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服务 促转型 重实效
济宁市计生协服务群众亮点纷呈
近来,济宁市计生协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计生协改革方案精神,紧紧围绕计生协转型发展新要求,深化落实六项重点任务,凝心聚力、求实奋进,不断提升广大计生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奋力开创计生转型服务事业新局面。
担当护航使命,青春健康教育持续有力推进。
全力打造特色化精品阵地。济宁市计生协联合市委宣传部、关工委、教育局等七部门制定了《孔孟之乡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着力在阵地建设、师资队伍、教育培训、人员参与、监督评估等工作上下功夫,先后建立起市级以上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28处,其中4处获国家级、6处获省级示范基地授牌。汶上县计生协把全县16处乡镇中学录播室打造成青春健康大讲堂,让青春健康活动随时走进学校。
精心培育高质量师资团队。制定《济宁市青春健康教育市级师资管理办法》,建立师资人才库和师资后备人才队伍。历经五年综合培训、择优选拔,全市有8人荣获省级师资资认证,72人获市级师资认证;14个县市区均建立了10-30人左右的青春健康师资后备人才队伍。两所高校建立了“青春健康同伴社”,14个县市区均建立了亲青志愿者队伍。
探索推广“互联网+青春健康”模式。市计生协创新形式、拓展阵地,推广“线上授课+线下活动”模式,精心录制一批高质量微课开展网上试点,其中省级青春健康教育培训师丁培的13期微课被学习强国APP收录。
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青春健康教育5100多场,21.7万名青少年和家长从参与活动从中收益,成为一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公益品牌项目,有力推进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式青春健康工作格局。
帮扶重点群体,“暖心行动”彰显特殊关爱。
精心打造“爱心家园”品牌。济宁市计生协着力实施“暖心行动”,为计生特殊家庭和“三留守”人员提供心理慰藉、生活帮扶、健康讲座和文体娱乐活动。全市各级计生协采用共建、共融、共享的方式,财政、集体投资300余万元,建成县级以上“爱心家园”项目示范点23处,其中2处被评为国家级、1处被评为省级“暖心家园”项目示范点,11处被评为市级、9处被评为县级项目示范点。市计生协筹资金6万余元,为全市11处市级“爱心家园”配备了音响设备、儿童益智游戏桌、急救箱、志愿者马甲等物品,对“爱心家园”服务阵地进行升级,为“爱心行动”的实施提供的支持和保障。
积极搭建关爱互助平台。全市各“爱心家园”根据计生特殊家庭现状出发,为其提供日常生活帮助、便捷就医、保险保障、心灵慰藉等精准服务。曲阜市计生协在市、镇、村三级分别设立“温馨之家”,推进“特殊计生家庭”夫妇互相交流、互相安慰、互相激励;开展心理危机干预,聘请心理咨询师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疏导;将走访慰问“计生特殊家庭”作为全市“万户大走访”活动的重要内容。
全方位开展关怀救助行动。开展“生育关怀·牵手圆梦”慈善助学活动,出资120万元对336名应届本科计生家庭贫困大学生进行救助。同时开展“计生助福行动”、“情暖万家”、“关爱女孩”等救助项目,发放救助金200多万元。不断提升计生保险保障水平,计生家庭意外险实现全覆盖,计生特殊家庭护理险、计生家庭医疗补充保险积极推动,计生家庭补充大病保险初见成效,成为计生家庭的“及时雨”。情暖计生群众,志愿服务提升计生家庭幸福指数。
组建优质爱心团队搭建服务桥梁。济宁市计生协立足“党政所需、群众所急、协会所能”的职能定位,积极吸纳热心公益事业、熟悉计生协工作、有爱心、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五老”志愿者参与,倾力打造懂业务、有能力、热情高、甘奉献的志愿者队伍,切实为广大计生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汶上县实行“县协会登记备案、乡镇协会组织管理、村级协会落实活动”的工作机制,积极吸纳融合“五老”、“爱心联盟”、“心理学会”、“中都志愿者”等爱心志愿者,共建立县、乡、村及流动人口计生协志愿者队伍503支,涉及卫生计生、教育、农业、心理学会以及工、青、妇爱心组织等行业,建立了“一对一”、“多对一”、“邻里互助”、“精准扶贫”等多位一体的帮扶模式。
贴近计生群众需求提供便民惠民服务。全市各级计生协根据志愿者个人专长和行业优势进行分类管理,按照年龄相近、居住相邻、便于沟通的原则组成志愿服务小组,针对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与“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乡村振兴相结合,开展全方位、心贴心、零距离的“五送五关爱”服务活动,即:送温暖,关爱特殊家庭;送关怀,关爱女孩家庭;送帮扶,关爱困难计生家庭;送爱心,关爱留守儿童家庭;送政策,关爱普通计生家庭;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扎根基层发挥网络优势助牢疫情防线。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署,全市各级计生协切实发挥群团组织优势,组织会员志愿者积极投身防控宣传、人员排查、设卡值守、疏导劝返、物质供应和暖心慰问、申领健康码、助力复学复工复产等一线防控工作,奋力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成为打赢防疫阻击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多元关怀服务,流动人口“幸福之家”多点开花。
倾力搭建流动人口服务平台。济宁市计生协积极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扎实开展流动人口计生协示范点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创。全市已建成县级以上流动人口协会示范点21处,其中3处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点,4处被评为省级、14处被评为市级示范点。
探索建立异地流动人口计生协。县市区计生协积极协调和争取流入地计生部门支持,逐步建立完善异地协会工作机制。邹城市计生协已在北京、天津、济南、烟台、青岛、威海等地建立异地流动人口计生协组织,让流动人口在他乡有了家,加大对流出人口的服务覆盖面,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流动人口的良好氛围。(通讯员 张正硕 本报记者 贾小漪)
为婴幼儿家庭撑起一片蓝天
——济宁计生协助推优生优育指导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来,济宁市计生协依托计生协改革转型,用心履职尽责,立足解决群众“生不出、生不好、托育难”等社会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模式,不断深化优生优育指导工作,助推新时代计生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夯实工作基础,受到广大育龄群众和婴幼儿家庭的称赞。
建立健全优生优育指导工作体系
细谋划早部署。济宁市计生协组建优生优育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专题部署会、观摩促进会,依托计生协组织网络优势,统筹推进优生优育指导各项工作。围绕全市目前在优生优育宣传、孕产妇健康、婴幼儿照护、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工作现状及问题,组织专项工作调研。联合市卫健部门、妇幼机构开展结对共建,在优生优育指导促进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重督导建机制。济宁市计生协将开展优生优育指导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半年、年度评估,定期向党委、政府和卫健部门报送评估结果。各县市区计生协参照市协会模式制定科学方案,同步启动优生优育各项工作,形成优生优育指导长效工作机制。
倾力打造优生优育优质服务品牌
济宁市计生协立足本地实际,依托医疗卫生、妇幼保健、幼儿托育和早教服务机构,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打造高标准、专业化、社会化的优生优育指导服务阵地。已建成包含健康咨询、培训指导、母乳喂养、日间照护、幼儿活动、图书阅览等功能齐全的市级优生优育指导中心10处,基本辐射各县市区主城区;已为2.3万名育龄群众和1.7万户计生家庭,提供全方位、多功能、一体化优生优育服务,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和成长技能训练。
济宁市计生协会同卫健部门,充分发挥医疗卫生和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优势,及时整合一批专业学科带头人充实专家库,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生殖健康咨询、优孕优生优育指导、0-3岁婴幼儿照护、孕婴照护技能培训等,满足群众优生优育需求,助力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精心挑选146名专家,组建13支县级以上优生优育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队,作为开展“优生优育知识进万家”活动的技术力量。全市各级专家团队平均每年开展各类活动约4100场,走遍济宁所有县市区,切实提升了育龄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优生优育优教知识“飞”入千万家
全市各级计生协在定期开展巡讲的基础上,结合妇女节、青年节、母亲节、5.29会员活动月等节庆日,抓住生殖健康查体、免费孕前优生检查、产前检测、两癌筛查等时机,通过发放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折页、张贴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图册、组织线上孕妇学校、举办健康知识培训、设置优生优育知识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利用微信平台、新闻媒体、宣传栏等载体,对优生优育知识进行大力宣传讲解,引导群众树立优生优育意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济宁市计生协积极开展“优生优育知识进万家”巡讲活动,市、县、乡三级计生协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到社区、村居,向育龄群众巡回开展以公益讲座为主、义诊咨询为辅形式多样的优生优育指导活动。
优生优育指导服务“网”遍布城乡
济宁市计生协积极探索建立儿童早期发展新模式,依托妇幼保健、幼儿园、早教等机构,利用村居、社区“会员之家”服务平台,设立亲子育儿指导家长培训阵地519处,举办亲子培训讲堂705次,为2.8万名育龄妇女提供孕产期保健、婴幼儿早期护理等优生优育知识指导。
积极推广优生优育指导“互联网+”模式。济宁市计生协充分利用公众号、微信、微博、网站等网络平台,加强线上讲堂与线下服务相结合,为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帮助和支持。(通讯员 张正硕 本报记者 贾小漪)
为多彩青春护航
——济宁计生协青春健康工作全面加速
近年来,济宁市计生协紧紧围绕计生服务改革要求,着力深化青春健康教育各项任务,将青春健康教育打造成该市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知名公益品牌,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幸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精品工程,有力推进全市青春健康教育向专业化、体系化、数字化、社会化发展,为保障青少年人群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打造精品工程,青春健康教育公益品牌彰显风彩。
济宁市计生协高度重视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市协会领导班子深入研究、科学规划、高位推动,主动协调对接职能部门,共同启动青春健康教育各项工作。联合市委宣传部、关工委、市教育局等七部门制定《孔孟之乡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分步制定跨度十年的青春健康教育工作规划,明确在阵地建设、师资队伍、教育培训、人员参与、监督评估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确保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化和长效化。
2014年以来,市计生协通过组织青春健康教育师资培训、青春健康教育师资选拔等多项工作推进会,有力促进了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新发展和新突破。全市累计开展青春健康教育5100多场,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及家长达21.7万人次,青春健康教育成为一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公益品牌项目,有力推进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式青春健康工作格局。
担当护航使命,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持续有力推进。
全力打造特色化青春健康教育阵地。市计生协加强青春健康阵地建设,高标准建设青春健康俱乐部,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参与式”的教育方法,注重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开展以人生技能为目标指引的青春健康活动。先后建立起市级以上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28处,其中4处被评为国家级、6处被评为省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精心培育高质量青春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为打造优质师资团队,每年组织市级师资认证会或市级及以上师资能力提升培训。历经五年综合培训、择优选拔,全市有8人荣获省级师资认证,72人获市级师资认证;各县市区均建立了10人以上的青春健康师资后备人才队伍;两所高校建立了“青春健康同伴社”;各县市区均建立了亲青志愿者队伍;各青春健康俱乐部均具有10人以上的志愿服务团队,确保青春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精细化、高质量发展。
拓展优质阵地,青春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卓有成效。
市计生协积极倡导“青春健康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主题活动,全市累计开展青春健康进校园活动2400余场,受益人群13.8万余人次。
市计生协倡导开展面向特定人群开展的青春健康活动和“一对一”心理辅导活动,全市2970余人次收益;2016年起,结合市计生协“慈善助学”活动,面向全市贫困计生家庭大学生已开展四届青春健康活动。
市计生协组织具有省级师资资质的优秀师资巡讲团,定期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巡讲活动,充分带动一批热心于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的有志之士加入到青春健康教育队伍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讯员张正硕 本报记者 贾小漪)
暖心志愿服务展风采
近来,济宁市计生协全面推行协会志愿者服务模式,实行“市协会组织,县协会登记备案,乡镇协会组织管理,村级协会落实活动”的工作机制。目前,全市累计招募志愿者19671人,涉及医疗卫生计生、教育、农业、乡镇机关干部、心理学会、保险、以及工、青、妇爱心组织等行业。各县市区、各乡镇、各村居、各企业和流动人口协会都有自已的志愿者队伍,为群众开展全方位、心贴心、零距离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送关怀,关爱女孩家庭。志愿者服务小组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到独女户和双女户家中进行随访服务,提供孕期保健服务,引导群众树立男女平等的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每到农忙季节到家中帮他们干农活,做家务;为比较困难的家庭捐款捐物。
送帮扶,关爱困难计生家庭。志愿者服务小组对特殊困难计生家庭,进行志愿者月巡访,特别是对年老多病的特殊困难计生家庭专人进行每半月巡访一次,提供“一对一”服务,满足其不同需求。市计生协每年救助100名困难大学生,都由志愿者队伍将救助金送到群众手中。同时,在开展“计生助福行动”“情暖万家”“关爱女孩”等项目时,都由志愿者队伍参加,为群众提供心贴心服务,每年累计发放救助金200多万元。
送爱心,关爱留守儿童家庭。积极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部分村、社区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站,为留守儿童建立了活动室,志愿者服务小组定期为留守儿童开展幼儿教育,使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阳光、快乐的成长环境。
送政策,关爱普通计生家庭。志愿者服务小组在广大村居普遍开展了“六到家、六宣传、六服务”活动,即:到未婚青年家庭宣传晚婚好处,提供青春期保健知识;到待孕夫妇家庭宣传优生优育的知识,提供孕期保健知识,引导他们孕育一个健康的孩子;到产妇家庭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到患不孕不育症夫妇家庭,宣传“爱心助孕”活动,帮助他们查病治病;到鳏寡孤独户家庭,提供老年保健知识,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到责任区内的所有户,宣传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提供政策法规和生产生活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济宁市计划生育协会立足于计生服务转型,充分发扬志愿者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发展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在政府和计生家庭之间架起一座幸福之桥。
(通讯员 张正硕 本报记者 贾小漪)
凝心聚力硕果累 关怀惠民谱新篇 第A3版:专 题
qyang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