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古称“徵”,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东北部,属革命老区县。近年来,澄城紧扣新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发扬“质朴诚信、果敢强毅、尚德崇文、进取创新”的澄城精神,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和县域经济双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第一民窑、华夏千年非遗”美誉的千年尧头窑
生态治理 两山理论深度实践
清晨的澄城吴坡农业示范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沿着田间地头慢慢行走,目力所及之处有郁郁葱葱的雪松、云杉等水保林植物,也有小巧可爱的冬枣、樱桃、苹果等经济林作物。他叫齐建强,是这个园区的创始人。5 年来,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引进以色列滴水灌溉技术解决了塬地缺水的问题。园区规模达到7000 余亩,形成大棚水果种植、畜牧养殖、米醋加工、田园养老的产业体系,使曾经的荒山荒坡变成良田美景,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这片荒山荒坡的涅槃之路,正是澄城实践“两山理论”的一个缩影。地处渭北台塬中度水土流失区的澄城,沟壑交错,生态环境脆弱,20 世纪90 年代水土流失达710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3.4%,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澄城坚持三方发力,一是持续植树造林,5 年来累计造林18 万亩, 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5.4%,林业产值超过1.9 亿元;二是加强水土保持,先后发展水保林、经济林2.8 万亩,新建修复蓄水灌溉工程48 处,2017 年陕西省涝池塘坝站窖水生态修复整治工作现场会在澄城召开;三是建设高标准农田,连续3 年每年争取相关项目3 万亩以上,先后建成了县内“三产”融合的生态农庄、黄土台塬田园综合体示范园区等,实现域内村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田园发展新格局。
因地制宜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地处北纬35 度的澄城, 是全球水果生产“黄金带”, 盛产樱桃、苹果、黄桃、冬枣等水果。粮食、果品、生猪和中药材是该县的四大支柱产业。特别是在樱桃产业方面, 充分发挥“中国甜樱桃最佳优生区”这一地理优势,全力打造“中国樱桃第一县”。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 万元支持樱桃产业发展,截至2020 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9 万亩,年产值突破10 亿元,被老百姓亲切称为“甜蜜产业”。“澄城樱桃” 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确定为中国第四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澄城樱桃甜蜜蜜”唱响大江南北。
县委书记王万庆介绍:“澄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依托种养殖业做好深加工,做强做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其成为强县富民的黄金产业。”近年来, 澄城以渭南正大、石羊集团为龙头,以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为主要方向,发展饲料加工、中药饮片、果蔬深加工,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整合县财政资金2.3 亿元,建设扶贫产业园158 个,总面积3.4 万亩;累计建设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7 家,园区建设规模达到5.66 万亩,2020 年园区实现产值1.95 亿元,现代农业产业已成为农民就业、增收、奔小康的主战场。
着眼未来 工业转型强基倍增
2020 年8 月31 日,满载44 车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首列“渭西欧”国际班列从西安港始发,经满洲里出境,15 天后到达俄罗斯,将温暖和光明送给万千异域用户。此次班列上装载的,正是坐落于陕西( 澄城)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陕西拓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作为深交所首家纯太阳能上市公司)——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当初在澄城投资就是看中澄城良好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发展前景。
近年来,澄城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定位不动摇,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工业总量实现百亿级目标,发挥项目支撑作用,坚持上、下、内、外“四看”择商选资,全面发展壮大五大支柱产业(煤烟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建材产业、涉农加工产业、新兴产业)和四大产业园区(光电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精工化工产业园以及轻工产业园),实现了煤炭生产老工业县向新型高科清洁能源县的华丽转身。
回望2019 年10 月的“澄城县加快高质量发展大会”,澄城提出了“谋求高质量, 建设新澄城”发展主题。一年多来,县委、县政府的同志们用“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睡不着”的工作状态度过每一天,踏浪弄潮,高歌猛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贡献“澄城力量”。(张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