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懂优生优育?非也,古人不仅懂,懂得还

摘 要

  引言 说起古人,我们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会是什么呢?我们大多人都会想到落后、封建、愚昧等等描述性的词汇。但如果说,古人懂得优生优育呢,且懂得还很系统化,是不是让人有点匪

引言

说起古人,我们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会是什么呢?我们大多人都会想到"落后"、"封建"、"愚昧"等等描述性的词汇。但如果说,古人懂得优生优育呢,且懂得还很系统化,是不是让人有点匪夷所思呢?

匪夷所思也没办法,因为古人确实对于优生优育很在行,很有自己的一套。不信,往下瞧!

1、 古人优生学,从父母抓起:健康否?早婚否?寡欲否?

古人有句话,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听过: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是儒家的"亚圣"孟子(孔子为圣人,孟子是亚圣)说的。在古代"独尊儒术"的社会,与孔子齐名的孟子的身份影响力有多大,就不必我多唠叨了吧。

生孩子本就是一件重要的事,再由孟子对“生孩子神圣论”的加持,它的重要性是不是又突突的往上升了好几个台阶呢?不过说这话题就有点扯远了,让我们扯回来,继续看看古人对于这么这么大的一件事,是怎么做的。

首先,古人当然是先要从父母抓起了。古人也是知道父母的基因、健康、生育年龄等可是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孟子)

健康否现代的夫妻打算生孩子的时候,都会知道先去医院查一查彼此的身体,看看有没有什么健康问题,提前打个预防针,做个准备。

我们看到这样的行为会自豪的说:看,这就是我们现代人的智慧。

如果古人听到了,可能会轻蔑笑道:"这种事我们早就知道了。"

听到古人这样的话,我们的疑惑陡然而生,这古人真不会是在说大话吧,古代哪里有地方让他们做检查,更何况他们知道检查身体健康的原因嘛。

(现代夫妻去医院检查身体)

看到我们疑惑明显不相信的小眼神,被怀疑的古人"啪"的把一本书甩到我们面前,我们伸手接过,上面赫然写着"妇人大全良方"这六个大字,我们随意地翻着,只听古人得意地说:

"知道陈自明不?那可是我们宋朝一位著名的妇产科医学家,你翻到卷九《求嗣门》,看看这白纸黑字,就知道我说的不是大话。"

我们半信半疑翻到那一页,上面有这样的一句话:

"凡欲求子,当先察夫妇有无劳伤痼害之属,依方调治,使内外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妇人大全良方》选页)

还的确正如这个古人所说,古人早已知道父母身体的健康与孩子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我们再查阅相关资料,就会知道除了宋代的陈自明,明朝的张景岳也在自己所著的《景岳全书》中,论述了择偶与优生学的关系。

早婚否古人的优生优育体系除了关注父母双方的健康问题,对于早婚也有所关注。

譬如《景岳全书》中引入地《褚氏遗书》,其中指出了早婚对于生育的严重影响:

"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完实然后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子坚壮强寿。"

(《景岳全书》)

这里面交代了男性虽然十六岁就已经精通,女性十四岁天癸至便来了,但这时的男女双方依然是不成熟的,也只有等这两位少年少女真正成熟后,在进行交合,阴阳才会正常结合,能够成功生出个健康强壮的孩子。

在《养生四要》这本书中,作者万全也明确指出早婚的危害,这种危害在于既严重影响到少年男女的发育成长,还极易造成孩子的早衰夭折,平添愁绪。

早婚对于缺乏控制力的未成年还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因为少年人不能很好把控住自己,容易沉浸在欲望之中,既危害自身健康,又影响个人的成长,且对生育也有不好影响。所以,古人为了优生优育还会进行寡欲,实现气血的养成。

寡欲否在中医学中,节欲保精是优生优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古人也深谙此道,一旦他们打算生一个活泼强壮的后代时,便会开始节欲保精,利用寡欲养足自身的气血,从而达到生孩子的一个基础。

宋朝的愚谷老人在《延寿第一绅言》写有一句这样的话"寡欲乃有子,多欲则无子",这听起来,是不是很明明白白的呢,他将寡欲与有子、无子直接挂上了勾连,并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优生优育的要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宋·愚谷老人《延寿第一绅言》)

2、 养胎不宜,古人还知用医药调养身体

当成功怀孕后,接下来的难题便是养胎。什么?你以为古人不养胎?怎么会呢?古人养胎,且养的很用心、很精细。

汉朝有一个医生,他叫张仲景,这个医生曾经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中记有"养胎"这个词,他是这样描述的:

"妇人得平脉者,阴阳和平,当有妊矣。阴脉弱者。阴主养胎而脉虚也宜桂枝汤调和其营卫气血焉。"

(古代把脉图)

所以,从其中我们能够知道古人养胎,通过号脉的虚弱,进行饮食或者医药的调养,帮助孕妇能够成功生下孩子。

不过,古人在养胎的时候,对于脉弱,母身极弱或是气血严重不足的,会建议终止妊娠,并采取人工流产的方式杜绝不良胎儿的出现。

秦朝的《秦律竹简》对于父母杀害身有残疾或是生长异物的畸形新生儿并不判处杀人罪,但如果是完好健康的,不管是什么原因,杀害了,都会以杀人罪处置。

(《秦律竹简》)

这一切都在表明,当时的古人已经有了优生优育的观念,既保障了母体的健康,又避免了劣胎的出现,保证了生育的质量。

3、 饮食、起居不能松懈,古人早知之

古人对于养胎的饮食与起居有着严格的要求,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相比于我们现代人,是更加谨慎和严密的。

在古人的多篇著作中,我们都能够发现古人对于怀孕女子的饮食以及起居有着详细清楚的描写,原因是因为古人认为"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如果母亲难受,胎儿也会牵连,与母亲有同样的感受,所以,当时的人们极为重视怀孕女子的饮食与起居。

即使当时的社会是男尊女卑,怀了孕后的女子地位还是会上升,"母凭子贵"在当时的社会有着很明显的体现。

不过提起古人的养胎的饮食起居注意事项,就不得不提起逐月养胎法。你们听说过古人的逐月养胎法吗?这是由北齐的一位名医徐之才所提出来的养胎的法子。

(名医徐之才)

逐月养胎法里从一月到十月的每个月对孕妇的饮食环境都有着相应的要求,其中推荐的饮食还带有清楚的做法步骤,对孕妇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今天来说虽然是古代的一个养胎的法子,但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

因为古人认为儿与母同体,母热则儿热,母冷则儿冷。所以,古人对于孕妇的起居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在清朝医家曾懿所写的《女学篇》中有说:

"大凡妊妇之卫生,宜运动肢体,调和饮食,居室宜面东南,日光和煦,空气流通,时或散步园林,或遐眺山川,呼吸空气,以娱心目,或纵观经史,以益神智,其影响皆能邮及胎儿,儿秉母气。自必聪慧。不止有益于产母也。"

(清·曾懿)

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孕妇起居要合宜谨慎,并知道古人对于胎儿也是很早便进行了胎教工作 ,让我们看看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做胎教工作,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情。

4、 古人的“胎教”也是很厉害的

有人可能会以为胎教是现在才有的,但正好与你想的相反,胎教在很久以前就有。

例如被尊称为农神的后稷,他的母亲是一个温柔娴静的女子,喜欢种植庄稼,并且伴随自己的丈夫祭祀,观察植物的生长,在怀孕期间也是如此,所以她的儿子播种百谷,并教导人们进行耕种并发展农业,让家家户户都获得了大丰收。

(农神后稷)

除了农神,还有周朝的开国皇帝周文王,她的母亲怀孕期间,高雅行事,不做粗鄙之事,更是缅怀忠贞仁爱的事迹,保持身心的端正,这也正培养出了一位仁义聪慧、贤明长寿的开国君主。

(周朝开国皇帝周文王)

古代还有很多胎教培养的成功例子,如孕妇为了培养肚中孩子的性情,以身作则,不去感受世间的恶意,不去听一些淫声,更不口出狂言或说出一些粗鄙的话语。

5、 结语

与古人的优生优育做法相比较,身处科技发展水平较高时代的我们,不得不对他们产生敬佩。虽然他们的优生优育做法距离我们现在有了很久的时间跨度,但是依然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当然不能只是佩服。除了敬佩他们那一套系统化的优生优育做法,我们也需要不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完善我们现在的优生优育的体系。

参考文献:《妇人大全良方》、《景岳全书》、《金匮要略》、《女学篇》。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