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4名本专科生入选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摘 要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近日《人民日报》专版刊登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浙江省有4名本专科生入选。他们是浙江工商大学 王作宁,浙江音乐学院 叶嘉齐,浙江旅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近日《人民日报》专版刊登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浙江省有4名本专科生入选。他们是浙江工商大学 王作宁,浙江音乐学院 叶嘉齐,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王超伟,宁波大学 袁帆。

为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设立了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经严格选拔和评审,全国共有6万名优秀本专科学生荣获2019年国家奖学金,其中我省共1855名本专科生(含浙江大学331名、宁波市161名)获此殊荣。

一起来看这4位同学的优秀事迹

王作宁

人物名片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7级学生。曾获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中国财经类高校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自主研发智能自助打印系统“享印”,装有“享印”打印系统的50家门店已覆盖全国11个省42所高校。

他的故事

受家庭和家乡发展的影响,王作宁自小就拥有一个创业冒险之梦。在浙江省“双创”蓬勃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怀揣着创业梦的王作宁在浙江工商大学开启了他的创客逐梦之旅。“把书读好、把事做好、把业守好”,这是王作宁“一个人”化作千军万马在浙江工商大学的两载春秋。来到大学他就明确了目标,制订了大学四年规划,管理好每天的时间,不向家里要一分钱,365天每天6小时的睡眠,每日至少30个联系人,153G电脑文件资料,每日统计15家店近4万账款,每周1所高校实地考察。这是他日常忙碌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是敢闯敢拼的创业新锐

“享印”是王作宁和同学洪钱军联合创始的创业实践项目,创业初期,他经历过开业前一个月营业额不足一千元、经历过每天就睡在打印纸张铺成的床上、经历过校内推广被保安驱逐的各种窘境。他带领团队用两年的时间打磨出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全流程、全平台的智能自助打印系统。

他是奋发有为的青年榜样

除了创新创业项目,王作宁放弃了无关紧要的娱乐和消遣,积极投身服务于同学和社会公益。他担任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营销1701班班长等职务。2019年7月,王作宁带领学生会“管爱长淳”实践团赴淳安下姜村社会实践,受到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慰问与鼓励,车俊书记寄语实践团队成员“好好读书、好好努力,做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接班人”。一位优秀创客应该时刻牢记肩上的社会责任,用言和行做社会中的青年榜样。他发起面向偏远地区大学生的“享印自强计划”,带动了35位大学生自主创业,56位平台设计师兼职实践。王作宁的创新创业事迹受到了中国新闻网、学习强国、浙江在线等20多家媒体的报道。他通过媒体向社会展示商大创客的风采,通过满腔热情鼓舞更多怀揣创业梦的大学生脚踏实地、勇攀高峰。

叶嘉齐

人物名片

浙江音乐学院钢琴系钢琴演奏专业2016级学生。曾获2018年度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第十一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本研组第一名,中国(上海)俄罗斯学派国际钢琴总决赛大学组特等奖。

她的故事

叶嘉齐和其他同学们一样,在校园里伴随着无限的激情与活力茁壮成长着。然而在她身上,却有一点与他们迥然。从出生起,叶嘉齐就没有看见过周围的一切事物,上天为她和同龄人之间树立了一堵天然的屏障。她在这茫茫虚无中迷茫过、痛苦过。但是在她的不断探索和持续努力之下,在家人、老师和同学们的相助之下,叶嘉齐终于走出了一条可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道路。

“抓住那道光,我的人生才越有希望”

小时候叶嘉齐会问妈妈:“是不是我和别人不一样?”8岁时,叶嘉齐来到浙江省盲人学校开启求学之旅。第一次独自离家上学,她变得内向不语。妈妈察觉了叶嘉齐的身心变化后,决定培养她一项兴趣爱好。于是,叶嘉齐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架钢琴。孤独漫长的练习时光在黑暗的生活面前显得更为枯燥,但这更衬托出音乐给予的那道光的明亮。由此创造的成绩也是可喜的。大大小小的荣誉铺满了叶嘉齐的音乐之路。

如果把之前的积累视作一条小溪的踽踽独行,那么自叶嘉齐踏入浙江音乐学院的那一刻,小溪终于汇入了大海,在这片音乐的海洋里,她依旧刻苦,依旧勤奋,依旧享受音乐带给她的快乐。

“我希望能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学习之余,叶嘉齐也不忘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她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自信自强,追求全面发展,走在哪里总能见到叶嘉齐阳光般的笑脸。叶嘉齐深知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我希望能为和我有着同样境遇的人们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所以,一有机会她也会回到母校浙江省盲人学校进行演出交流,为学弟学妹们带去浙音的问候,并利用暑假时间前往养老院探望老人。

王超伟

王超伟(中)

人物名片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2017级学生。曾获GTTP-全球案例研究竞赛一等奖、GTTP-中国案例研究竞赛国家级特等奖;获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志愿者服务“优秀志愿者”称号。曾在GTTP-全球案例研究竞赛中讲述中国文旅故事。

他的故事

2019年11月,在指导教师陈积峰的精心辅导下,王超伟以《A Case of Wuzhen Theatre Festival》为剖析案例,凭借娴熟的英语表达、扎实的专业技能、专业的调研数据分析和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世界平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发展。

他是文旅融合的实践者

2018年,王超伟抱着尝试的心态第一次参加了学院GTTP全英文讲解竞赛。无数次修改、口语方面的不断纠正,通过与指导老师的交流沟通,最后获得了院级二等奖,但是这个奖项却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经过一年的反思和探索,在2019年他再一次报名参加了世界旅行及旅游合作组织(GTTP)-中国案例研究竞赛。王超伟带着自己的GTTP团队前往乌镇景区,对戏剧节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收集国内外游客对乌镇的问卷调查、乌镇景区环境建设、当地文化与旅游融合程度等多方面的调查,不断地完善修改文稿和展示ppt,最终获得2019 GTTP全球旅游案例研究大赛的一等奖。

他是服务社会的志愿者

从2017年9月入学,王超伟刻苦努力学习,连续两年综合素质测评在班级排名第一。在学习之余,他积极为班级和同学服务、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担任班级副班长以及学院惟实翻译社副社长。带队参加 “师生助力全省万村景区化建设”项目并获得优秀团队的称号。在第20届中国科协年会志愿服务中获得“优秀志愿者”的称号。

袁帆

人物名片

中共预备党员,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6级学生。曾两次获国家奖学金;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类国家级特等奖、全国口译大赛华东赛区二等奖、浙江赛区一等奖;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宁波市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她的故事

精益求精,不断挑战自我,是袁帆学习生活的写照。她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荣获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汉译英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类国家级特等奖等,学习成绩优异的她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毕业生、宁波市优秀大学生;现已被成功推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口译硕士。

文化交流促传播

曾作为学院“外文宣讲团”成员,在传统端午佳节面向学校海外留学生,讲解端午节起源和习俗,一起包粽子、编中国结,在欢声笑语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高校援外培训班各国友人进行课堂口译,在传递准确完整的信息同时担起译员责任,减少学员与讲师间的文化冲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志愿服务扬初心

参与暑期社会实践,顶着炎炎烈日,深入社区,向中小学生宣讲十九大精神;连续两年参与爱心家教活动,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辅导课程,积极践行新时代学生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