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听过一种叫做“巧克力囊肿”的病?
今天就由小编给你科普一下,
那些不同寻常的“巧克力”都长什么样
“巧克力”是什么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原本位于子宫体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其中卵巢最为多见。
“巧克力”怎么形成
(1)内膜在卵巢激素作用下会发生周期性出血。
(2)病灶局部反复出血、缓慢吸收,导致周围组织增生、粘连,形成紫褐色斑点或小泡。
(3)最后发展成结节或形成囊肿。
囊肿:常含有暗褐色黏稠的陈旧血性液体,似巧克力样糊状,故称为“巧克力囊肿”。又因其在卵巢上多见,也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巧克力”发病群体
一般是处于育龄期的妇女,以25~45岁多见,发病率为10%~15%。而大约有25%~35%的不孕病人与该病有关。
“巧克力”临床表现
(1)痛经和下腹痛: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
(2)不孕:这类病人不孕率可高达40%,其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和内分泌因素。
(3)月经失调:如经量增加、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或经前期点滴出血。
(4)其他:在异位内膜增长的部位均可出现局部的周期性疼痛、出血。
“巧克力”溶解方法
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为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1)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局部病变加重或未能怀孕者,以及卵巢子宫内膜囊肿直径>5~6cm且迫切希望生育者。
(2)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避孕药、激素类药物、孕三烯酮、米非司酮、达那唑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等。
“巧克力”与试管婴儿
如果患者有生育的意愿,那她是可以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来走出不孕困境的。
但因其后期流产的高发,临床上建议这一类患者需在进行积极的疾病治疗之后,再进行试管婴儿助孕,这样才会进一步的降低风险。
目前也有研究表明,术后进行GnRH-a治疗也可以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
而对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高龄因素的患者,或男方存在不育因素的,则更加推荐积极地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帮助怀孕。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戒掉巧克力”,
怀上健健康康的宝宝!
end
内容参考:安力彬,陆虹主编.《妇产科护理学》第6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37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