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2个世界人口日。上海市计划生育协会与上海市人口学会、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第32个世界人口日主题活动,发布“上海市新市民健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上海新市民人群总体健康状况处于较好水平,但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改善;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尚有缺失,对医疗服务需求有待释放;健康行为总体较好,但健康危险因素控制有待加强;稳定型新市民生育两孩比例低于流动型新市民;对生殖健康服务有较高需求,服务获得总体情况有待提高。
上海市计生协于2020年委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开展“上海市新市民健康调查”,通过对该群体医疗与健康状况、生育情况及生殖健康服务、社会融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该人群健康状况、健康行为、健康危险因素以及健康服务需求等,旨在有针对性地在全市推进新市民家庭健康促进行动。
项目组负责人施佳华副研究员介绍,该调查按照非随机方式在上海中心城区、城郊结合区和远郊区等3类地区共选取7个区的36个流动人口集聚地,对企业员工以及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和个体经营者等1358名15-69周岁且在本市居住满半年以上的新市民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94份,样本人群逾6成来自江浙皖3省。结果显示:样本人群总体健康状况处于较好水平,但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改善;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尚有缺失,对医疗服务需求有待释放;健康行为总体较好,但健康危险因素控制有待加强;稳定型新市民生育两孩比例低于流动型新市民;对生殖健康服务有较高需求,服务获得总体情况有待提高。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者对“优生优育宣教”内容较为关注,逾5成对常见病多发病健康知识有需求,逾4成受访者对戒烟限酒等健康行为干预有需求,逾3成对就医指导,交通、工作、高坠等意外伤害预防以及健康合法权益维护等健康服务有需求。项目组认为:在全社会合力推进《健康上海行动(2019 -2030年)》实施期间,应重视新市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加强精准健康科普服务,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科学预防和早期诊治,促进健康行为习惯养成、健康权益保障等知识宣教,增进相应健康服务供给。
此外,为科学谋划和推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新市民健康行动,上海市计生协于2020年委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程跃副教授领衔的项目组开展了“长三角区域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现状调查”,从新市民健康服务提供方(各级计生协)基本情况和长三角地区来沪新市民群体健康服务需求等两个维度展开调查分析。项目主要参与人赵瑞副研究员介绍:项目调查了上海16个区不同层面的计生协工作人员126名和3个样本区407名来自江浙皖的新市民,了解了样本人群健康服务的提供和利用状况、生育意愿以及健康相关行为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新市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较高;但生殖健康认知、科学健康素养观、传染病防治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等方面仍有欠缺,例如受访者仅少数正确认知“人工流产对健康有害,但可以作为补救措施之一”, 对于艾滋病传播方式,仅4成左右正确选择了“共用剃须刀”。调查显示,新市民在生殖健康服务方面有需求,其中最需要提供的服务是“避孕方法和计划生育手术知识宣教”。
活动现场首次发布了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智慧蓝领健康指南》一书。2020年在上海市计生协、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的专业指导下,由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相关专家团队具体负责,以中国科协智慧蓝领上海专项行动覆盖的1.6万名蓝领劳动者和上海市计生协新市民健康调查数据为基础,精准对焦蓝领健康问题、知识需求和认知观念,编写了《智慧蓝领健康指南》一书。书中内容契合蓝领工作者需求,帮助蓝领工作者提高健康知信行水平,助力健康上海建设。”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吕春璐
编辑:朱颖
责任编辑:李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