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放榜,厦门大学第一医院为何成为国优生?

摘 要

  国考亮丽成绩单 献礼厦大百年华诞 想必这几天大家在朋友圈 各种媒体上已经看到过这条消息了 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结果 重磅出炉!!! 在2413家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


国考亮丽成绩单

献礼厦大百年华诞

想必这几天大家在朋友圈 各种媒体上已经看到过这条消息了

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结果

重磅出炉!!!





在2413家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榜单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赫然在 全国前方A+方阵 ,全国排名第57名(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前2-3%),较去年首次国考排名前进了33名,为全市第一。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被誉为全国公立医院“高考”,是检验区域医疗综合能力和水平的“金标准”、“指挥棒”和“风向标”,是最权威、最综合的榜单,能充分彰显各家医院的“硬核实力”!


此次国考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26项国家监测指标,对全国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进行了考核,考核结果分为A++、A+、A、B++、B+、B、C++、C+、C等9个等级,为引导公立医院发展提供了“航标”。



不过 小夏一想说的是:要看的 不仅仅是这份成绩单排名还要看到 成绩单背后的一院精神即以患者为中心为屹立潮头 不断勇攀医学高峰走高质量发展80年如一日 矢志奋斗


进入全国排名2%-3%的“国优生”到底是如何练就的呢?请继续往下看 ☟

聚焦质量15个指标获得满分

在26项国家监测指标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等15个指标获得满分,起到了标杆作用。


第一医院国考成绩单出色,与其全面质量管理密不可分。


每年,第一医院不断对标国内外一流医院,找差距、补短板,平均开展近100 个质量持续改进项目。


“以患者为中心,质量持续改进”、“1+2+N”信息化建设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成为业内公认的医院管理典范与标杆。


不仅如此,还在运行效率、合理控费等下功夫,通过智慧医疗提升服务能力,从而努力提升患者和职工满意度,推动医院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勇扛使命矢志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

以最快速度、最强担当、最高使命感,挺在战疫一线,打出了一场漂亮的防疫阻击战,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省级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医院的医疗救治水平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 在此之前,抗击非典、应对莫兰蒂台风、保障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

▪每一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承担重大医疗保障任务,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都冲锋在前,在一场场硬仗的洗礼中,磨砺提升,每次出色完成任务,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筑起坚强防线。





勇立潮头加快打造“学科高地”

9个学科入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全国百强榜。连续三年跻身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榜。


第一医院不断推进医学品牌学科建设,加大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目前拥有儿科重症、临床护理2个国家重点专科。


心血管内科专业、内分泌专业、免疫学专业、血液内科专业、神经外科专业、胸外科专业、泌尿外科专业、儿科、耳鼻咽喉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病理科等1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多学科化为百姓化解“疑难危重”

第一医院以精准诊断和治疗为发展方向,积极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实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手段精准治疗服务新模式,形成了1+ 1 2的临床服务成效。


先后成立肺癌和胃肠道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肺结节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肝癌多学科诊疗中心、淋巴瘤多学科诊疗中心等。






2013

2013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就率先开展多学科会诊。




2016

2016年3月成立肺癌和胃肠道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




2017

2017年9月成立肺结节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提升肺癌早诊早治率。自启动肺小结节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来,上千名患者受益,判定需手术的患者,手术后病理结果肺癌阳性率达90%以上。




2018

2018年,国家卫健委批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是我省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指定推荐医院。




2019

2019年10月17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癌多学科诊疗团队(MDT)成立,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多学科联合协作为肝癌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2021

2021年3月23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淋巴瘤多学科诊疗中心正式成立,集合血液科、病理科、影像科、放射治疗科、相关内外科等多个学科优势,定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推动淋巴瘤多学科规范化诊疗发展,为淋巴瘤患者提供更全面、更规范、更精准的诊疗服务。


为疑难重症患者搭建起精准化诊疗的救治平台,使得第一医医院诊疗水平达到“精细管理”新高度,医疗质量再上新台阶,成为百姓健康的坚实保障。

舒适便捷部分复杂手术也能24小时出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全市日间手术先行者。


◆ 早在2014年,该院就着手开展日间手术服务;

◆ 2019年6月推进“集中式手术、集中式管理”日间手术管理模式,构建了独立的日间手术中心;

◆ 2021年3月18日,日间病房启用后,日间手术中心形成完整架构,包括日间手术室、日间病房及配套的综合服务功能区。



目前十几个学科上百个病种的手术可在日间手术中心完成,包括部分复杂高难度手术。仅去年就有1万多人次通过日间手术中心完成了手术。

智慧医疗互联网医院让群众少跑路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福建首批互联网医院试点单位之一,也是厦门唯一试点“线上复诊、药品配送”一体化服务的互联网医院。


厦门市民通过手机就能完成在线复诊、送药上门或附近药店快速取药。



智慧医疗成就一览
第一医院智慧医院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首家智慧医院HIC7级的医院。 在“2019中国智慧医院HIC100强排行榜” 挺进了中国智慧医院HIC100前十强,位居第6。 2019年6月20日,医院在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中通过五级评审; 在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评测中被评定五级乙等,为医院中的最高等级; 为福建省唯一一家同时通过电子病历五级及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的医院。



大爱初心助力临夏首创三甲

临夏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丁援曾感慨地说,“医院成功创建 ‘三甲’,这个军功章有我们的一半,也有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半。”





2020年12月7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口支援的临夏州人民医院正式通过“三甲”,成为临夏州首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从此,作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致力于将医疗服务辐射三省五区500万人口的临夏州,终于有了一家三甲医院。

筑巢引凤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体系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高端人才队伍体系,为医院发展提供永续活力。


设立院士工作站及名医工作室引进了包括院士在内的顶级医学专家团队,通过“人才柔性引进”,吸纳了一批在国内顶尖的集临床医疗和科研为一体的高水平人才担任特聘主任。


积极引进领军人才,近三年获厦门市拔尖人才3人,海纳百川特殊支持计划4人,本土领军人才3人,该类高层次人才称号数量位居全市卫生系统第一名。


先后送百名年轻骨干到国内外一流医疗机构学习。近三年选派进修人员境外32人,境内180人,数量位居全市卫生系统第一名。


同时,近三年高水平医学院校毕业生招聘数量位居全市卫生系统第一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一流医学人才,第一医院不仅临床水平取得显著提升,科研创新上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0 1

2016年以来,我院国科金获得数量创下厦门卫生系统年度国科金立项最高纪录,国科金立项数连续四年居全市卫生系统之冠。


0 2

2019年“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技术示范性平台”成功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立项,是福建省医疗机构首次获得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实现了零的突破,是医院科研工作一次质的飞跃。


0 3

2020年全国GCP机构药物临床试验量值排行榜位列54名,福建省内排名第一。


0 4

厦门生物等效性(BE)/I期临床试验平台BE项目进展顺利,获批国内独家首仿的仿制药共5项,为福建省仅有一家获批首仿药的机构。


最后想说的是

尽管取得了全国第57的好成绩

但是我们深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新的起点上

84岁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继续走精细化管理

砥砺前行

以一流的临床条件

一流的科研设施

一流的人才梯队

持续创新改革

推动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让第一医院成为大家心目中

永远的“第一”



END

审核 :张世阳

编辑 :厦一宣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