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老人聊天说:“现在孩子咋这么难带?我原来养四五个,没人帮我带,也都养的挺好,都没有带这一个累。”
可是现在都是优生优育质量提高了,每家只有一个孩子数量也减少了?为什么反而觉得难带的呢?难在哪里?
是我们人类的基因变了吗?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还是社会环境变了?孩子出生在这个时代,而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可是家长们还停留于过去,用曾经父母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来教育现在的孩子。
我想问:您真的了解孩子吗?
正如教育家怀特所言:“教育不是为了教人谋生,而是教人创造生活。”希望各位老师和家长在看完之后,能跟上孩子的脚步,一起共同进步。
1.时代变了,需求变了
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需要开始不一样,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求不变了,孩子对家长的需求也变了,社会对人的需求,人对社会的需求都变得不再一样了。
2.独生子,生来孤独
80年代起,中国独生子政策,一家只有一个孩子,那么每个孩子就面临着6个大人的爱,与曾经多子女的家庭结构完全相反了,现在孩子的特征就像笼子里的小鸡,每天有人好吃好喝的喂养,可是两周后,小鸡莫名其妙的死了,就是因为小鸡太孤独了,没有伙伴,也就是家长说的,为什么现在孩子都比较自我,都是有原因的。
3.思考的问题变了
以前人每天要勤勤恳恳的干活,为衣食奔波,所以能穿新衣服,吃饭有肉有大米就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可是现在的孩子是带着孤独来到这个世界,就会自带麻烦设定。
我们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是什么人,才会有方向。
我们的孩子现在思考的问题不在吃穿上,所以思想变化了。
1.自我意识强烈,敏感,需要陪伴,被关注,感情丰富容易感伤。
2.个性强,经常独处思考能力强。
3.孩子背负了非常沉重的感情负担。
4.孩子对自己的权利要求更高。
5.孩子眼界更宽,见识更广。
6.孩子内心非常的善良。
7.现实感脆弱,抗压能力弱。
如何跟上孩子的脚步?
1.让孩子放下情感负担
知恩图报是人类的本能,你对我好我本能就想对你好。就像我听小朋友说:“奶奶我长大挣钱了都给你花。”因为他知道奶奶对他太好了,但是我们忽略了对他太好的人至少有六个。
李玫瑾教授说:“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是我们的单向选择,如果孩子有的选,他可能会选择不来,或者不会选择你做父母。”
孩子没有了情感的负担,才能心安理得的轻装上阵,不会焦虑。
心理学家总结证明:孩子在面对学习的压力的同时,背负着亲人的期望与焦虑,孩子每天是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比如父母。
2.与孩子以平等的态度对话
(1)现在的特殊现象孩子对话语权,以及个人民主权利要求非常高。
这是这个时代造就的,很多专家认为:“独生子女的出现,推动了民主进程的发展。”
中国几千年传承文化都是:食不言,寝不语,大人说话小孩儿不许插嘴,家里有客人吃饭,小孩儿不许上桌的。
反观现在,你让孩子闭嘴,孩子会反驳:“凭什么你可以说,我不可以。”这种对话语权的要求提高,其实也是民族的进步,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家长老师需要做好的是衔接工作。
(2)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现在孩子不仅要求话语权,对个人民主权利要求也提高了,所以父母应该正确的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客观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我们要把孩子当成与我们平等的家庭成员,如果有事情需要讨论,我们需要征求孩子意见。
这样既给了孩子平等的权利,同时解决了孩子的心理平衡问题。并且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阅读能力,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跟大人一样,独处的时间多了,就会胡思乱想,如果学识眼界不够丰富,那么就容易钻牛角尖,并且想不明白。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各种绘本,图书,既可以正确引导孩子行为习惯,还能开拓孩子眼界,拓宽孩子的思维,很多我们日常接触不到的东西,在百科全书里都有,所以孩子的知识面广了,思想也就开阔了,考虑问题的角度会多元化。同时为上学打基础。
4.父母适当偷懒
以前的一个妈妈带着一群孩子,各个互相照应,做饭劈柴洗衣服,不怕苦不怕累,有事情都能坚强面对。
现在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反而很脆弱,独立性差,对于孩子自己的一些小问题,家长可以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面对并且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样的孩子会越来越坚强。
5.大人也要学会进步
现在孩子见多识广,社会公共资源丰富,家长老师也要提升自己。与孩子共同进步,不能总是站在不变应万变的角度,这样才不会被我们越来越优秀的孩子落下。
相宇
青少年教育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专业解决:厌学 辍学 网瘾 学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