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文件来了,家长开怀大笑:我不改作业

摘 要

  教育部为作业减负 今天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与教育有关新闻,新闻说:最近,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 这个文件明确要求,不允许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坚决不允

教育部为作业减负

今天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与教育有关新闻,新闻说:最近,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

这个文件明确要求,不允许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坚决不允老师、学校给家长布置作业,加重家长负担。

对作业量,这个文件更是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一二年级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的书面家庭作业不准超过1个小时,初中不准超过一个半小时。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留作业。文件总的精神就是要,把握作业的育人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精准指导,认真反馈。

这个文件一出,学生肯定高兴,家长,也不在改作业了。网友说:太好了。

为什么作业会超量

最近这几年,教育内卷严重,教育焦虑加急,一些家长和老师错误观念的引导下,给孩子不但加码,孩子的休息时间,不断地被挤占。

网上说有一个初二女生在凌晨三点,完成了作业喜极而泣,这一小视频看得许多家长,扯心扯肺的痛,孩子们真的不易。

为什么会出现完不成作业的情况呢?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学生方面

A、能力问题

一些同学可能,学习能力相对要弱一些,在做作业时难度就显得大一些,一些上课没有听懂所以回家作业时,被难住了,耽误了时间。

B、效率低下

一些孩子写作业时,没有时间观念,边写边玩,别人半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他两个小时都完不成。

二、老师方面

A、各个学科的老师间缺少协调,布置作业时,只考虑自己所教学科的作业量,而没有考虑作业总量,每科都布置作业,单看各科都不多,但是各科加起来就多了。

B、重复作业多

许多老师,都信奉熟能生巧,没有做到精讲精练,上课没有突破,就想通过反复练习,来弥补教学的不足,布置了很多重复无效,甚至有一些老师因学生不听,还会布置一些惩罚性作业。

C、没有体现因材施教,作业没有针对性

目前很多老师布置作业,是不分等级,无差别布置,优生差生一刀切,不讲因材施教,没有针对性,作业的效果差,往往没有达到作业的目的。

三、校外补课机构在作业量上也推波助澜

校外补课机构,不但挤占孩子的校外作业时间,还要留家庭作业,最近热映的《小舍得》对这个也有反映。

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做?

作为学生,

一是要注意作业的有效性,作业贵精不贵多,做不完的就不做了,只做那些对提高自己成绩有用的,太难的或者,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可以不做。二、要提高效率,规划好作业时间。

作为家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协助孩子管理好时间。

作为老师:

一、布置作业要讲精准,一定要作业回归育人的功能。

二、在布置作业上也要体现因材施教,要分层次,要有针对性,对不同的学生应该布置不同的作业。

三、各学科间要加强联络,协调一下作业总量,我比较赞成一些地方施行作业轮休制,每天拿一科不布置作业。

这里衡水中学的作法也值得大家借鉴,他们把每天的作业分成了:必作、选作和自助部分。

必做部分内容非常基础,量适中,可以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选作和自助部分,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情况来定,量大,再优秀的学生要吃得饱。这样做,即能保底,又能发展优生,做得还是比较科学的。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