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身心疲惫,自己一片痴心,红楼梦在情感生活里给予的较大包容
我们常说,三个人的世界太紧凑,别硬挤。
三个人的探戈,不太好跳,其中身心疲惫,他人懂不了。
《红楼梦》第三十回里,宝黛钗三个人一场场有声的较量,敏感性的王熙凤也只嗅到了辣味,他人只看过个热闹,至始至终并没有懂得这是一场场什么样的交锋。
在三十回中,始终以高情商、高修养自居的薛宝钗,提升了一直以来的人设,当着贾母大伙的面,怒了,还怼得人当众出丑。
当然了宝钗再怒,也不会耍赖唾骂,宝姑娘的修养,不允许她做泼妇状,但她言语的尖锐对决,辛辣讽刺,也让人大出出乎意料。
自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求亲归来后,宝黛爆发了一次大争吵,宝玉立即砸了玉。
砸玉反映的是宝玉的态度,对“金玉良缘”的抵抗,什么劳什子,砸了了事。
此次争吵,挑明了大伙儿心照不宣的事,也让宝黛两人间因知道而越来越亲密无间,连凤姐都戏说两人,像黄鹰抓到了野鸭的脚,是扣了环的无法分。
这一个玩笑话,当然了让贾母欢喜,大伙凑趣,但王夫人和薛宝钗呢?
薛宝钗的反应非常出人意料。
自从清虚观回归后,三人在贾母处初次见面,被很多人嘲笑的宝玉,正觉得不自在,便搭话宝姐姐,想要叉开话头。
”“兄长好日子,偏生我又坏,没有其他礼节送,就是不可磕头。弟弟不知我病,反像我懒惰,推故未去,倘或明日烦恼,亲姐姐帮我辨辨。”
常有的一个话茬,由于宝玉黛玉吵架,无意中,宝玉推说身体不好,宝钗自然明白,说起平常,宝钗自然明白,说起平常,宝钗不知道如何处理,可又是怎么回事:
"你便要走,也怕惊扰,何况身不妙,兄弟日日一处,藏着这一心,倒生分。"
这个句子一听,就有一些讥笑后的比喻,显得生涩、客套。
黛玉只好问:
"亲姐姐为什么不在戏里?"
宝钗回:
"我怕高温,看了两出,很热,要走,客又久了,我少不得推的身上不太好,来了。”
宝钗这句话带机锋啊!
见平常,但若与宝玉先前的告罪相联系,便立即打宝玉的脸。
宝玉说自己因身体不好,所以薛蟠的生日也没有出现,宝钗说她怕热不愿意去听戏,所以自己不愿意听戏。丫头纯粹地嘲讽宝玉,这张脸简直打得啪啪啪啪,宝玉现场更是觉得可耻。家庭里,说起有涵养的人,即使 吵嘴,也不立即,弯转弯,弯弯。
黛玉这个小孩子,本来就经常脑洞大开,言辞粗鲁,被骂得面目全非,口快一句:
「怪不得她们拿亲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祛热。」
这话,立刻惹恼了薛宝钗。
杨贵妃不管世人怎么看,但当时,却是稳重的反面典型啊,开始与公公乱伦,后与养子安禄山传出暧昧关系,结果是一位弃女,结果却是一位孤家寡人。
黛玉把她比作杨妃,设想宝钗本来也是进宫秀才,这句话引起的思绪的确让人抖三抖,宝钗现场大怒。
庚辰本写:宝钗听闻,不由自主大怒。
程乙本:宝钗听闻,立刻脸红了,回思了一回,脸也愈下不去。
但是全身的修养,还是不能让她立刻甩脸,或者像黛玉那样大发脾气,只是忍不住笑了几声:
"我反像杨贵妃,只是没有一个好兄弟、好兄弟能做 做得杨国忠!
这话含糊不清,硝烟味挡不住,也是宝钗第一次在旁人面前如此粗俗的贬低。
再说一遍,宝玉却有个姐姐是元春在宫中当妃的呢,若将元春比作杨妃,那宝玉就是杨国忠,这一反攻,就不必打脸了。
三个人难熬,一人一念情,87版《红楼梦》在感情生活中给予的较大 理解。
这里插入了一个小小的关键点,也是创作者的神笔。
怡红院的小妞靛儿,折扇不见了,进屋来找,偏巧谁也不谈,就问宝钗,也很有意思,不知曹公是什么情意?所知道的仅仅是宝钗的气。
”“你要小心!你们再三怀疑我,旁边就是你们素日嘻嘻哈哈的姑娘们,你们应该问问你们去吧。”
平时宝钗,不容易那样说话,品行、语调都很凶,能够用 来形容质疑,你怎能怀疑我?要怀疑也应该猜疑和你们嘻嘻哈哈的人走,这一刻,也许宝钗喝问的不是靛儿,只是宝玉,黛玉也归到了“素日嘻嘻”的队伍里。
此回为“宝钗借扇机双敲”,可谓画龙点晴。
这是宝钗吗?她绝不是平日的薛宝钗!
见过宝钗心态的转变 ,也能认出宝姑娘在这里一回失态,失态,性子压不住,三个人的全球,实在是太惨了,这三个人的全球,实在是太苦了,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无可避免的又让我们怀疑,情商高,待人接物最好的薛宝钗,这个时候,贾母和很多人都面面相觑,那是什么意思呢?
谈起这回事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怎么一句“杨妃体丰祛热”就要把宝钗彻底抛开平常的礼仪知识姿势?还是怪小姑娘?
为了理清这个原因,或者可以参考一些评论者的观点 。
不少学者认为,以前去清虚观打醮时,张道士就给宝玉定亲,这本女书中并没有说破姓谁,但每一个方面都有过破姓的倾向。但贾母一口拒绝,宝玉还因此砸了玉,莫非明目张胆地抽脸。
如果是宝钗,那么提亲被拒绝,薛家镇还需要住在贾家长,还需要来对付贾母,迫不得已看被很多人调侃“扣了环儿”的宝黛,薛家镇还要看贾家,还要看贾家,还要看贾母,才知道是什么意思。
宝钗从来不是好各相的人,她有她的骄傲,看她是否愿意跟你争强。
宝玉看到宝钗吃瘪了,便觉得很开心。宝玉看到黛玉高兴,也很高兴,宝钗在外面抵触了二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三人的世界,因恋爱关系越来越真的好繁杂,各自心中都是有难熬的。
场面愈来愈尴尬,黛玉想叉起腿来讨论话题,问宝钗看过什么戏,那知宝钗就说看过武松骂宋江,然后又把她的腿给弄坏了。这样指桑骂槐,立刻将宝黛二人羞得满脸霞光,不怎么好发。
我说,三个人中间的那个,谁能插进去?即使是善于察言观色的王熙凤,也只是嗅出了炸药的甜味,她的判断力告诉她这里无疑有什么事,就说:“你们谁吃过了姜片,那么火辣辣。”但不知道到底,别人也是一头雾水,不可自己动手。
这场战争,表面看宝钗完蛋了,可实际上?宝钗的苦恼已在她的虽胜犹败之中,仿佛也证实了她的结局。
三个人难熬,一人一念情,87版《红楼梦》在感情生活中给予的较大 理解。
这是讲三个人拥挤,三角关系烦恼,三个人难熬。
那两者之间呢?
谁来念情?
回中还有一处闪光,那就是一个人的念情。
宝玉觉得无聊,便在荣国府游荡,遇到一位女孩在蔷薇花架下划“蔷”字。
女剧作家,爱上贾蔷这个公子,无人述说,也无人述说,只有一个人在炎热的下午,在地上一个划着“蔷”字,疏解自己内心的摧残。
《红楼梦》一直很感人,还在于它写出了不同人在情感中的无可奈何和摧残。
「年官划花痴与局外人」,龄官划了几十个字,痴迷地划了几十个字,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爱中,还没有觉察到。
这种痴迷,让“不知不觉也看痴了”的宝玉的心绪,宝玉在感情的世界里也是一肚子烦闷,也是有他忘不掉、也不敢去想的人,他觉得自己也会躲雨,没想到自己会躲雨。
非常简洁的界面,但还停留在《红楼梦》中的经典,红楼都是痴人说梦,梦外做梦的异想天开,在不一样的情感世界里熬煮。
宝玉没有人为他的心事,黛玉很难熬出病痛;
黛玉对自己心仪的情人,自己却无精打采,也熬出了一肚子的忧愁;
宝钗只想为自己谋得更强的发展方向,为这些求之不得,也是在艰难中,挣脱;
姑娘们,穷公子们,红楼里的过客,各有各的苦恼和摧残。
或许,在感情的世界里,心会掉入摧残的陷阱,牵动心肺,越固执,越难熬,要想的越大,就越难熬。
三个人难熬,一人一念情,87版《红楼梦》在感情生活中给予的较大 理解。
“红楼梦”的卓越,也在于它给予不同阶级的人们,以更大 的理解。
她懂得,宽容一切的不易。英雄,低贱的平凡人,每一个人在各自独立的方面、各自的情感生活中,承担各自所要想的事物所造成的摧残。
假使曹雪芹在这去了经年之后,想起了他的一生,那么,在这段回忆中,他有过多的思念,照亮了他生命的人,他遗憾的人,他在回忆中懊悔,重尝着甘苦。
人世间的痛苦和欢悦或许就是这样,一直如影随行,痛苦并快乐,在不一样的环节中,需要分别品味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煎熬中的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