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干区教育局局长徐晖:打造升级版的教育“新共同体”,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和均衡
江干区,近几年杭州主城区教育规模扩张最快的城区之一。
发展的速度有多快?先看一组最新数据——
2018年,江干区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达到了9288人,增量22%,且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2019年小学入学人数预计将破万。同时,江干区连续两年新教师数量突破600人。新生入学人数以及新教师入职人数,都已冲到杭州主城区的前列。
随着钱江新城、城东新城、艮北新城等区域建设的快步推进,一所所学校在这里孕育、生长。如今,江干区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总数也刷新到了117所。
这对江干教育来说,是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不少严峻的课题。
如何守住老校,办好新校,让家长对家门口的学校满意?如何快速地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在坚守和突围之间,江干教育人始终在路上。
江干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晖
徐晖,江干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今年是他担任局长的第七个年头。作为近年江干教育快速扩张的亲历者,他说:“以前,大家更多关注这个城区建了多少所漂亮的新学校。但现在,家长更多关注这所学校好不好,能不能更好服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区委、区政府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学校的内涵建设。随着人口大量的导入,我们也看到了大家对于优秀教育资源的渴望。所以在学校数量增长的同时,我们力求做到量与质的同步提升,保证教育的均衡和公平。”
采荷二幼的孩子们,欢快地接起飘落的桂花。
名校集团化的升级版
江干区打造教育“新共同体”
如何做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这是每一个城区都在努力破解的课题。江干教育摸索出来的路,就是打造教育“新共同体”。
12月1日,在杭州市2018年度区、县(市)特色创新项目“回头看”中,江干区的《打造教育“新共同体”探索教育治理新实践》项目,是十三个参评项目中唯一的教育类创新项目。
相比其他行业,教育更像是一块需要默默守望、耕耘的土地。要在教育中谈创新,实属不易。
从2013年开始,江干区委、区政府正式提出打造教育“新共同体”,探索教育治理的新实践,根据区域个性化的特点来设计、全新打造。教育“新共同体”通过四个发展阶段,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五种典型模式,即教师研训共同体(笕桥彭埠区块)、院校合作共同体(九堡区块)、名校新校共同体(丁桥区块)、托管体制共同体(钱江区块)、区域联盟共同体(凯旋区块)。
如今,教育“新共同体”已经覆盖全区八个街道48所中小学,成功打造了采荷、东城、凯旋、天杭、濮家、省教科附校等一系列教育品牌,普惠江干近100万居民和近10万名学生,义务教育优质覆盖率从2015年的92.8%增至现在的96.3%。
徐晖局长说:“在一次专家会议上,大家对于教育 新共同体 的讨论十分热烈。当时,我还被一位专家追问,我们的教育 新共同体 到底和各区都在做的 名校集团化 有什么区别,这个共同体又 新 在哪里?当时,我是这么回答他的:这是名校集团化的拓展、延伸,是名校集团化的升级版。”
接着,他将理由娓娓道来:“原来的名校集团化,更多是一种点状的拓展,从一个学校拓展到另一个学校。但是我们的教育 新共同体 是区域型的、集团型的拓展。一些原本相对较薄弱的学校,能够通过聚合学校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有助于形成区块教育品牌。”
“第二,名校集团化只有一种形式,就是名校的拓展。但是我们将全区地域科学地分解成若干区块,区委、区政府在鼓励社区、街道、企业等外部力量加盟的基础上,又为我们相继引入杭师大、浙师大、省教科院、华师大、省师干训中心等院校资源,以高校介入式、名校介入式和名师介入式为主构方式,构建起了五类教育 新共同体 。”
夏衍幼儿园“三合一”运作机制下的教师研训
“最后,是管理的模式不同。过去,名校集团化的管理大多是线性的,比如教育局管校长,校长管新校。但是教育 新共同体 是一种网络状的管理。”
以杭州师范大学和杭师大东城教育集团的院校合作模式为例。杭州师范大学东城教育集团下辖五个独立法人学校,分别为: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杭州师范大学东城第二小学、杭州市东城第二实验学校。其中,集团理事会由杭师大、江干区教育局代表,以及各校校长共同组成,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林正范教授任理事长,江干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费蔚任副理事长。理事会常务理事由教育行政部门、街道、社区、企业、高校代表以及共同体学校校长担任。
教育“新共同体”又有了新形式
让各个学校都绽放自己的特色
到2018年,江干区的教育“新共同体”又不断创新、延伸出了富有活力的动态型小共同体。
12月14日,儿童哲学项目学校联盟在茅以升实验学校成立。在首批加盟的32所学校中,教育“新共同体”区域联盟的代表——凯旋教育集团的六所成员学校悉数在列。分管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师训等工作的费蔚副局长很开心地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活力的联盟。他们从自身的差异化发展出发,因为共同的兴趣聚到一起。我们教育局要做的事,就是为他们搭建平台,引进高校、专家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共同研究。”
凯旋教育集团在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的引导下,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儿童哲学探索。这一次,凯旋教育集团带头组建儿童哲学联盟,邀请了杭州各城区,以及全国各地对儿童哲学感兴趣、有研究的学校,组成了一支新的联盟。
儿童哲学项目学校联盟的建立,形成了跨区、跨市、跨省的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群”,这是一种由若干学校以同类型项目为纽带,集结成群,共同研发而组建成的共同体。联盟的建立,拓宽了儿童哲学项目的辐射面,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半径,是江干教育“新共同体”理念的深化和拓展。在江干,还有STEAM课程、全景课堂等项目的“协同发展群”,这些都已经成为推动区域课程改革,满足多元教育需求,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茅以升实验学校的STEM+校本项目式学习
在江干,类似儿童哲学联盟这样的主题式联盟,已经孕育有七八个之多。以凯旋教育集团为例,集团牵头创立的创客工作室、项目学习工作室、STEM教育联盟,都是教育“新共同体”的新延伸。
T型教师培养体系全覆盖式培养
新教师后劲十足
今年十月份开始,杭州各区教育局陆续挂出招聘公告,一年中规模最大的“抢人战”打响了。其中,江干区招聘需求总量仍超过600人,这个数字放在整个杭州,也是十分罕见的。为了吸引优秀的年轻老师,江干还推出了青年教师集体公寓,为工作三年内、非杭州户籍的单身青年教师提供住宿场所,这能为新教师分担不少压力。
肯定有人要问了,这么年轻的队伍,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怎么用好这批年轻人?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费蔚副局长说:“在教师培养上面对如此难题的,或许只有江干。现在江干教师队伍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大,江干区连续两年新教师数量突破600人,明年这个时候,教师的总量会超过六千。江干的教师生态还有一个特色,35周岁以下的教师占了70%以上。不过,这也意味着,在这些新生力量的推动下,江干教育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培养好这些年轻教师,能为江干教育后期发展奠定基础,还能激活出老教师再次出发的动力。在我们的新教师队伍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在今年的杭州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上,采荷实验学校谢振宇老师、夏衍初级中学潘宁宁老师以综合排名第二、第四的好成绩荣获一等奖,并获得杭州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杭州市采荷二小何方亮老师获综合成绩一等奖第一名,被授予杭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十二五”末期,江干区规划了一个T型教师培养体系。横轴指的是培养的类别,涵盖了全区所有类别的老师,落实了全员培训、新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培养、班主任培养、干部培养、民办学校教师培养、培训者培训等措施。
纵轴指的就是分层培训,针对重点群体进行深度培训。比如对骨干教师、班主任的层级评定,评定通过后,会给予一定的津贴和保障。还有一个重要群体就是新教师。作为一名江干的新教师,在通过招聘,但还未正式入职前,就会到学校进行前期的跟岗、顶班和浸润式培养,让新教师缩短适应期。
杭州市夏衍中学2018学年
“青蓝结对”项目五年内新教师合影
入职后,每位新老师都会经历一个新教师的3+2年培养计划,磨练新教师的基本功,规范教学常规。头三年里特别优秀的老师,还可以破格评为区教坛新秀。直接从新教师中推优,这对新教师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在这个激励措施下,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新教师。
天杭教育集团的张琦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2011年8月入职以来,张琦就和每一位新教师一样,不断被关注、被激发、被鼓励。入职不到三个月,她在区内、校内的基本功技能比武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杭州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在三年新教师培训计划后,她凭着三年考评全优的成绩,被直接推荐为区教坛新秀、区第三层次骨干教师。2014年,也就是入职第四年,她就在杭州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也是获得这个奖项的最年轻教师。
她说:“其实我还记得在新教师 开学第一课 时自己庄重而无比激动地念诵着江干教师精神的场景,那时候的自己,还是教师培养体系中一个飘忽不定的坐标。好在慢慢的成长之路中,始终有区级各类专业的培训和为我们私人订制培养模式的天杭 旭日学校 支撑着我。让我明确了自己的下一步方向。 ”
今年,刚刚在新锐教师一期班中结业的她,正在准备重新出发,向自己的下一阶段出发。
越来越多的家长
安心让孩子读家门口的好学校
近年来,江干教育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也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默默耕耘,并且尝到了一些甜头。
徐晖透露:“现在,我们正在打造初中教育的高地,可以说,现在江干公办初中的发展势头非常好。”
来自一组数据显示,不论是初中学业水平检测,还是中考,大部分江干区公办初中都领先于杭州市平均水平,且学校间发展均衡,并没有出现一枝独秀的情况。
采荷中学鼓圈社团
能够开创出这样的局面,要得益于江干区的课程改革。
在这方面,江干区的成绩拿得出手,且很有底气。近两年内,江干区教师在课堂教学评比中的成绩十分抢眼:13门学科获市学科课堂评比一等奖,11门学科代表市参加省优质课评比,9个获一等奖。初中、小学信息学科获第五届全国优质课展评特等奖。
学习这件事,正在江干的课堂上发生改变。江干区提出了“四为课堂”理念,即以生为本、以标为纲、以学为主,以导为方。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江干不少学校都探索出了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课堂特色。
以公办初中为例,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经过十年探索,用we-课堂给出了答案。
在笕桥实验中学,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全班学生分为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还不忘和身边的同学进行互动,每位同学都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而老师则站在一旁,成为“导助”学生学习的配角,他只出现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刻,适时进行点拨,并对小组作出评价。
而丁兰实验中学,则借用智慧教育手段,利用“互联网+PAD+同屏技术”等新技术的支持,打造出“丁兰模式”。
以一节初中科学复习课为例。课前,教师会利用电子书包向每个学生推送自主学习包,把需要复习的重要知识点转化为问题;课中,教师可根据课前反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在课堂练习中通过电子书包自动批改和统计反馈,及时查看正确率及错题统计,提高教学互动性;课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进行个性化辅导,通过自动批阅和统计功能及时获得作业反馈,再回归课堂讲解。
这样联通课前、课中、课后,实现课内外循环的模式,让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学生,也对学习更加有兴趣。
同样的探索,还有很多,比如杭师大东城中学先听后上,四备三思的“思维课堂”、“选教走班”,景芳中学侧重学习组织形式改进的“意义课堂”,四季青中学侧重教学设计改进的“六维课堂”、“选教走班”,浙江省教育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两卡两学”等。
这些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在中考成绩上有所体现,还使得公办初中校际间的均衡度日益提升。
除了中考成绩以外,江干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非常好。在杭州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中,江干区的中学已经连续4年蝉联第一名;2018年,江干区4名学生(杭州市共13人)被省海军航空实验班录取。
在2016年-2018年杭州市初中学生课业负担及家长满意度调查中,江干区评估结果已连续四年超过市平均值,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安心让孩子读家门口的好学校。
春芽实验学校运动会
学校建设越来越追求功能化
江干校园会越来越灵动 让学生随处可学
让我们回过头来,一起看看江干区这几年的扩张速度:
2011年-2015年,江干区新建成各类学校、幼儿园31所;
2016年,江干区交付使用7所学校、幼儿园;
2017年,新增10所学校、幼儿园;
2018年,启用中小学、幼儿园15所,开工建设中小学、幼儿园14所。
2019年,江干还将有10所学校、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
徐晖说:“根据2019-2021年校(园)建设行动计划,江干区这三年还要建设65个学校项目,所以仍在持续快速扩张。早几年,我们会更关注学校数量,但是现在会转向关注学校的功能性、建筑形态。”
这两年,江干不仅新建了许多漂亮的新学校,也对一些老校区进行了局部改善。今年9月,濮家小学全新亮相的蓝色操场,作为老校区建筑形态改建的代表,惊艳了不少人。
濮家小学笕新校区农场采摘义卖果蔬
徐晖说:“对于江干来说,单纯去看学校数量的概念,已经过时了。我们现在更加注重学校的布局和功能性,要把一个校园做漂亮、做灵动。比如濮家小学笕新校区利用屋顶改造成的生态农场,南肖埠小学的木艺创客空间,丁蕙小学的 三生场馆 等等。
在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中,我们同样希望能把学校的功能性做好,让孩子在校园中随处可学,感受到家的氛围。这件事,我们也会持续关注下去。”
采写/制作 张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