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附中航天学校校长
教育,要生长在学生的心里,学校课程一定是最重要的滋养。好课堂的核心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适合的发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专属选修课来了!”2021年3月,交大附中航天学校新一期的“四维”选修课如约而至。学生们的热情被瞬间点燃,有些课程甚至到了“秒光”的程度,出现了一课难求的现象,就连最初开设课程的老师们也连呼意外,但这种意外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交大附中航天学校打造“四维”课程的初衷,就是要让课程体现出符合教育规律、具备学术支持、令学生和家长满意的课程。这些内容更加精选,结构更加优化,个性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的课程是基于学生并回归学生的课程。
对于教育而言,影响教育发展的要素中,学校课程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载体,没有学校课程建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更没有孩子们的发展路径与效度的现代化。
术道并重 传承优良基因
交大附中航天学校植根于交大附中,凭借其优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秉承“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遵循“适度宽松,严格到位,尊重个性,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提出了“终身学习、引领未来”的办学理念,“培养终身学习者和未来引领者”的育人目标,倡导“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建校四年来,学校通过补充性、拓展性的课程整合研发让学校课程实施更具特色,办学水平和质量快速提升,办学品位内涵发展,迅速发展成为区域内政府满意、家长认可、学生向往的优秀学校。
学校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更坚持改革创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升科技素养为目的,丰富和优化教育资源,积极加入理工特色联盟校,创设校本特色课程,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以丰富多彩的课程体验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以生为本 创设优质课程
结合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学校以航天基地和少陵塬地域优势为依托,根据育人规律和课程需求,形成了 “少陵”、“天问”、“揽月”、“通美”四个维度,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生活技能、身心素质、艺术修养、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创新与实践八大类课程群。
“通过手摇来发电的手电筒究竟是怎样的原理?”黄洁老师的《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以手摇手电筒引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其中的奥秘。这种建立起学生们的日常朴素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桥梁,不但增强学生对多元智能的体验,引发他们的成长性思维,也达到学校好课堂所要的效果。
学校的课程改革从学生个体立场出发,呵护学生的天性,激励他们的潜能,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同时总结归纳得出相应的道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提高了他们的思考与学习能力。
基于对学生本质的观察和深刻理解,学校的课堂变革悄然发生。通过开展新课标深度学习指向“学习共同体展示课”活动,邀请专家指导、本外校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深化教师教学能力和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感悟认知,把学生的学法指导放在首位。让学生们自主的、协同的学习,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让学习在课堂上自然发生。
交大附中航天学校的课程建设通过整体优化、协调发展、以人为本、辐射示范的四个原则进行,不但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还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开放型、动态性、多元化三位一体的交大附中航天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已初具规模。
关注素养 坚持五育并举
交大附中航天学校的好课堂理念得到了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支持。学校始终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充分发挥特色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通过以德扬善、以智启真、以体强身、以美塑心、以劳立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立足常规,积极探索构建符合时代要求、聚焦学生志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的系列德育主题活动,五育并举多维成长。
教育要有新作为,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关注教育的未来,更要关注时代的未来。面向未来,需要我们重新理解教育。过去的教育重视“教”,教的是知识,而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重视“育”,塑造学生自我探索的基础框架。
面向未来,需要我们智慧推动学校发展。除了思考体制内课程的变革,学校还需要借助“外脑”,实现对未来学生的多元化培养,为学生找寻到更多的资源并提供更为丰富的课程。
面向未来,需要我们有效保障课程迭代更新。学校课程设置不能故步自封。在专注教育内部变革的同时,要以更宽的时代视野和格局,找准学校课程发展坐标系的新定位,要保持课程更新的常态化,要把最前沿的应用和产品呈现给学生。
追求有品质的课程是一个过程,也是学校课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学校文化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交大附中航天学校将以全市教育深化改革为契机,依托航天基地的教育品牌优势,不断保持学校的生机,促成学生成长,让学生与课堂自然连接,良性互动,激荡共生,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讲述西安好课堂自己的故事》栏目
总策划 王纲 总编辑 席震宙 编辑 刘寿丽 温宏涛 王龙 张林 李超凡 尚倩 许洋 梅馨月 闫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