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遭“三连跌”?专家:不是“不愿生”

摘 要

  文:缪禾 我国早在2016年就放开了二孩政策,但这并没有改变新生儿数量的下降。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2017年,这一数字下降了60多万,至1723万。2018年以来,下降速度越来越快

文:缪禾

我国早在2016年就放开了二孩政策,但这并没有改变新生儿数量的下降。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2017年,这一数字下降了60多万,至1723万。2018年以来,下降速度越来越快,下降到1523万。到2020年底,我国出生人口登记数量仅为1003.5万,如果算上未登记人口,最终也只有1200万左右,创下中国人口出生率的新低。


为此,为了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增长,出台了鼓励生育的相关政策,甚至提出了“放开三胎”的话题。今年,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陆杰华也提出了“全面开放”生育政策的提议,引起了广泛关注。

生育率下降的真正原因是,结婚人数下降导致育龄妇女数量减少,“没法生”。

许多人将人口下降归咎于政策的无效,但事实并非如此。统计显示,2019年出生的1465万人中,二胎占59.5%,所以政策对二胎的刺激效果是有一些影响的,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在于一胎。


育龄妇女的减少导致了生育人数的减少。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委书记王培安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生育高峰时期的女性数量每年减少约620万。90后和00后成为生育主体,结婚意愿明显低于70后和80后。

现在许多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与以前大不相同。在过去,人们对婚姻比较保守。多是父母“指婚”,但现在人们更多地把婚姻视为“自由”。他们不再相信“多子多福”,更多地把婚姻看成是“随缘”。现在很多年轻人甚至不想结婚。谈何生娃?


据《2019年民政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登记已婚夫妇927.3万对,离婚夫妇471万对(数据相比2020年初发布的有所矫正),离婚率为3.4%。而2013年,有超过1340万对的夫妻结婚登记。结婚人数急剧下降,因此出生数量的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历年数据显示,2017年和2018年,我国离婚登记人数分别为437.4万人和446.1万人。我们应该知道,这个数字在中国之前是不足100万的,这说明了现在中国人的婚姻状况是多么的糟糕。不是年轻人不愿生,而是“没法生”?


此外,高房价也让很多年轻人“不愿生”。为什么不愿意生呢?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抚养孩子的成本会使他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所以他们“不想要孩子”。更重要的是,高房价让很多年轻人“不敢生”。生了孩子并不是说生就生了,还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条件,这样孩子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高房价掏空了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让他们没有更多的钱和精力来抚养孩子。

专家表示,面对当前的“70后”想生但不能生,80后,90年想生但不敢生、生不起的现状,应采取“增加托儿所服务供给”,“加大投入”和一系列政策在教育、卫生保健、降低直接抚养成本提高,尽快将生育权还给家庭,加快生育支持体系的建设,从而实现生得起、养得起。


这些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引产”,有的直接提供一定的现金补贴,鼓励生育。延长产假、提高补贴成本、降低相关医疗费用,都成为近年来中国各地“引产”的手段。

无论是“开放三孩”还是“全面开放生育”,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人们的观念。但专家建议的策略可能更多的是让那些想要生育的人“负担得起”。只有这样,那些害怕“生育成本”的人才有勇气生孩子,从而实现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全面提高。

因此,要提高生育水平,真正的重点是要扩大育龄妇女的数量,提高育龄妇女群体的生育意愿,尤其是一胎生育意愿。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从住房、教育、彩礼、养老等成本较高的地方入手,减轻年轻人的负担,让年轻人结婚变容易,从而提高他们生孩子的意愿。

王培安也提出新建议,要推进优生优育指导、婴儿护理服务,聚焦群众“不愿生、不敢生、生不出、生不好”等问题,探索建立一个育儿补贴制度,减少对照顾孩子的经济压力,并将2-3岁儿童的托儿纳入全民教育体系。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约有3.46亿育龄妇女,如果专家的建议成为现实,至少3亿对夫妇将受到影响,养娃负担将减轻。

本文由商媒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