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区域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打造优质教

摘 要

  校园一角 智慧教室 丰富多彩的选修课 今年4月,大邑县实验中学与成都列五中学举行结对签字仪式。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深度


校园一角



智慧教室



丰富多彩的选修课

今年4月,大邑县实验中学与成都列五中学举行结对签字仪式。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深度交流合作,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研讨、校际互访等多种形式深度合作探究,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两校的结缘始于2013年,基于成都市教育局有关深化教育圈层融合的政策背景,成华、大邑携手构建起教育互动发展联盟,推进两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百年名校列五中学对大邑县实验中学开启了六年的领办历程。2019年,两校关系升级为“成都市第一教育联盟学校共同体”的联盟学校。今年,两校再次携手,通过积极探索区域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成都区域教育联盟的新样态。

与此同时,作为区域教育融合发展的“受惠者”,大邑县依托成都区域教育联盟的发展格局,借助“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落地实施,构建起县域优质均衡发展的“大邑模式”。大邑县实验中学成为这项工程的支持校,通过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教研科研等方面的引领辐射,助力大邑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从被领办的“陪跑者”到支持校的“领跑者”,大邑县实验中学用八年时间完成了角色的蜕变。这背后是一所三圈层薄弱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也是成都区域教育联盟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八年时间,这所学校实现了“品质跃升”,已经连续多年获评成都市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和“高考进步最快学校”。

优质教育辐射引领

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品质跃升”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大邑县进入“1511”教育综合改革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大邑教育人凝心聚力,齐心吹响“优教大邑”的号角,为高质量建设雪山大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贡献教育力量,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作为大邑教育“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十大品牌工作”之一,大邑县教育局出台的“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是对成都市委、市政府“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积极响应,也是“办好人民满意大邑教育”的有力举措。而这项有关培育大邑县“家门口好学校”的方案,最早的草拟人是时任大邑县实验中学的党总支书记、校长李华清。从教育科科长到一所高完中的校长,李华清不仅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更有着与区域教育同频共振的发展眼光:他曾参与大邑县多项教育改革规划的制定,是大邑县信息化课改的探路者之一。

基于区域教育联盟的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大邑县实验中学从一所县域薄弱学校成长为“新优质学校”,学校已经进入内涵深入发展的新时期。李华清从学校管理机制、师资建设、教研水平等多方面着手,借助区域教育联盟互动发展的有利契机,为学校师资队伍与教育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在此背景下,学校聚焦教师成长的“薪火计划”、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在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通过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构建教科研一体的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此外,学校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着眼学生未来发展,为学生搭建起多元成长的发展路径。近两年,学校为进一步拓宽学生成才之路,开设高考日语班,为学生搭建国际升学渠道。今年6月,学校与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携手,在小语种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与列五中学的“结对发展”为大邑学生带来了“实惠”。根据今年双方签署的结对协议,大邑县实验中学与列五中学将以“同课程、同教研、同资源、同课堂”的育人模式,在学生委托培养、基地班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届时将有更多的大邑学生有机会享受到成都主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全面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今年,大邑县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在大邑教育综合改革“1511”发展思路的整体框架下,大邑县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进程,全面提升大邑县教育信息化水平,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

为全面提升课堂质效,学校开设了“智慧云网络教学班”,构建智慧云教学平台,将全国名师的教育资源共享引入学校,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云笔记多重收集、个性化作业、试卷智能分析的教师精准教学及学生深度学习。同时,借助智慧云教学平台,通过精品教育资源共享、教师互助交流、权威专家指导等方式,助推学校形成以“科研课题引路、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格局,并形成“教学高效、学习主动、数据可视、互动个性”的智慧课堂模式,实现智慧化校园的落地实施。

在此基础上,学校将课题研究作为衡量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全面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营造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近年来,学校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以科研课题为动力推动教师专业成长。2019年,依托学校的课堂改革,县级课题《基于高中学生数学学力发展的课堂教学环节研究》顺利结题,并获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市级课题《师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研究》立项,以课题研究、学科渗透等方式,提升师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水平。目前,学校正在积极申报省级课题《普通高完中学科网络教研的实践研究》,以“初中强校工程”为契机,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的提升。

随着学校科研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学校教研工作扎实、有效、稳步推进,教师课题参与度与积极性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不断增强;课题立项、结题数量逐年增加,科研论文的获奖数量逐年增多。围绕“在科研中培养人、在赛课中提升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打造出一批教学效果和科研能力俱佳的优秀教师。近年来,学校教师在省、市各类赛课等活动中有60余人次获奖。

深化育人模式改革

让学生人人成才、个个精彩

今年,基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政策背景,大邑县实验中学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开发出各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课程“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有排球、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类项目;有尤克里里、吉他弹唱、书法、象棋等艺术类项目。还有与学科融合的特色选修课程,如语文组的鉴赏《苏轼的诗意人生》、地理组的《中国那么大,我们去看看》、历史组的体悟《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以及《趣味数学》《乐学英语》《生活中的经济学》等。

育人模式改革的积极推进,是学校坚持“人人有舞台、个个都精彩”的育人初心。近年来,学校落实“五育并举”,坚持德育为先,积极推进体验式德育教学模式,“心理健康·生涯规划”“浸润经典阅读”等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在学校扎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还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搭建多样的个性化发展平台,晨辉文学社、动漫社、飞翼羽毛球社、科创社、中国风艺术体验社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多元发展平台。此外,学校建立起学生生涯规划中心,让学生能发掘自我潜能,提升未来竞争能力。同时,为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学校还将建设教师活动中心,让老师们做幸福的教育者。

如今的大邑实验中学,已经成为市民心中的“家门口好学校”。这所学校的厚积薄发、飞跃发展,也是大邑教育综合改革“1511”发展思路下,奋力书写“办人民满意的大邑教育”的一道缩影。大邑县实验中学以严谨务实的办学态度、开拓创新的探究精神,围绕“学校有内涵、办学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砥砺前行,书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华丽篇章。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