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支教时光让我明白自己往后的从教方向,也更加坚定自己心中的教育理念和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和义务。”2020年秋季学期末中,英德市大洞镇支教老师华炫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今年,是他成为广东“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下称“乡教计划”)志愿者的第二年,乡村支教的经历给了他不一样人生体验。
2016年,团广东省委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的基础上,联合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设立专项“乡教计划”,组织优秀大学生作为志愿者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乡村学校提供1—3年的支教服务。2019年以来,在团英德市委、英德市教育局的牵线搭桥下,55名志愿者分别到沙口、望埠、连江口、大洞等乡镇的中小学及个别较偏远的分教点,开展为期一年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为乡村孩子点亮心中的灯。
从手足无措到游刃有余
华炫明仍记得自己2019年8月第一次到英德市大洞学校的情景:偏远的山区、破旧的教学楼、渴望知识的孩子……由于学校老师较少,华炫明既任体育老师又兼班主任,这对于刚接触教学工作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非常重要。”华炫明坦言,一开始面对“熊孩子”时,他也是手足无措,但随着不断的磨合和沟通,如今他已经游刃有余,学生的成绩也进步了很多。
2020年8月,华炫明被调到其他班当班主任,有过一年的经验和教训,他已经摸索出一套教育方式。“我着力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为了鼓励学生当班干部的积极性,华炫明制定每半个月一次班干部换选,同时明确班干部的责任,并进行简单的培训。另外,为提高班级学习氛围和学生的竞争意识,他还建立了积分表,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小奖励。
在华炫明的教导下,所教班级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学科成绩都有明显提升,在校运会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还获得了两个月的文明班荣誉。“获得文明班是对我教育方法的肯定,也是学生们一起努力的成果。”华炫明高兴地说。
华炫明说,可能山区孩子的性格比较“野”,时常要纠正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等,但他也常被这群小朋友“温暖”,“教师节时我收到了很多学生自己做的纸花,这让我十分惊喜,还有不少学生写信说感谢我,他们朴实又纯真的想法,让我备受感动”。
在华炫明的手机里存有许多学生的照片,有学生做作业的、有一起做汤圆的、有一起运动的……“希望这些经历能够成为我与学生珍贵的回忆,陪伴我们共同成长。”华炫明说。
要把红领巾系得端端正正
连江口镇中心小学支教老师卢泳君是第一次参加“乡教计划”,担任心理辅导员老师。“第一次接触就深感责任重大,小孩子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成熟,不知道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如果教育方法有所偏离,可能以后他们的性格就会受到影响。”卢泳君说,刚到连江口中心小学时,她发现不少学生拿着红领巾当抹布一样扔来扔去,心里非常难受。“他们不明白红领巾的意义,缺少感恩和敬畏之心。”在她看来,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素质品质,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比单纯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
那么该如何引导?卢泳君的答案是跟学生打成一片,潜移默化地引导,让他们领会红领巾的意义。卢泳君经常参与队课,与辅导员一同讲解:红领巾代表队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每个少先队员不仅要正确佩戴红领巾,系得端端正正,而且要用自己的行为保持红领巾的先进荣誉,并为红领巾不断增光添彩。
除了日常教学,她还与学生一起认识消防安全、学习垃圾分类、分享小秘密……一起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一起成长。
卢泳君的努力也有了收获,当初拿着红领巾当作抹布扔来扔去的学生,把红领巾系得端正,并主动到跟前问她:“老师,您看我今天的红领巾戴得好看吗?”学生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都第一时间跑来告诉她,或者偷偷塞给她小纸条,希望得到她的开导……卢泳君成为学生一个独特的停靠港湾。
争取把人才留在英德
“感谢这些来自广东各地的支教老师,让英德山区孩子拥有了不一样的童年教育经历和快乐。”团英德市委书记胡英杰说。由于英德地处粤北山区,教育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存在,乡镇学校特别是小规模教学点的教师数量短缺、年龄偏老,成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瓶颈,而“乡教计划”大大缓解了这一问题。
“这些支教老师大多刚从高校毕业,他们的到来为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视野,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局面。”胡英杰认为,教育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一环,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要尽可能地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质的乡村教育,更好地培育时代人才。
胡英杰表示,每逢教师节、国庆、中秋等节日,团英德市委都会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关心支教老师的日常生活,让他们能在此安教乐教。另外,团英德市委还向英德人社部门积极协调,帮助支教老师获得一定的岗位补贴和基层就业补贴,同时向英德市政府争取将希望乡村教师志愿者纳入人才管理,在就业等方面给予鼓励政策,争取把人才留在英德长期工作。“老师们不管遇到生活、工作或待遇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我们进行协调解决,我们定会竭尽全力帮助老师们,让公益理想无后顾之忧。”胡英杰说。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张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