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青春是一个所有人都会怀念的东西,那时的风雨被父母一一遮蔽,未来又是那么值得憧憬,看着日渐成熟的身躯和面容,年少轻狂,登高望远,在布满灰尘的回忆中依旧闪闪发光。
我们时常会在看到奔跑的少年时想起曾经的自己,但是时代的变迁太快了,我们在反复确认自己长大了的过程中,却无法在现在这些孩子的身上看见自己的回忆,就像是隔着浓浓山雾仰望星空,那稀薄的微光是努力辨析后仅存的片段。
00后是现在学生的主流一代,他们从一出生就面对着这个高速的科技时代,从头到脚都充满了那种新时代扑面的潮流气息,可是回首望一望当年的我们,那种又土又丑的感觉让人不忍再多看一眼,很多人不禁疑惑起来,为什么我们学生时代都长得很丑呢?
审美的变迁
这其实是复合型因素导致,首先是时代的发展带给人们的审美变迁。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时你认认真真花了一个多小时在家做好了拖把一样厚重的刘海,男生喷了半瓶发胶把拉到嘴角的长发根根树立,那种出门时自信洋溢的气势,就是那个时代审美的极致。
潮流一直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我们始终被集体审美裹挟着一路向前,肥大的哈伦裤、龙纹的戒指、半裸着单穿的帽衫坎肩,这就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不是它们变土了,只是集体审美改变了。
弗洛伊德在《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中表示,“无意识本来就是集体的”。
“我们的有意识行为是某种无意识的基质引起的,这种无意识的基质主要是由遗传影响在心理形成的,它是代代相传的共同特征所组成,这些特征形成了一个种族的天赋。”
个人并非是独立的,每一个个体的心理中,都有他人的倒影。
科技的发展
第二个影响因素是科技的发展,如果你在我们的那个年代,手机的像素只能保证看清你是谁,无法区分的对比度,肉眼可见的马赛克,日常能接触到的最清晰的照片就是大头贴了。
科技带来的除了更加清晰,鲜明,最大的变迁就是可选择,曾经快门下去的一瞬间就是永恒的定格,现在强悍的美颜功能与PS技术,让怎么拍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你只需要清楚你想变成什么样。
刚刚有分析到群体思维的趋同性,弗洛伊德还表达过一个关键的思考,“那些有中心领导的集体,是由一群用同一个对象取代自己内心自我理想的个体组成的,因此在自我中,对彼此互相都能表示认同。”
这种趋同性会让大多数人的审美都聚焦于少有的几个方向,那么在可以对自己进行修改的时代,人人的外在就都存在趋同性了,经过各种软件的制作,人人都好看得那么类似。
而我们那个年代呢?中学时的你,区分是特别容易的一件事,别说PS和美颜了,连化妆都不存在,那种坦诚的美和未被调整的不足都在那一张张又土又丑的照片中真实地流淌着。
科技带给我们新的想象,我们可以去假设我们是任何人,但是这种精神的遨游后,不能丢失的是你对自我的那种自信,因为对一个人的审美判断真正起作用的,恐怕还是认知。
看待世界的眼光
曾经的我们眼神中是带着青涩的,我们能看到的世界就是校园到家里那段路途中形色匆忙的成年人,为能自主掌控生活而憧憬着。
那种单纯无知的眼神是没有魅力的,你的内心深处或许认为一个人最大的呈现就是分数的遥不可及,所以相片中对于外在形象或许是满不在乎的,但是岁月变迁的时候并没有那么静悄悄,它像是一张漫长的砂纸,将你打磨的更加深邃,经历了故事的洗礼,你的眼睛里就充满了故事。
你现在对这个时代的审美有多满意,你就应该对过去的自己有多留恋,因为你全心全意地接受变迁,所以你回不去曾经坚信的美好,那些执着与自信都随着青春暗淡了。
曾经的少年得意,剩下的只有那些陈旧不堪的照片,而你在看它的时候,不应该是嫌弃的,因为那是过去的你一直憧憬的美好。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Collective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