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支持制作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近几年呈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家长、孩子面前的一大难题。在本期的“健康生活”节目中,我们特别邀请到云南省妇幼保健院眼保健科杨小梅主任,跟我们说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相关话题。
名医档案
杨小梅
主任医师,现任云南省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儿童视觉学组委员,《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眼科与眼保健学组委员,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小儿眼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云南省优生优育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从事小儿眼科、斜视、弱视、儿童眼保健、青少年近视、儿童眼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37年,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
为什么现在生活好了,得高血压人确越来越多呢?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遗传、环境和不良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心血管综合征,也是引起人类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轻度不适,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多数是出现了并发症才去就医。所以,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此外,中风、心肌梗死、心衰以及肾功能衰竭等多种疾病都与高血压有关,所以高血压的防治极为重要,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高血压首要的表现是血压升高,因此早期诊断有赖于血压的测量。其实,高血压的诊断特别简单,测个血压就知道了。所以我们在此呼吁18岁以上成人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即使儿童青少年也要每年测量1次血压。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疗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血压测量,可以在家里或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进行血压测量,我们更推荐家庭血压监测。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无论是在家还是到医院测量血压,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准备好高度合适的座椅和桌子、上臂式家用电子血压计、血压测量结果的记录本。
(2)血压测量前半小时不吸烟、不饮酒、不喝咖啡,排尿后,坐位休息5分钟以上。
(3)血压测量时,被测者应保持安静,不说话。采取坐位,双脚自然平放,上臂必须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4)袖带松紧以能插入1~2横指为宜。
(5)首次测量应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以后血压测量的部位。
关于血压测量的时间:
(1)一般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
(2)新手、血压未达标、血压不稳定者,早6~9点和晚6~9点各测1次。
(3)最好在早上起床排尿后、服药前,晚上在临睡前,连续测量7天,以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的参考。
(4)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测量1天的血压即可。
网友问题
我前几天体检的时候发现血压升高,当时血压是150/90,回家后我接连测量了几天的血压,高压都在130几到140之间,低压都在90多,不到100,我也没有什么不舒服,请问我是高血压吗?
根据您提供的血压测量情况看,基本上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连续三次测量血压,诊室血压 140/90mmHg,或者家庭血压 135/85mmHg,即可确定为高血压了。不过,慎重起见,建议您到医院做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样,准确性更高一些。
那目前电子血压计和水银柱血压计谁更准确、更可靠?
目前来说,电子血压计和水银柱血压计都很准确、都比较可靠。临床上做过对比,两者血压测量的数据差别不大。
作为家庭血压监测而言,不推荐水银柱血压计,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水银柱血压计含汞,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大,将逐步被淘汰。其二,水银柱血压计的操作比较复杂,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后测量的结果才可靠。
因此,推荐家庭血压测量选择经过认证的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其操作简单易行、数据直观、可靠。
我家里的奶奶和父亲都患有高血压,我也会得高血压吗?我该怎样预防?
高血压确实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和爷爷奶奶有高血压的话,你患高血压的风险比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要高。但也不要过于紧张,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原因有关,遗传背景的影响仅占三到四成的比例,更多是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建议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饮酒,合理饮食,加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定期测量血压。
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在平时饮食和生活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高血压的预防首先要合理搭配饮食,切忌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
每天饮食可以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①主食以谷薯类为主,每天摄入总量250~400克。其中全谷类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②蔬菜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
③水果200~350克,要注意,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④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类75~100克,蛋类25克~50克。
⑤相当于300克鲜奶的奶类及奶制品,相当于25克大豆的豆制品。
⑥每天摄入的植物油不超过25克,食盐不超过6克。
另外还要注意:戒烟戒酒。
总之,少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太平。在这个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如果血压仍然控制不达标或者我们叫做高于正常水平,要给予降压药物的治疗。
血压如果降下来是不是就不用再吃药了?
这也是错误的认识。血压下降是降压药治疗的结果,一旦停药,血压会再度升高,如此反复会导致血压波动,长期的血压大起大落对血管的损害很大,反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血压降下来后应该进行服药治疗,维持血压的平稳。
什么是近视?近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近视是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网膜上形成不清晰的物像,称为近视(myopia)。
关于近视形成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近视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用眼习惯等。
2019年4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例行发布的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六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这已经明显影响了当代人口素质,并且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正呈一个低龄化、高度数的趋势发展。
近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国家为什么要大力防控近视?
近视分为轻度、中度、高度近视,高度近视能够致盲。
我国将600度以上的近视称为高度近视,而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就将500度以上的近视定义为高度近视,这是因为高度近视的并发症会导致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的发生,比如: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高度近视眼轴测量超过26.5㎜,其发生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风险会大幅增加,特别是在60岁以后,高度近视的并发症会呈井喷式的爆发,特别我国是近视眼高发的国家,高度近视已经占据了近视眼的20%的发病率,高度近视已经成为致盲的第一位因素了。
高度近视有致盲的风险,那得了近视是不是都会发展成高度近视?得了近视有治愈的可能吗?
最新研究发现,儿童患近视的时间有前移现象,6-8岁是近视发生的敏感期,8岁以前发生近视,以后高度近视的发生率会在50%,9岁以前发生近视,高度近视的发生率会在30%。所以,近视防控的最佳年龄应该是在8岁以前。8岁以前发生的近视,我们列为高危近视儿童,特别是每年近视进展度数 -0.75D的这一群体,需要做近视控制和医学干预管理。
儿童青少年近视后,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是不能被治愈的,屈光手术和戴眼镜一样都是一种对近视眼的矫正形式,并不能够降低高度近视的致盲风险,因此近视防控要从娃娃抓起。
眼睛近视了,是不是可以把视力矫正过来呢?近视该怎么预防?
如果是真性近视的话,一般是不能治好的。因为真性近视是眼睛内部已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高度近视者,眼睛的变化更明显,出现了眼轴增长,眼球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目前没有办法改变,因此近视无法治愈。
近视防控有三大法宝:
1、户外活动法则:每天累计足够量的户外活动大于2个小时,这一点尤为重要,特别是没有近视的孩子,近视防控的效果更佳。
2、一拳一尺一寸法则:即读书写字时,胸口距桌子一拳,眼睛距离书本一尺(33cm),握笔手指距离笔尖一寸。
3、20-20-20法则:即近距离阅读20分钟,眺望20英尺(6m)以外20秒。
现在关于近视的科普中为什么要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很多家长直到孩子看不清楚黑板了才怀疑孩子是否近视了,带到医院来进行散瞳验光才知道孩子已经是真性近视了,甚至已经是中、高度近视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国家倡导屈光发育档案的建立,是因为可以通过相关指标的检测(角膜曲率、眼轴、屈光度、眼压),连续、动态的记录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的过程,跟踪眼球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早发现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苗头”,当相关检查指标超过其实际年龄值或者异常时,及时进行干预,延缓近视的发生,对已经近视的儿童积极采取措施来控制或减缓近视度数的增长。因此,健康儿童从3岁起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尤为重要。
屈光发育档案的建立包括:孩子的性别、年龄和身高,孩子家族中是否有近视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孩子的用眼习惯和用眼环境,还有包括角膜曲率、眼轴、屈光度、眼压的测量的眼部检查内容。
微信平台网友问题
经常会听到“远视储备”这个词,什么是远视储备,它有什么重要性呢?
远视储备简单来说就是调节能力的储备,俗称眼睛的“存款”,通常用于孩子身上。孩子在出生之后,眼睛本身就是远视的状态。5岁左右眼睛的视力可以发育到正常的1.0视力,但是眼睛仍然是轻度远视的状态,会存留200度左右的远视,这部分远视就是“远视储备”。因为孩子的眼睛调节能力比较强,即使有轻度的远视,也不影响视力。
不过孩子的这种远视状态是生理性的,远视储备会随着儿童眼球的生长发育,逐渐减退,也就是200度的远视会消退,这在医学上称为“正视化过程”。正视化过程一般会在12岁左右完成。如果孩子在年幼时就开始大量的近距离用眼,就会使眼睛的正视化过程提前,那么孩子就会发生近视。所以“远视储备”+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可以延缓近视的发生,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控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在孩子上课、作业很多都要在手机、电脑上完成,哪种电子产品对近视危害更大呢?
所有的电子视频产品长时间、近距离过度使用对眼睛的危害都很大,尤其是手机、ipad。因为它屏幕小,光刺激强,所以对眼睛的危害是最大的,其次是电脑、电视,投影仪对眼睛的刺激作用是最小的,因此,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将作业、网课等在投影上完成。现在是信息化时代,需要强调的是孩子使用电子视频产品时间每次尽量控制在20-30分钟,每天不超过2次。
我家孩子近视但度数比较浅,我不想给他戴眼镜,可以吗?
通常近视度数100度以上或者视力 0.6的近视患者就需要戴镜矫正了,并且还有遵医嘱每半年复查,如果近视度数增加 0.50 D,还需要更换镜片。
一般来说,度数低、眼位正常的孩子除了睡觉和剧烈运动外,其余时间建议佩戴眼镜。对于一些眼位有偏斜的孩子,特别是医生告诉你的孩子有外斜视,那更是要尽早、全天的佩戴眼镜,因为外斜视会导致孩子的近视度数加深的过快,而且外斜通过佩戴近视眼镜,还可以纠正孩子的部分斜视度数。
很多家长认为,戴了眼镜就摘不下来了,就不愿意给孩子佩戴眼镜。实际上,大部分的近视眼轴都会增长,我们无法使发育的眼睛逆生长,就好比我们无法将一个长高的人变矮一样,不戴眼镜,好比让孩子踮着脚尖走路,孩子的眼睛一直处于一个过度调节的状态,视网膜一直成模糊像,会造成近视度数的快速增长,同时还容易导致视疲劳的发生,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有的孩子近视度数增长的特别快,有什么方法可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
目前,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视的控制手段也逐渐增加,有效防控近视的方法主要有:
1、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在中国已经使用十多年了,其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率在60%~70%,安全性和适用性已得到眼科医生的认可。
2、低浓度“0.01%”的阿托品眼液的使用。可以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但目前还未获得我们国家药监局的生产批复,而且其安全性也还存在一些争议,特别是高于该浓度的阿托品眼液的使用,可能存在停药后近视度数的反弹、视物模糊影响孩子生活和学习、部分孩子使用后出现过敏、干眼、过多光线进入眼内造成视网膜的老化等等,所以使用时需要谨慎。
3、各类镜片(如成长乐、新乐学、星趣控)
4、哺光仪。利用低强度红光干预手段来延缓近视度数和眼轴的增长已有临床研究显示,哺光仪可以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更多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观察。
5、双眼视觉训练。近视孩子如果视功能存在异常,可以通过训练异常视功能以期达到正常视功能,从而达到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我家孩子现在10岁,学校体检时发现视力只有0.5,应该怎么办呢?会是假性近视吗?
学校体检检查视力只是初步筛查,告诉你的孩子视力有问题了,但还没有确定孩子的眼睛是不是真的有问题,也就是没有确诊。
因此当拿到体检报告时,就要尽快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机构进行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必须要做散瞳验光检查,才能明确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确诊近视的孩子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对近视进行干预,及时处理,医生会对孩子是否需要配镜,如何配镜、配什么眼镜提供参考,同时还需要在医院建立和补充孩子屈光发育档案的数据,定期进行复查。对于近视进展较快的儿童青少年应尽早采取措施控制近视度数的增加,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收听方式
云南新闻广播(FM105.8兆赫、AM576千赫)
广播首播时间:每周三14:30点;
重播时间:周四9:30点、周日9:30点和14:30点
同步收听还可下载——蜻蜓FM、阿基米德APP搜索“云南新闻广播”查找“健康生活”
节目留言
如果想咨询专家、寻医问药的朋友欢迎您同我们联系交流。您可关注微信公众号“紫云和你聊健康”留言给我们,我会根据您的留言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来源:云广主播 梓云
编辑:李青芸 曹译文
责任编辑:管昕 李娟娟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