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组部决定将村(社区)“两委”换届调整到2021年与县乡换届同步进行。今年4月中旬,新蒲新区礼仪街道印发《关于优化设立村(社区)党组织和优化调整村(社区)干部的实施方案》,于5月初正式启动村(社区)党组织和干部优化调整工作。
短短一个多月,礼仪街道通过充分摸排调研、分析研判,基本完成所属6个村(社区)党组织和干部优化调整工作。 选优育优 引领发展 自启动村(社区)党组织和干部优化调整工作以来,礼仪街道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以包村(社区)领导为组长的6支调研摸排小组,对所辖6个村(社区)党组织及村支监“三委”成员(含在村〈社区〉各类聘用人员)、农村优秀年轻无职党员(40周岁以下)进行一次集中摸排调研。 通过召集村支监“三委”成员、村(社区)聘用人员、派驻人员、组级党支部书记、村民组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街道居民代表会议代表、优秀年轻无职党员召开座谈会集体谈话、个别谈话、走访、联审联查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各村(社区)党组织运行管理及班子成员履职尽责、廉洁自律、工作作风、品德品行、作用发挥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村(社区)优秀年轻无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就业情况等。
结合集中摸排调研情况和村(社区)提出的分流建议,礼仪街道召开党工委会议逐村分析研判。在优化调整过程中,礼仪街道注重从本村(社区)优秀现任村(社区)干部、致富能手、复转军人、专业合作社组织负责人、农村经纪人、返乡大学毕业生、乡村医生教师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同时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土生土长、素质好、有见识、有本事、有业绩、对家乡有感情、愿意回乡服务的经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在外创业大学毕业生等回村(社区)任职。 “我们要选出能够带领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的干部。”礼仪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李珣表示。 人员分流 人尽其用 为选优配强新的村(社区)干部队伍,礼仪街道注重把政治立场坚定、坚持依法办事、善做群众工作,甘于奉献、敢闯敢拼、作风民主、群众拥护的优秀年轻无职党员、致富能手、返乡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选拨为村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
街道党工委按照新蒲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明确的村(社区)6-8人职数,在现有村(社区)干部的基础上,及时抓好优化设立调整工作。村(社区)“两委”成员原则上实行“交叉”任职,村(社区)监委主任须由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按照不低于35%的比例,实行村(社区)书记和主任“一肩挑”。村(社区)“两委”成员空缺、自动离职、死亡或因扫黑除恶被撤换的,从优化设立后的党组织班子成员中明确人员代管,全面补齐配强。针对各村(社区)干部聘用人员较多的情况,采取考试考核等方式,在职数范围内择优选用,对没有选用的稳妥清退。
在认真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积极保障分流后村(社区)干部的福利待遇问题,结合干部年龄、学历、个性特征等,对现有村干部选择留任、新社区、村集体公司、考试考核、清退等方式进行分流,保证人尽其用。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通过优化调整,礼仪街道6个村(社区)干部职数配备共39人,已全部调整到位。调整后,书记、主任“一肩挑”占比50%;村(社区)“两委”交叉任职14人,村(社区)监委会主任由村纪检委员担任;党员干部33人,占比89%。25-35岁14人,36岁-45岁11人,46-55岁14人,56岁以及上0人。本科文化2人,大专文化18人,中专文化5人,高中文化8人,初中文化6人。 建立干部档案 实施长效管理 据李珣介绍,街道党工委在村(社区)党组织优化设立和村(社区)干部优化调整工作结束后,将采取集中座谈、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适时对各村(社区)“两委”班子运行情况、成员履职情况进行考察,对不适宜、不胜任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及时作出调整。 同时,礼仪街道将制定村(社区)干部管理实施方案,建立村(社区)干部工作档案,对村干村(社区)干部实施长效管理,以强化对村(社区)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 以本次党组织优化设立和村(社区)干部优化调整为契机,礼仪街道将着力建立完备的优秀年轻无职党员数据库将优秀年轻村(社区)“两委”干部培养成村(社区)主要干部,将优秀年轻无职党员培养成村(社区)干部,为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奠定人才基础。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徐春燕
编辑 孟锦群
编审 郑德忠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