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2021年江北新区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欢迎会在江北新区举行,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参加。
据了解,今年,清华大学共有46名博士研究生来新区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这些博士研究生来自22个不同院系,专业背景涵盖理工、财经、人文社科等多个不同领域。 他们将在新区宣传和统战部、科技创新局、教育和社会保障局、盘城街道、长芦街道、产投集团、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南京实践医学检验有限公司等20个实践单位的32个实践项目中开展为期六周的社会实践。
罗群对清华学子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介绍了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希望同学们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参加接地气的社会实践,不断拓宽视野、丰富阅历,深入了解新区、融入新区,为新区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他要求各实践接收单位和新区相关部门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解决同学们的后顾之忧,为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
欢迎会上,学生代表邱云波、何洪全、王依能围绕本次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与目标、对南京和江北新区的了解以及各自参与的具体实践课题等进行了交流发言。
邱云波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我是电子工程系的学生,在实验室从事机器学习相关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幸能够加入到信大气象公司关于空气质量预测的项目之中。我们支队有九位同学参与到了信大气象公司在天气预测相关的多个项目之中,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公司的指导,同学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个人的工程能力,也会做出一定成果。我们支队的其他同学也是参与到了新区各单位包括法律、生物等各个方面的项目之中,相信大家会在实践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
何洪全
清华大学法学院
南京江北新区是首个被国务院明确要求坚持“法治先行”的国家级新区。像“一支队伍管到底”的综合执法改革、8个月变20天的信用承诺审批改革等等在行政法领域的创新和实验,不仅为江北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为我这样一个行政法学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研究的富矿。
王依能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
清华一贯秉承着实践出真知的思想,致力把同学们送到企业一线去,让同学们不只坐在研究室内,把研究写到论文里,更要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我们同学来到了江北,希望能像前年来到江北的师兄师姐们学习,在此能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专长,做出一些实际的贡献。
新区产投集团、研创园分别作为实践接收单位和保障单位代表发言,两位新区“名校优生”代表也作了交流发言,全体参会单位与清华学生们围绕实践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分享。
王翔
研创园
江北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承担着国家赋予的“三区一平台”的使命担当,希望各位学弟学妹珍惜在这个舞台实践的机会,为江北新区的建设献策献力。毕业后,也能来这片蕴藏无限可能的热土,与新区共成长。
周燕
研创园
两年前,我被江北新区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所吸引,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来到这里。两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学到了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得到了学校得不到的锻炼,也使我收获了事业和生活的双重幸福。所以新区是我们青年人放飞理想的地方,也是实现幸福人生的地方。
活动最后,清华大学博士生代表、实践支队队长邱云波同学向江北新区赠送了纪念品。
根据实践安排,新区基地将在实践期间,组织学生参观调研新区,感受新区创新发展的魅力;组织人文历史、爱国主义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们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实践活动结束前夕,还将举办实践成果汇报会暨欢送会,分享实践成果,总结学习经验。
小北了解到,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基地是清华大学推动研究生社会实践和产学研创新融合的品牌项目。江北新区和清华大学于2018年11月正式签署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实践基地为校地全面合作搭建桥梁,新区持续引入清华大学人才资源,打通高校、企业、新区融合发展通道,在促进科技、人才、产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之前,新 区已经成功接收了首批44名清华大学博士生开展社会实践。
素材来源 | 科技创新局
图/文 | 冯秋璐
发布 | 徐雅莹 游堃
审核 | 王馨
永不“退伍”的担当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