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市盘面概况
今日,同花顺商品指数涨0.72%,至129.10点。盘面上,43个品种上涨,12个品种下跌。
其中,PVC的多头氛围最是浓烈,受电石供不应求影响,主力合约以近3%的涨幅冠绝全场。轻工板块的相关品种走势截然相反,甲醇、沪银及纯碱走势均偏弱。
二、市场资金动向
资金流向方面,走势续刷历史新高的螺纹钢是当之无愧的焦点。螺纹当日资金流入12.42亿,是排名第二沪铝的两倍以上。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日内沪银意外迎来了资金出逃,以近5个亿的资金占净流出榜首;同时,原本受市场热捧的动力煤,也在日内出现了资金流出的情形。
三、热点品种分析
1、冲高回落:苹果后市不容乐观
从当前基本面来看,苹果当前值得多头津津乐道的,也仅有“开花期天气”及“五一节前备货”两个逻辑了。
众所周知,4月中旬是国内主产区苹果开花的重要节点,由于个别地区出现了短时的低温,部分资金掀起了天气因素的相关炒作。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并没有哪个产区传出了“实质性灾害影响”的消息。
然而投资者们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近期需求有所上升,但国内苹果市场的库存矛盾仍旧严重,果农出货普遍偏积极,客商们在加大采购量的同时仍旧保持了原本以质论价的思路。这对盘面的后期走势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日内,多家机构对苹果给出了高空思路。
【解读】机会!苹果大涨 但机构却坚定了高空思路?
2、多因素汇聚:棕榈持续攀升
受天气炒作以及干旱等因素,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节节攀升;而出口好转、市场需求增长强劲以及国内库存偏低等诸多因素,是近期棕榈油期价持续拉升的主要因素。
机构思路方面,南华给出了棕榈油短期偏强运行的观点;而国投安信却呼吁大家保持谨慎。
【解读】油脂油料集体走强:棕榈涨超2%创半年新高 豆一、豆二涨超1.5%
3、碳达峰概念再发力:螺纹一路走强
继工信部提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积极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生”这一目标后。
多个政府部门就钢铁行业压缩产量与降低碳排放量方面进行了联袂发声。再加上近期建材需求持续走强,螺纹主力合约频繁创出新高。
【解读】强者恒强!螺纹涨超1.5%逼近5300关口创合约历史新高
四、今日重要消息
1、电石供不应求,PVC价格上冲9000关口
PVC午后放量拉升,价格上冲9000关口,涨幅逾2%。
受宏观政策影响,国内电石供不应求的情况有所增加,下游采购厂家到货均有不足的现象,电石整体价格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当前处于PVC传统需求旺季,终端开工提振,订单情况较好,市场心态好转提振价格出现回暖。
2、上期所:有色金属库存普降
日内,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布了指定交割仓库库存周报。
据数据,本周锌库存减少9247吨,锡库存减少190吨,铝库存减少7420吨,镍库存减少994吨,铅库存增加5250吨,天然橡胶库存减少60吨,铜库存减少27吨。
3、中果网:低价区走货好转 客商挑拣压价采购
据中果网报道,五一节日临近,但产区整体备货氛围不及去年同期,目前部分低价区诸如山东沂源、山西运城等走货速度稍显见快,其他优生产区调货客商数量仍不多,走货缓慢,因货源质量问题交易以质论价为主,果农顺价出货。
4、山西:继续推动省属煤炭企业提高先进产能占比
4月23日,山西省国资委召开省属企业、市国资委负责人会议。
会议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动省属煤炭企业提高先进产能占比,继续指导帮助企业压降负债、平滑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风险的底线;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改试点,推动省属企业进一步提升煤矿智能化程度、机械化程度、原煤入选率,加强煤炭绿色低碳清洁利用研究,加大清洁可再生能源投入。
5、发改委:将编制煤炭、电力、钢铁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抓紧制定出台几个方面的政策。
首先是就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关的勘查工作正在设计出台一份重要文件,主要目的是明确相关工作要求。
其次,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的具体行动方案,主要是聚焦2030年之前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合理确定主要领域、重点行业的达峰目标,组织实施若干行动。在碳达峰行动方案的框架下,编制出台煤炭、电力、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建筑、交通、民工、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的实施方案。
6、郑棉盘中强势拉涨,或与新疆突发降雪有关
卓创资讯爆料,在隔夜美棉出口不佳,外盘下跌及市场担忧于增加配额传言等背景下,今日郑棉表现异常强势或与新疆突发降雪有关。
目前正值全国棉花播种期,新疆部分棉花已经出苗,但新疆部分地区出现降雪、降温,市场担忧棉苗受损导致减产。因降雪仍在持续,目前尚无法确定具体损失,但此次不利天气将对短期市场提供支撑。
五、机构观点:证券时报谈大宗商品
证券时报在今日头版评论了大宗商品“涨声”背后的风险。措辞提到:
一年多来,对于大宗商品市场的异常表现,市场似乎已见怪不怪。不可否认,目前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对供给端受限的炒作。
在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下,包括钢材在内的大宗商品供给端压缩预期增强,或也将使得市场供需格局持续趋紧。上游商品涨价难续,但大幅降价短期或也难实现。
产业链上成本压力转嫁的规律不可逆,“涨声一片”背后,尤需警惕终端商品成本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