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都区目标任务之重点工作任务篇(二)

摘 要

  (五)坚持公园营城,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品质 53.高标准推动清源路等七大片区综合开发。(详情请点击:新都区大力推动七大片区综合开发,片区内城市有机更新进展来了 ) 有序推进

(五)坚持公园营城,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品质

53.高标准推动清源路等七大片区综合开发。(详情请点击:新都区大力推动七大片区综合开发,片区内城市有机更新进展来了 )

有序推进清源路、泥巴沱、沱江、新东等七大片区(约10000亩)综合开发工作,加快建设公园形态、城市产业和城市生活融合发展的公园社区,带动公园城市建设整体成型成势。

2020成都市发布"中优"区域投资机会清单新都篇:





54.加快公园城市场景营造,启动泥巴沱森林公园二期规划建设,建成泥巴沱体育运动公园。(详情请点击:新都区新建成“毗河绿道·体育运动公园”,超高颜值点燃朋友圈)





55.编制“快联内畅贯通”攻坚规划,科学安排时序,力争5年实现新都交通大改善。

56.启动围城路下穿宝成铁路及货运大道隧道节点工程。

57.加快贯通金新路、天歌路等7条断头路。

58.加快学院西路等7条道路改造,提升东西向交通转换效率。

59.全力支持地铁8号线、27号线建设。

60.全力支持成绵高速第二复线、五环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力促金凤凰高架新都段年内通车、蜀龙大道转盘节点改造完工。(详情请点击:哦豁!成都金凤凰高架(新都段)将延迟通车,目前进度较为缓慢)



61.加快建设廖家湾TOD站。

62.推动氢能源有轨电车示范线规划建设。(详情请点击:新都区召开氢能源有轨电车示范线推进会,进一步提升新都城市价值 )



63.科学布局5G基站、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设施,全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64.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做好第二轮中央、省环保督察迎检工作。

65.精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城市“清尘行动”,推广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新建科技治霾项目3个。

66.深化西江河跨区域河流综合治理,加快建设木兰第二污水处理厂,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和排水管网修复,加快实现从“治污”迈向“提质”。

67.有序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快大丰环境中心规划建设,推进污泥资源化中心运行投用。

68.新建绿道20公里,新增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

69.把握天府大道北延线经济带、毗河公园产业带、锦城公园生活带未来走势,科学做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



70.探索EOD城市开发模式,推动新增商住用地、公服用地向锦城公园两侧集中布局,打造“身憩公园、春暖花开”的高品质宜居生活场景。

71.深入挖掘“熊猫+火锅”两大世界级IP,加强天府沸腾小镇品牌营销,引入功夫熊猫、网易云等时尚潮流符号,推进沸腾里、沸腾乡野、川音艺谷建成运营,面向全球游客释放吸引力、激发兴奋点,全面提升城市识别度、美誉度。




沸腾里

72.系统梳理新都古蜀文化、宝光文化、书香文化、耕读文化、廉政文化、音乐文化和美食文化内涵肌理,开展龙藏寺等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全力发掘军屯三国历史文化,加快建设大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传承推广新繁棕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彰显文韵香城魅力。



73.主动融入“三九大”旅游生态圈,高标准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天府沸腾小镇创建4A级旅游景区,围绕尖锋运动、芳华微马等“旅游+体育”特色IP整合打造精品线路,争创“天府旅游名区”。



74.以川音为龙头,以超线公园为承载,以欧瑞、云图等重点企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电子竞技、音乐文创产业,构筑时尚体验和文化艺术新地标。



75.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赛事组织,高质量抓好香城体育中心场馆运行管理,高水平组织好水球项目比赛和篮球、排球竞赛训练。



76.实施绕城大道综合整治等17个重要节点提升工程,同步推动交通设施、标识系统提档升级,高标准抓好环境营造、保障服务,以国际化形象展现办赛水平和城市温度。

77.积极谋划“后大运”经济,加快推动香城体育中心市场化运营,加快发展旱雪、乒乓球、足球、轮滑等特色体育,做强三河村乡村足球品牌,推动赛事集聚的资源要素向旅游、餐饮、零售等延伸发展,促进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升级,让市民全面分享赛事红利。

(六)坚持共建共享,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78.实施“创业新都”行动计划,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壮大新业态灵活就业机制,打造“1239”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提升就业质量,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79.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80.加快推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81.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公益、优抚安置等制度,重点关注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等群体,兜底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82.持续推进“双限地”上市,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全力推进15个安置小区建设,继续做好安置房办证工作。

83.持续抓好对口帮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84.坚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强校工程,集中精力推进教育质量攻坚,加快实施北星中学、新城小学等19所学校幼儿园建设,确保11所学校竣工,新增学位13000余个,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北星中学

85.全力支持成都医学院升格医科大学。



86.深入实施“医联体”合作,启动新都疾控中心三甲创建,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高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6个重点项目,完成35个村卫生站公有化标准化建设。

87.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育教医养每个细微处。

88.推进“智慧养老”试点。

89.推进家庭照护床位试点。

90.规划布局与人口相适配的托育服务体系。

91.推进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试点。

92.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3.高水平规划建设服务大港区的香城大剧院、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地标。



94.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力打造国家文体服务标准化试点,持续夯实“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大力推进镇级图书馆、健身中心等文体设施建设,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95.依托荣军院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96.持续增强“最美新都人”等正能量宣传活动影响力。倡导文明绿色健康生活。

(七)坚持系统治理,加快建设智慧韧性城市

97.聚焦“干净整洁的环境、以人为本的功能、艺术张力的作品、多元参与的机制”抓实香城细管。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治乱拆违、立面整治、植绿增景。

98.通过理顺道路体系、严格执法管理、优化交通组织、升级传统产业、取缔非法仓储,有序推进主城区货车分流。

99.新增智慧停车位1000个以上。

100.系统开展标志性建筑、精品橱窗、“金角银边”设计,整合城市可利用空间打造10个以上口袋公园(可食地景),打造3条突出体验功能、体现空间美学的公园示范街区。



101.加快推进街区一体化,完善安全便捷、功能复合的城市慢行系统,建成“上班的路、回家的路”15公里以上。

102.建成城市智慧治理中心。

103.持续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应急体系建设,加强人防设施建设、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及保障,提升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

104.加强校园、工地等食品安全重点领域监管,高标准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105.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完善疫情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医疗救助保障机制,提高紧急医疗救援能力。

106.持续深化平安新都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

107.整合管理服务资源,推进便民服务微中心、智慧微超、万事共享屋等进社区,构建社区生活性服务业新场景。

108.推进社区发展治理与城市综合治理“双线融合”,下大力气理顺基层组织、业委会、物业之间的关系并依法加强管理,支持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努力实现良序善治。

109.做好镇街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

(八)坚持务实高效,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110.坚持把讲政治摆在首位,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切实抓好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最坚决态度落实巡视整改任务,强化巡视成果运用,推动长效整改,实现标本兼治。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惩治腐败。

111.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112.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113.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

114.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回应市民关切,努力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

115.加强政务公开。

116.加快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117.坚持用制度管钱管事,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

118.开展“八五”普法,加强《宪法》《民法典》宣传,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文明守法教育。

119.加强依法统计。

120.坚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不断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府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绩效管理、跟踪问效,健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考核评价、关心关爱等机制,激发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干事志气。

121.建立全覆盖的“企业管家”制度和“吹哨报到”机制,聚焦解决问题、延链扩圈、科研攻关、供需对接、底线监管“五位一体”,千方百计为企业开拓市场站台,为企业研发创新加持,为企业行稳致远护航。

附: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