绕建设泉州环湾城市制高点的发展目标,将牢牢抓住泉州跨江发展先行区和晋东新区建设核心区的区位优势,着力建设“现代化中国鞋都”“花园式晋东新区”“高品质宜居陈埭”,努力使陈埭成为泉州环湾城市带的商务中心、体育中心、创新中心、休闲中心。

发展策略上,陈埭始终坚持依靠项目建设来支撑落实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此,当前,陈埭围绕道路交通、教育资源、公园景观、医疗文化、水系整治、商业贸易、鞋服产业等7个体系,高质量策划了83个项目、总投资206.155亿元的晋东新区项目盘子建设,全面、快速、高品质地推进晋东新区建设,做大做强做久“中国鞋都”。

点评

晋江市领导潘子良:作为晋东新区的核心区,陈埭“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措施切合实际,各个项目的推动建成,对于陈埭镇和晋东新区产业升级、城市建设、民生保障具有重大意义。接下来,陈埭要抓好城镇建设,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生态环保力度,维护文明秩序;要抓好发展动力,加快老旧工业厂房改造提升,发力商贸服务业;要抓好民生事业。项目建设要充分把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问题放在首位,集中人力、精力、财力支持民生事业发展,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继续贡献陈埭力量。

池店

推进产城融合 增强发展后劲

2021年,池店镇策划推进包括产业发展后劲、城镇配套建设、生态环境提升3大系列项目86个,其中,列入市级以上重点项目41个,计划总投资26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4亿元。

产业发展后劲方面,安踏会展中心、舒华总部大楼等项目进展顺利。城镇配套建设方面,包括20个教育项目,17条交通道路建设,新建3个公园。生态环境提升方面,田园风光启动区项目全面转入工程建设和业态策划阶段,池店南片区水系治理、华洲渠整治等已取得成效。

未来,池店将以推进产城融合、增强发展后劲为方向,重点推进5个片区发展和17个新经济增长点项目建设。东片重点推进电商街建设,打造电商集聚区;南片依托田园风光启动区,推进周边水系梳理和村庄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西片抓好三大市场建设,推动成片联动发展,打造商贸物流集聚区;中片布局一批企业营销中心和商业商住项目,打造企业总部和商业商住中心。此外,通过盘活区域商业楼宇,下力度招商发展商务办公业态,促进楼宇经济繁荣。

点评

晋江市领导陈友爱:这些年,池店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致使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受到局限,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和城镇配套不够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下一步,池店要将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结合起来,主动融入晋江南岸发展,用好人口优势,精准策划项目,继续把安踏、舒华等龙头企业的优势发挥好,在有限的空间内壮大产业,切实把已策划开展的项目落实到位,为池店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安海

打造环安海湾城镇群核心增长极

2021年,安海镇实施的省、市重点项目共62个,总投资150.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37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21.77亿元。

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目前,安海镇重点推进22个在建项目,力争年前竣工投用8个;12个前期项目正在加快推动落地,近期将以装备基地为重点,确保下半年再开工7个项目。同时,策划招引一批,重点引进行业龙头、整装制造企业。

根据安海镇“十四五”总体规划,围绕小城市建设目标,安海将重点打造三大片区:龙山北环品质新区、兴安文旅融合生态区、品牌总部商务区。

紧抓优势谋发展,安海镇将以项目攻坚和“三区一园”建设为抓手,推动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业态加速发展,城镇格局拓展提升,全力打造产业重镇、节点强镇、文教高地、幸福之城,推动安海成为环安海湾城镇群核心增长极。

点评

晋江市领导吴忠刘:打造环安海湾城镇群核心增长极,能看出安海镇在用心谋划、思考区域协作,体现出了安海的气势和担当。同时,安海提出了“三园一区”的思路,并以项目化为抓手来推进,可以说定位比较准,思路也比较好。下一步,安海要进一步处理好亲清政商关系,要充分将社会积极性调动起来,凝聚推动发展合力;要围绕打造环安海湾城镇群核心增长极,更多注意与周边乡镇的良性互动,实现互利共赢;要抓好项目的落地落实,珍惜资源,进一步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非公党建,把队伍建强、把氛围营造好,将安海打造成晋江乃至泉州、全省引领镇域发展的排头兵。

磁灶

打造产城融合、工贸并进示范区

2021年,磁灶镇全力推进项目攻坚,着力抓招商落地、抓项目调度、抓要素保障。全镇35个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34亿元,超时序进度16.7%;38个工业储备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4%。

目前,磁灶镇实施的项目中,14个项目正进行前期准备,总投资28.8亿元,其中教育资源整合提升项目总投资6.7亿元;36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03.3亿元,年度投资35.8亿元,其中泉州顺丰创新产业园(冷链物流中心、智能分拣中心、研发中心一体化产业园)总投资23亿元,6月份开工,现正在桩基施工;15个项目近期投产(用),完成投资13.5亿元,其中特步产业园一期完成投资3亿元,预计9月投用,二期已进场施工。

下一步,磁灶镇将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聚焦产业发展项目、电商产业项目、闲置资产盘活项目、企业增资扩营项目,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工贸并进、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晋江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贡献磁灶力量。

点评

晋江市领导张健龙:磁灶的项目谋划思路清晰,投资体量大、产业质态优、带动作用强。下一步,要坚持高端高质高效狠抓项目。要做大本土建材优势产业和专业市场,补齐产业链,打造一批名品名企;要做强商贸物流一体化建设,在跨境电商、物联网上多下功夫;要做优营商环境,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强化政银企互动,做好项目服务保障。

内坑

用活“三高一港” 建设门户品质新城

今年,内坑镇策划市级以上重点项目41个,其中省重点项目1个,泉州市重点项目10个;按行业类别划分:产业项目22个,城建项目7个,社会事业项目6个,道路交通项目3个,能源水利项目3个;总投资160.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56亿元,1—6月完成投资12.1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65.25%。

其中,恒安生活用品智能化生产基地、晋江陆地港等23个项目已开工、正在建设;宏淇汽车零部件、南联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期等14个项目正进行前期工作;皇达食药材综合市场、维也纳国际酒店等4个项目近期预计可竣工投产(用)。

接下来,内坑镇将重点用好用活“三高一港”(即高校、高铁、高速及陆地港)资源,将充分发挥区位、空间、人才等方面优势,主攻智能装备制造和智慧物流2大产业,全力做好区位、空间、人才等多篇文章,让好项目、大项目愿意来、能落地、发展好,全力建设晋江门户品质新城。

点评

晋江市领导陈希:内坑镇抓项目有思路、有抓手、有力度、有成效,值得肯定。但在城镇发展动力方面、城镇品质方面、国土空间方面等几个问题要更加注意。下一步,内坑镇可持续发力人居环境整治,要全力争取在晋江动车站设立货运站,做强区域重要交通枢纽;要发挥恒安、陆地港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存量、扩大增量,促进产业链延伸、产业群壮大;要紧盯品牌工业区、高铁物流区等项目,密切对接、跟踪和服务,力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

紫帽

紧扣发展目标 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

今年,紫帽镇紧扣“生态小镇、度假胜地、教育高地、宜居宜业”发展目标,策划上报省市重点项目16个,其中在建项目7个,预备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169.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01亿元,1—6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0.09亿元,占年度投资74.41%。

未来,紫帽镇将在文化旅游、医疗康养、高端商贸等产业项目上发力,通过加大对接月星集团、福建霞客行公司、福建纸匠文化公司,争取月星集团文旅项目、紫星村文旅精品路线项目、紫星村科普基地项目落地。积极对接英伦月子中心,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打造区域高端康养胜地。加大对接杉杉奥特莱斯、沃尔玛山姆会员店、上海临港集团现代广场等项目,加快高端商贸综合体落地。同时,积极对接紫帽园林式超五星酒店、智选假日酒店,争取高端酒店商住项目落地。努力把紫帽打造成新型城镇化样板。

点评

晋江市领导薛宗炎:紫帽镇新班子到位后,角色进入非常快、非常投入,整个项目的推动既有力度,也有深度,总体项目多,各方面工作都在有序推进。当前,紫帽要深抓三件事:一是要加快清华附中晋江学校高中部建设,解决学校生源问题。二是要加大景区建设投入,把紫湖郊野公园和紫帽山景区合起来,做一个大型郊野公园。把景区建设和学校做好了,紫帽的环境就不一样了。三是要加快引进商业和康养项目,通过配套项目的引进,紫帽的大环境就会更加完善。

东石

打造三大区域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今年,东石镇共策划生成市镇两级重点项目65个,总投资113.06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32个,总投资105.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亿元,包含在建项目20个,预备项目12个;涉及工业类5个,商贸服务类8个,城建环保类6个,农林水利类4个,社会事业类9个。

1—6月份,东石镇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7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2.48%。目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的有东石镇中小企业金属材料交易中心、东石中学高中部等12个项目;已开工、在建的有中片工业区、天守新建年产800万件新材料服装项目等14个项目;近期预计可竣工投产(用)的有臻辉新型建材、金龙海悦城等6个项目。

下一步,东石镇在确保项目基本盘的基础上,将围绕盘活存量土地,探索老旧厂房低效土地再提升利用精准发力,重点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园东石园、中片工业区、老旧石材厂房连片改造(包含中小企业创业园)三大区域,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点评

晋江市领导庄怀璇:东石谋划的项目贯穿了整个“十四五”规划,类别全面、可行性强。项目的落地,可破解发展瓶颈,优化产业布局和交通脉络,丰富社会事业,提升城市品位。东石既要放眼未来,也要扎实推动现有产业,如伞业、木雕的发展;要锁定“15分钟的交通圈”“半小时生活圈”,扩展项目思路,提高站位布局;要充分利用滨海地理优势、人源优势、人文文化优势,提前谋划招商,加快项目落地,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品质城镇。

永和

三大计划 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永和地处晋江中部,历年来为全市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大量土地,但同时也压缩了自身的发展用地。当前,盘点梳理出可相对成片开发利用的土地近2500亩,并围绕今后永和的产业支撑,初步确定实施“三大计划”,梳理确定6个未来拟实施的项目构想,预计总投资86.73亿元,通过分批分期实施,打造永和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未来,永和将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突出“两高”带动,实施“蓄能计划”,全面盘活园区产业旧生态,打造园区产业新业态格局,推动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实施“换档计划”,全面巩固石材行业退出成果,推动石材旧厂房“腾笼换鸟”,为主发展绿色建材、装配制造等产业,实现石材片区动能转化;实施“聚焦计划”,突出发展智能产业基地,主动融入全市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圈,建设智能产业基地项目,引进一批信息技术产业、物联网领域高端科研项目,推动以产品赋能来实现转型升级,打造永和经济增长新引擎。

点评

晋江市领导郭鸿荣:在高速、高铁的带动下,永和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凸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突破“条件好,项目少”的现状,对新一届的镇党委、政府来说,虽然压力大,但潜力大,希望也大。希望永和镇要以昂扬的斗志,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坚定发展信心,砥砺奋进,在赶超中有新的作为。同时希望投入机制和举措再完善,加强工作衔接和调度,及时协调项目用地、资金等问题,全力解决项目前期投入难的问题。

英林

打造“四大基地” 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2021年,英林镇共推进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1个,年度计划投资17亿元,目前完成投资11.3亿元。近期可竣工投产(用)项目6个,已开工、正在建设的项目13个,在进行前期工作的项目18个。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33.5亿元的逸锦年产60万吨新型功能性纤维项目(一期)7月份全面投产。下阶段,英林镇将加快启动逸锦项目二期建设,打造110万吨化纤生产基地(实现产值超100亿元)。

未来,英林镇将以“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联动、产城人融合发展”为发展思路,围绕“1+1+2+N”(即“一根丝”+“一块布”+“两件衣服”+“未来产业”)的产业格局,布局全产业链项目,打造华南地区重要涤纶丝化纤生产基地、高端功能性面料生产基地、中高端男装泳装生产基地和高端医疗健康产业基地;围绕发展空间拓展,立足盘活1700亩土地空间,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围绕城建配套升级,立足产城人融合发展,在城镇建设和商业配套上再发力。

点评

晋江市领导吴志朴:英林镇提出的“1+1+2+N”产业项目构思方向,非常明晰,既符合传统产业全链条全流程升级实际需要,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为英林镇产业发展涵养后劲。未来,英林要按照“五个一批”的思路,有序加快项目推进,确保项目盘子滚动接续起来;要以“工改工”为突破口,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要加快产城人融合发展,推动英林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晋南商业中心。

金井

三聚焦三围绕 引领高质量发展

今年初以来,金井镇以重大项目攻坚活动为抓手,抢抓项目建设,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共策划实施重点项目33个、总投资208.8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12.7亿元,计划全年完成投资37.2亿元以上。并通过坚持三聚焦三围绕,奋力以项目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即:聚焦园区平台,围绕筑牢实体抓项目;聚焦文化旅游,围绕聚集人气抓项目;聚焦科教产业,围绕激活动能抓项目。

未来,金井镇将紧紧围绕建设海丝人才梦想小镇的目标定位,重点向园区集聚,规划建设新型高端面料产业园,着力培育产业新增长极;向新城拓展,发挥福大晋江科教园辐射带动效应,规划建设滨海新城,着力打造承接消费的新商圈、人居环境的新亮点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向海洋进军,抢抓海洋经济发展新机遇,发挥临海优势,推进建设国家一级中心渔港项目;向文旅融合,以26.5公里海岸线、侨乡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为载体,加快建设福大晋江科教园配套文创园,打造金井文旅新地标。

点评

晋江市领导林仁达:金井镇紧扣“海丝人才梦想小镇”发展定位,确立了园区、科教、文旅三大主攻方向,思路清晰、抓手有力、后劲充足、愿景可期。接下来,金井要抓好区位、空间、科教、人文等独特的优势,精心“筑巢引凤”,激活“回归工程”,争取带回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大力推动思路对策落地见效,充分挖掘金井全国特色小镇系统化推进的规模效应,找准项目攻坚突破口,把路演汇报,变为实践操作。

龙湖

推动“产城乡”融合新型织造名镇建设

2021年,龙湖镇按照“一轴两片三区”的发展框架,以创新升级促企业转型,以园区建设促城镇品质,以文化旅游促三产提升,共策划生成26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39.32亿元。

其中,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尚未开工的项目主要有1个,是目前“十四五”期间全市最大的传统优势产业重点项目——纺织智造(龙湖)工业园项目,总投资67.13亿元,规划用地面积850亩。3月份正式启动签约工作,签约率已达85%。已开工、正在建设的项目有9个,近期预计可竣工投产(用)的项目16个。

未来,龙湖镇将在产业、城镇、生态旅游、民生事业等方面持续发力。如重点保障时尚园区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规划用地面积510亩的石墨烯项目落地建设;启动镇区主干道——智造大道建设,配合实施大深线龙湖段改造提升工程;策划闽侨村落成片开发项目等,以实绩提升信心,用项目推动发展,全方位推动“产城乡”融合新型织造名镇建设。

点评

晋江市领导黄天凯:龙湖镇上半年企业良性运作,经济发展稳中有序,纺织智造(龙湖)工业园项目的征迁工作也取得较大的突破,短时间内签约率从55%上升到85%。要强化发展机遇,乘势而上,特别要把握龙湖镇“侨乡中的侨乡”的资源优势,凝聚广大侨界力量,形成助推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做好项目攻坚,将项目一个个落实到位。今后要在持续做大做强服饰制造业方面下功夫,把龙湖镇建设成为集总部中心、创意中心、品牌中心、商贸中心为一体的服装名镇。

深沪

全力推进海丝风情小镇建设

今年初以来,深沪镇围绕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壮大发展的目标,策划生成海洋经济项目、传统产业项目、滨海旅游项目及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等四大类3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93.2亿元,年度投资21.9亿元。1—6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67.2%。

其中,海洋经济项目以闽南水产品项目为着力点;传统产业项目中,百宏年产33万吨功能性环保聚酯薄膜项目(百宏八期)已开工建设,富联印染提升改造项目,改扩建厂房及配套办公楼,目前一期厂房已建至4层;滨海旅游项目中,深沪湾小镇展示中心主体工程已封顶,预计9月份投用;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则围绕民生事业发展,加快提档升级一批城乡基础设施。

下阶段,深沪镇将继续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持续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冷链物流园、中小企业创业园二期、华海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集“生态旅游、滨海宜居、现代工业”为一体的深沪海丝风情小镇建设。

点评

晋江市领导曾献礼:深沪镇重点项目攻坚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上半年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计划,值得肯定。下一步,深沪要深耕优势产业,以富联“工改工”项目为抓手,拓展空间规模深挖发展潜力,为全市“工改工”破题提供有益探索和借鉴;做强海洋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深沪国家中心渔港,打造渔港经济区“金字招牌”;培优第三产业,紧扣打造“海丝风情小镇”的发展定位,以深沪湾小镇项目开发为突破点,全面激活城镇发展活力;聚焦发力民生项目,建设更加美好的海丝风情小镇。

西滨

突出招大引强 拓展发展空间

克服地少、发展空间受限的影响,西滨镇2021年共策划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7.24亿元,年计划投资8.23亿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资4.3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3%。

未来,西滨镇新一届班子要“腾笼换鸟”,突出招大引强。积极盘活原龙头企业优兰发集团停产产生的闲置厂房和土地。同时,充分利用振兴纺织、华银鞋材等闲置楼房,引进企业总部、营销中心,设立分公司,发展楼宇经济,破解发展难题。

此外,西滨镇要筑巢引凤,拓展发展空间。在规范提升军垦农场的基础上,拓展经济版图。西滨镇将加快军垦农场的综合整治、转型升级,引进优质高端制造业(人机交互产业)或现代物流业,实现更深层次的经济融合,进一步提高西滨经济总量。

点评

晋江市领导吴丽婷:西滨镇在发展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大抓“工改工”,积极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盘活利用优兰发、百兴公司剩下的资产包,引进不少项目。接下来,要抓好存量的同时,继续抓好“工改工”和老旧工业区改造,把质量和效益提起来,精准引进和打造更具含金量的高新产业业态项目,为西滨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要拓展增量,盘活利用好军垦农场土地,紧密加强和融通公司沟通合作,共同策划引进好的项目,争取走出一条现代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路。

晋江经济开发区

以项目建设撬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晋江经济开发区共策划项目141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4个),总投资694.7亿元,力争完成年度投资77亿元以上,切实发挥经济发展“主阵地”、项目建设“主战场”作用。

上半年,9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5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60.53%;25个可投产技改项目完成投资3.5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50.98%。

项目呈现产业项目占比大、产城融合项目涵盖广、构想策划项目维度多等特点。其中,传统优势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新基建项目共85个;围绕补齐教育、医疗、商贸文体综合配套等短板,策划实施项目31个;从传统产业强链、企业数字化升级、产城融合深化、微工业园打造、“工改工”推进、企业提容增效等6个维度,谋划项目18个,为高质量发展蓄力储能。

141个项目预计未来3年可开工40个,竣工投产投用55个,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5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26亿元,新增工业产值120亿元。

点评

晋江市领导赖有为:开发区项目策划全面、重点突出,尤其传统优势主导产业的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布局培育,占了项目总盘的2/3,体现了在抓大项目、大抓项目上的敢担当、比发展、争上游的赶超劲头。下一步,开发区要抓提升、抓服务、抓增劲、抓统筹,加快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发挥好“一区多园”的优势,并加强与省、市及各部门的对接,争取早日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为晋江市经济发展增添后劲。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