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整合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 构建“学校、家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市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希望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整合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系统化、集成化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市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希望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整合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系统化、集成化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融共进,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工作体系。

载体建设体系化——

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架起“四梁八柱”

在推进载体建设体系化中,以系统性思维均衡搭建五大载体,抓好影响系统发展的关键环节,推进服务载体的网络化发展、常态化运行。

1.建立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服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设苏老师工作室、维权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宣传培训工作室,为未成年人和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专业咨询辅导等公益服务;配合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师资培训工作;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大型咨询活动;开展专题调研,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进行学习方法辅导、社会实践指导、法律援助等相关服务。中心秉承“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功重要”的理念,为未成年人提供指导老师值班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听电话咨询4.4多万人次、接待面询1.3多万人次,成了苏州家喻户晓的公益品牌,先后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2.建立“德善书院”,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开设国学经典少儿传习班、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等。通过“德善书院+学堂”,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德善学堂”50个,覆盖50所学校,教育功能辐射近10万未成年人。学堂课程依据所在学校特色,自主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活动。

3.建立“苏州市未成年人昆曲教育传播中心”,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为主要任务,由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王芳领衔主持,通过定点演出和上门服务的形式开展昆曲教育传播活动。中心成立至今,已完成1600余场昆剧公益演出,近35万中小学生接受了昆曲的熏陶。在“传播中心”的普及推动下,全市已在学校和社区建立了17个“昆曲教育传承基地”。

4.建立吴韵少儿艺术团,提升艺术素质教育水平。艺术团下设昆曲、苏州评弹、合唱、舞蹈等分团,由国内一流艺术家作为艺术指导和主创人员,结合苏州专业院团、艺术类学校的艺术家、专家组成教师团队。艺术团创作和演出的节目先后在全国少年合唱比赛和全国少儿舞蹈、戏剧、曲艺比赛中夺得金奖,并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推荐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演出、在澳门参加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演出,参加俄罗斯的中国文化节活动。

5.建立少儿阅读指导站,滋养未成年人精神发育。指导站是为作家、教师、家长、幼儿以及幼教志愿者搭建的文学启蒙教育研究、咨询、服务平台,集合了文学和教育两方面的专业人才。经过多年发展,阅读指导站已经在苏州市职业大学设立了大本营,成为指导站日常工作场所;在苏州市图书馆、南环绘本分馆设立示范基地,成为对外展示的窗口;一支以苏州市儿童文学作家、幼儿教师和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为主力的“故事姐姐”成为指导站的志愿者团队。指导站组织各类阅读活动和进校园活动600余场次,参与举办省级、市级各类大赛活动20余次。

五大载体从不同维度分别着力,架构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多维空间,全面打造了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生态性系统载体。

社会实践体系化——

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

社会实践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2014年以来,苏州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教育局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家在苏州·E路成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入选2017年度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事”,被授予“2017年苏州市十大民心工程”。

1.基地制度体系化——体验站包含“九个有”。即活动项目有鲜明的主题教育内涵,有包括指导员和志愿者在内的稳定的专兼职人员,有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体验内容、图文影像、宣传资料,有适合未成年人开展活动的主题印章探秘任务卡、签到终端和互动体验区,有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课程,有面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提供优质服务的社会承诺,有配套的日常管理和经费保障制度,有长期合作的体验站建设共建单位,有完备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

2.活动参与体系化——未成年人参与“八个一”。即一张“教育E卡通”卡——由苏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向学生统一发放的教育E卡通,凭卡参与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一本体验护照——由苏州市文明办、教育局向学生统一发放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护照”;一个线上平台——“成长苏州”云平台,参与者可以在平台预约挑选适合个人学段和偏好的基地点位课程;一本《快乐出发》——介绍未成年人实践体验站所有基地点位的趣味口袋书;一张手绘地图——未成年人实践体验站所有基地点位的地理版图;一套体验课程——体验站与共建学校利用体验站资源,开发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课程;一张探秘任务卡——基地点位发放的体验活动任务卡,按照任务要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套主题印章——青少年参与活动后在护照上加盖基地点位主题印章,为体验活动留下纪念的印记。

3.机制建设体系化——平台凸显“七个重”。一是重优化布局。实践体验内容体系由红色印记、时代精神、名人先贤、历史文博等12个类项体验课程构成,全面覆盖未成年人社会实践的各个块面。二是重主题内涵。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主体性、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为特色,增强实践活动的科学性、时代性、实效性。三是重师资培训。邀请苏州教育、科技、文化界36名学者建成专家团队,对整体项目、特色项目、立项项目进行指导、评估、验收。四是重培育孵化。对有资质有特色的社会组织、有创意有创新的经典传承项目、有基础有特色的体验基地进行扶持发展。五是重数据管理。建设“成长苏州”云平台,对接“教育E卡通”学生信息数据,配套112套多媒体互动体验终端,实时记录未成年人社会实践预约、签到信息。六是重品牌拓展。围绕“成长苏州”品牌,开展少儿艺术节、月月书房《苏州史记》校际争霸赛、《童游苏州》手绘征集令、《“家在苏州·E路成长”》明信片设计大赛等品牌拓展活动。七是重常态长效。出台配套的评估细则、形成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扶持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常态化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主题活动体系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多彩活动

抓住“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关键环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内容形式和渠道载体,系统化布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等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从小立志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利用重要纪念日、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组织青少年到革命战争纪念地、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瞻仰、献花宣誓、讲革命传统故事等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等革命精神,引导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事业。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推动未成年人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组织协调文联、书协、戏协等各方社会力量,推动形成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化、开放式大格局。

3.“文明小义工”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培育美好心灵、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依托苏州市教育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社区生活,组织未成年人开展亲情关爱、保护环境、公益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知识讲解、秩序引导和敬老助老、关爱孤残儿童等活动,推动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品牌化。

4.“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学校将“劳动光荣”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卫生清洁、校外植树造林等集体劳动,选树“劳动小能手”典型。组织青少年到城乡基层各行各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思想,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立志成为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5.“八礼四仪”养成教育活动。开展“八礼四仪”养成教育研究,推动“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全面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团队活动、主题教育等各个环节,推动“四仪”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参与全省文明礼仪优秀校本教材征集评选活动,创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示范社区,组织学生收听收看《凡事讲礼》电视栏目,进一步推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并向家庭和社会延伸。

6.“童”字系列教育活动。统筹发挥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教育局、文广旅局、体育局、妇联、文联、科协、关工委等职能部门优势,集中力量办好“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展示大赛、“童真里的色彩”儿童画大赛、“童话里的世界”童话故事创作大赛、“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童志里的英雄”青少年祭英烈、“童年里的美好”校园公益广告征集展示、“童梦里的飞跃”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等,同时结合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培育未成年人社会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不断扩大“童”字系列品牌活动的覆盖面、影响力、美誉度。(苏州市文明委)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