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百强区榜单出炉
广州共有九个区上榜
上榜区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天河、黄埔、越秀更是跻身全国前10!
看看你所在的区有没上榜
8月17日,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21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年赛迪百强区》,广州共有九个区上榜。
其中,天河区、黄埔区、越秀区三区位列2021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前10名。白云区、番禺区、海珠区、南沙区跻身前50名。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2021.08
广州9个区登上中国百强区榜单
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榜单显示,全国百强区榜上广州占9席,其中天河区排第2位,黄埔区第7位,越秀区第9位,属“第一梯队”。
白云区、番禺区、海珠区、南沙区分别位居第30、31、36、42位,以上7个区跻身榜单前50名行列。此外,花都区位于第58位,增城区为2021年新上榜百强区。
数据显示,从百强区分布城市来说,广州有9个区上榜,居全国城市首位。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2021.08
在全国“百强区”前十名当中
广州市占据三席
分别是:
天河区第2位、黄埔区第7位、越秀区第9位,
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
这些区凭什么上榜百强区?
一起来看看
天河区
(第2位)
天河区已连续5年上榜百强区。作为广州“经济第一强区”,“十三五”期间,天河地区生产总值跨越2个千亿级台阶,从2015年的3432.8亿元增长至5312.8亿元,总量占全市比重从19%提高至21.2%,连续14年全市第一。
天河区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0%,金融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规模以上软件业年营业收入比2015年增长2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比2015年增长5.4倍,数量全市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43%。202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万元,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称号。
结合国家、省、市赋予的定位和任务使命,天河区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世界级中央活力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的远景目标。
黄埔区
(第7位)
黄埔区近年来科技创新活力迸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十足。“十三五”时期,黄埔地区生产总值超3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8000亿元,财税总收入超1300亿元,5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全国经开区第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二。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黄埔”实力)
经济实力强
今年上半年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地区生产总值1909亿元
增长16.1%
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
广州市第二和第三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半年
突破40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首次
突破900亿元
财税总收入首次
突破700亿元
各项主要指标全部实现
两位数以上增长
经济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产业项目牛
“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进展顺利
统筹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
500个项目上半年投资788亿元
完成全年计划1291亿元的61%
中国新基建产业园等
93个项目开工建设
开工率62%
新引进华南总部等
优质招商项目55个
其中百亿级项目3个
上半年举办
三次重大项目集中动工签约投试产活动
、国际疫苗研发
和生产创新示范基地等
227个重大项目集中动工
△位于知识城的
省第二季度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
刘斌 摄
营商环境优
自获批成为广东省首个
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以来
黄埔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
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
设立北上广深四个特大城市中
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局
广东省首个行政审批局
全国首个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
全国唯一单设区级知识产权局
对标最高最好最优
升级营商环境改革4.0
出台168条具体措施
着力打造系统化、市场化、
国际化、法治化、高效便利化的
“黄埔Smile”营商品牌
改革举措在国家级开发区中走在前列
城市活力足
在黄埔
交通线网四通八达
教育医疗全套配齐
便民服务触手可及
绿野仙踪近在咫尺
这片潜力无限的热土
活力四射,魅力无穷
每年10件民生实事兑现到位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
基础服务扩容提质
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8%以上
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好满足
△吴伟平摄
在教育方面
北师大广州实验学校、爱莎国际学校
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广州实验中学
先后建成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知识城校区)等
优质教育资源加速集聚落地
黄埔教育高地更加牢固
黄埔教育品牌更加响亮
△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
△广州实验中学宿舍楼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知识城校区)效果图
在医疗卫生方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知识城南方医院、广医妇儿医院等
一批高等级医疗设施加快建设
高质量构建城区15分钟
农村(村改居)地区30分钟医疗服务圈
深入建设健康黄埔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在交通方面
地铁21号线
有轨电车1号线建成开通
黄埔区开启
“地铁+公交+有轨电车”
无缝衔接模式
△邓志伸 摄
“八纵八横”骨干路网
地铁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
有轨电车2号线提速建设
黄埔高铁站、知识城高铁站
鱼珠枢纽场站强势布局
未来将融入
“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越秀区
(第9位)
“十三五”时期,越秀区地区生产总值跨入3000亿元“俱乐部”,经济发展结构与能级显著优化。报告显示,广州越秀区在经济密度方面处于领先位置,产业经济高度集聚,是广州技术增长中心。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出台“钻石29条”“越秀金卡服务”等政策体系,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项目72个、总部项目60个,税收亿元楼宇从45栋增加到65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近七成。
未来五年,越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将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将建成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核心区,为广州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白云区
(第30位)
根据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今年上半年,白云地区生产总值1158.79亿元,同比增长20.2%,总量位居全市第四,增速全市第一。同比增速高于广州(13.7%)、全省(13%)、全国(12.7%)平均水平。
今年上半年,白云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62.68亿元,同比增长23.8%,两年平均增长12.6%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92.05亿元,同比增长20.9%,比全市高2.7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7.3亿元,同比增长22.4%,比全市高3.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