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消费投诉公示(在线教育无证办学、卷款跑路、股价虚高问题)
2021年3月29日,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了近期(2月21日—3月20日)教育培训机构消费投诉名单,共有8家机构上榜。
其中,优胜教育被投诉16次,投诉解决率为0,被公示8次。
创办21年、全国拥有超过1000家校区、3万多员工,2020年资金链断裂,家长退费无门、拖欠老师薪资,最后不了了之。
2021年3月11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发出关于谨慎选择教育培训机构的消费警示,其中,优胜教育因“无证办学”被第七次曝光。
2018年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正式印发。
其中,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经营行为规范以及收费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准入方面,一是明确“先许可再经营”。
二是实行属地化管理。
在收费问题方面,“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建立学杂费专用账户、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等措施加强对培训机构资金的监管。
2021年3月26日,股价再次迎来巨幅下跌。
2019年6月6日跟谁学挂牌上市,起初股价飙升,没多久就被爆出股价虚高,迄今为止共计十多次被多家机构做空。加上在线教育监管趋严,股价一路下跌。
跟谁学已经成为众多在线教育被整治的一个案例和缩影,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更多存在问题的教育机构面临整治或者转型。
在线教育监管风向日趋严格
2021年2月8日,据教育部官网消息,教育部联合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提出众多规范在线教育的监管策略。
2021年3月31日,据媒体报道,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发布会上将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概括为: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纲超标的培训行为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培训项目收费居高,有的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的问题还时有发生。
吕玉刚表示,将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等方面加强监管。
2021年3月4日-2021年3月11日,两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会议上谈及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其核心要点为“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
在该次会议上,陈宝生提出:
1)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重点是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行为。
2)治理的原则是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严格治理,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办法,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
3)治理的力量要注重统筹,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管、民政、发展改革、财政、公安等部门的责任,共同发力,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可以说,该次会议已经对在线教育或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监管点明了方向。
目前不管是在线教育还是线下培训机构,都普遍存在培训收费过高、虚假广告等众多问题。(包括很多知名大型教育机构也不例外)
在线教育和教育培训机构核心是教育,不是商业化
显然,在线教育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来的及时,面临监管日趋严格,很多资本也迅速退出教育市场,多数存在水分的教育机构股价也跌回正常水平,其中,不乏资本牵动的所谓没有教育内核的商业教育面临崩盘。
教育本来就是一个民族最神圣的净土,如果被商业污染,商业赚钱为内核,教育为噱头和风口,那么教育如何做好,教育是需要沉淀的,不是短期爆发的,也不是有钱就可以解决的,抓住家长为孩子学习操心的那颗心,百般策略掏空家长口袋,是何居心?
2019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曾表示,“去年我们调研了全国40.1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其中有27.3万所机构存在违规,目前已经整顿了约20万。”
仍旧有一半的机构还未整治,
作为家长来说,选择校外培训既有担心孩子校内学习跟不上的担忧,也与校外培训通过无孔不入的广告营造焦虑气氛密不可分,实际上,多数机构教学水平并没有达到家长预期,所谓毕业生被短期包装成“名师”,实际经验不足,家长报名后几个月发现其实老师教学水平并没有达到家长预期,浪费家长时间,也耽误孩子成长。
在我看来,在线教育或校外培训机构加下来都需要新的一轮大整治。
直到这些在线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回归教育,用心做教育,什么时候达到教育牵动,教学为核心的教育,那才是我们要的目标吧,教育之路漫长,加油。
让校外培训回归理性和常识,回归“查缺补漏”式补充练习,而非超前学科教育培训,扰乱现行教育体系和节奏。不应让校外培训成为与基础义务教育完全并行且体量庞大的“收费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