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就是说低于这个年龄是不能结婚的,但不是说到了这一年龄就一定要结婚,我国提倡晚婚晚育。从医学角度看,男性22周岁,女性20周岁并不是最合适的结婚年龄。这是因为:对母子均不利一般来说,女性年满20岁身体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就骨骼来说,要完成全部骨骼的钙化,一般要在23~25岁之间。如果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就结婚、生育,会加重身体负担,势必影响以后的发育和健康。尤其女性在怀孕以后,还要利用自身的钙来供给胎儿生长发育需要,这对母亲和孩子都是不利的,其后代容易因营养不足出现体弱多病的现象。所以,在最低结婚年龄结婚的女性,最好不要很快怀孕。不利于智力发育男女青年在20岁左右,大脑发育正处于内部构造逐渐复杂化的过程中,此时结婚,一方面由于大脑皮层的抑制能力尚未健全,不易控制过度的性冲动,会影响健康;另一方面,过度的性生活也可影响大脑皮层的活动和大脑的发育,对智力发育不利,影响学习和工作。
容易发生妇科病
有调查发现,子宫颈癌发生于早婚、早产和多产的女性较多,比其发生在适龄结婚和生育少的女性要高出数倍。不利于学习和家庭经济生活青年男女刚刚20多岁,工作时间很短,经济基础差,如果早结婚、早生子,势必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甚至自己开支不够,还要靠父母供给,形成了“啃老”族。最佳结婚年龄最佳的结婚年龄为:男性25~30岁,女性23~26岁。最佳的生育年龄为女性25~29岁,男性26~30岁。这时正是生殖功能最旺盛的阶段,精子和卵子的质量最高,难产率最低,下一代的体质最好。温馨提示虽然提倡晚婚晚育,但不宜过晚结婚和生育。女性最好不超过30岁,尤其不要超过35岁,因为年龄过大,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子中染色体畸变增多,容易造成胎儿畸形、流产和死胎。另外,高龄孕妇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常发生宫缩无力,产程延长,产后大出血等现象,难产率较高。
新婚吉日的选择
结婚日期,我国历来有选择“黄道吉日”的习俗,这无可厚非。但婚期的选择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婚期的确定要多方商量结婚既是新郎、新娘,也是双方家庭成员的大喜日子,为了使这个“佳期吉日”皆大欢喜,确定婚期不仅要男女双方取得一致,而且要取得双方父母,甚至亲朋好友的赞同。婚期的确定要考虑女方的月经期婚期的确定同样要考虑到女方的月经期。这是因为女性的体力和性能力是随月经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的。即在月经来潮的前几天,女性的体力和性能力逐渐下降;月经来潮时,下降到最低点,常常会感到小腹下坠,出现腰部酸痛,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等症状;月经过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其体力和性能力也逐渐恢复;大约到月经后的12天左右,其体力和性能力又达到顶点。选定这时期为新婚期,是最科学的。因为在此期间,女性性情活泼,兴致极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也强,体力充沛,能够经受得住结婚典礼上迎宾送客的体力消耗,同时还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去适应刚刚开始的性生活。这样既能减少妇科病的发生,又能增添新婚之夜的乐趣。从长远来说,还能为以后夫妻生活的和谐美满奠定良好基础。
婚期的确定要考虑优生因素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妊娠开始的8周称为胚胎,是胎体的主要器官分化发育时期,这个时期孕妇的营养状况及外界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新婚夫妻准备婚后立即要孩子,那么把结婚的“佳期吉日”选在春末夏初是比较理想的,因为这个季节气候温暖,新鲜水果、蔬菜大量上市,食品种类丰富,适合妊娠早期孕妇饮食和营养的多方面的需求,有利于早期胚胎的生长发育。到了妊娠中期,气候已从炎炎夏日进入天高气爽的秋季,孕妇的妊娠反应也随时间迁移而逐渐消失,食欲好转,胃口增加,胎儿也进入发育旺盛时期,所需的各种营养能够从母体中得到充分的供给。经过一个冬季的较好休息,到了第二年的临产之时,正是春暖花开之际,孕妇分娩和新生儿降生,对母子的健康都有益处。温暖季节,婴儿衣着、盖被都较少,身体活动更为方便,户外活动的机会也多,眼界开阔,有利于婴儿早期智力的发育和身体的生长。因此,从优生的角度出发,婚期确定在五月是较为理想的。但是,我国南方、北方气候相差悬殊,地理条件也不同,选择婚期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重视婚前体检
婚前体检是一次全面系统的健康检查,是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有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的医学检查。目前,婚检不再是强制和必须的,但这不等于婚前体检是不必要的。婚检的主要目的是发现传染病,排除影响生育及遗传的疾病和其他使人基本丧失自主生活能力的严重遗传病,对个人、今后的婚姻生活及后代均是有利的。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可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不宜结婚或影响生育的疾病,积极治疗,这是优生优育的保证。在婚检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和了解性知识、计划生育等知识,促进婚姻生活和谐、美满。婚前体检重点是遗传病方面的调查和生殖器官的检查,具体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辅助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
【本文节选自《女性新婚小百科》,作者:梁淑敏,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