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我不禁忍不住思考当代年轻人面临的问题和社会需要的担当是什么。我是接触中国年轻一代青年最前线的人,从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上,我也能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压力和问题。相比于过去任何年代,可以说当代的大学生发展的环境是最为优质的,没有近代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骚扰,没有为争取民族独立冲锋陷阵的流血。有的全是来自社会的优待,来自家长的悉心照顾,而就在这样的年代里,我们的年轻人真的没有担当了吗?我们的这一代人青年人真的比我们认为的要差吗?当代大学生会“垮掉”吗,担当和责任在哪里?下面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我们分几点具体分析一下。
当代青年并不轻松,问题不再单纯,而是更复杂
我碰到很多因为学生问题来学校找老师的家长,对于这一代年轻人家长不懂他们想要什么,而一昧的一厢情愿的付出,似乎是这一代年轻人家长的“通病”。对于孩子来说,在高中还有一个学习的思想约束着他们,但是在大学里,很多孩子之间的差距也就彻底的拉开了。所有的孩子都会面临从学业、工作和心理3个方面的问题。而因为这些问题在当代发生在他们身上,所以也就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他们,从内而外的改变。
一、关于学业
现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读研、读博越发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在我们好多人的眼里好像是“百花齐放”的,却不再是“百家争鸣”的了,急功近利是主旋律。
“百花齐放”,可以理解为,因为自媒体的发展,导致现在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的改变,文章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含蓄,表达我爱你只能跟阿Q对吴妈说的那句“吴妈,我想跟你困觉”一样不带韵味。对于短视频全都是一群喜欢表达自我的“疯子”的表演,不过他们也还是热爱生活充满正能量的一群人。我们的学生整天从媒体耳濡目染是罗志祥人设颠覆,某网红一夜暴富的新闻。所以大家也纷纷开始效仿“下海”,自媒体领域里无论是图文还是视频,学生占了半壁江山。
“百家争鸣”,可以理解为,学术学业上的造诣,现在任何的科学家的工资收入和科研收入都比不上一个三线演员的收入。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大家能够切实看到的情况是,越是被主流媒体说的高尚的职业,似乎越来越成为弱势群体的集聚地。假如大学毕业后你去做了老师,你将面临被学生威胁,被学生骂还不敢还口的境地,而且工资往往是3000元~5000元一月,仅仅维持温饱;加入你去做了医生,救死扶伤为己任,但是自己的生命安全却时刻受到医患的威胁。所以,当代的大学生普遍不再去拼我可以成为对这个社会做出有多大贡献的人,而是去拼我能得到什么。毕竟连大科学家或者屠呦呦都比不过一个网红收入高,待遇凡夫俗子来说,更是望尘莫及了,所以变换生存渠道也是自然发生的。
二、关于工作
我是一名80后,我曾经的愿望就是毕业后可以走出我们村子,做一个老师,于社会我的价值在教书育人,与自己我的收入可以稳定,孩子可以有个安稳的家。当代大学生则不这么想了,从我了解的学生中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工作是否“跟钱近”,这个工作“朕”是否喜欢。
“跟钱近”,如果回到战争年代,大家只是为了生存,有些人背叛祖国做起了汉奸走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牺牲了民族利益,但是回到现在来说,对于工作的追求,大家完全是以金钱为导向的。今天人工智能(AI)是风口,我的学生就要我给他们讲人工智能涉及的领域和发展方向;明天区块链又火了,又有学生问我这个东西怎么搞能捞到第一桶金……太多太多的急功近利的宣传在诱导和折磨着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再也不会有人跟我们那个年代的学生一样,为了保研名额,为了考验学校从大一就认定一个方向不变的孩子了。
“朕”喜欢,由于计划生育实行的好,现在这批00后多是属于独生子女,真真切切的小皇帝。我们班有几位学生,由于在实习单位遇到工作上的困难,竟然会以“不喜欢”为借口走掉,而其他同学顺利解决实习中遇到问题后,他会冷冷的来一句“其实,我也可以,只是比喜欢而已。”,过分地自视甚高导致这些孩子好高骛远,认不清现实和幻觉。似乎全世界还在围绕它们运转,越来越多没有担当和责任心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
三、关于心理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段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意思说说,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而我所看到不少学生也有“类似庄子”这种习惯,整天在梦和显示之中切换,全世界都与他们无关,从而孤僻成为了主旋律。
我不否认初高中应试教育是否对孩子性格有影响,我也不否认网络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但是从大概率上来说,我们大部分人促成了孩子的这种性格的形成,特别是技术的进步。可以总结说来就是,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但是强行分割了你我他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们班里现在部分孩子对于集体活动的漠不关心,让我这个老师很是不理解,也很痛苦。不过,整体来说,大部分孩子还是健康的。如果现实是庄子,那么蝴蝶就是网络了,我们这些教计算机的老师就属于时空隧道的建设者了。
四、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古人曾说“人立于世,无非担当二字”,也有很多的教育家提出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但是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生活环境不同,造就的个人千差万别,所以后来归结起来又回到了“担当”二字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高晓松怒批“清华男神”梁植的奇葩找工作言论,高晓松一吐为快,甚至对梁植彻底否定:“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在这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 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其实,我觉得大学生当中还有无数个“梁植”,有很多学生都会是高晓松所说的“急功近利”,以及我们眼中的“现实”。钱理群教授说过:“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但是他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来做。我反倒觉得,以上我们站在社会人的角度所看到这些“问题”,在以后可能就不是问题了。如果大学还是以初高中那种方式来对待和教育孩子,让他们“规矩”的为了完成了我们想象中的一切,认为的制造一条现在看上去“正确”的路让他们取走,似乎就完全背离了大学之精神。最后我又想起来了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喷泉那里的石刻《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一代人有一代人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未来的事情是我们现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当代的年轻人是在我们这么多代人努力创造的社会中造就的年轻人,我相信他们会比我们之前的任何一代都要强,问题我们能看到,我们也需要指出来,改或者不改看你们自己如何选择。但是,至于历史如何去发展,就请交给当代这些年轻人吧!衷心的祝愿同学们,五四青年节快乐,愿你有担当,并有所成,为自己的理想尽力而为,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少年强则中国强。
(我是@小可智造,一个普通的高校老师,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