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宣武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除了使患者的血糖升高或者降低,也会使患者的情绪涨落不定,情绪问题如影随形,严重时还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得了糖尿病后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
01、拒绝
否认自己患有糖尿病。
02、愤怒
认为糖尿病不应该发生在自己身上。
03、自责
认为是由于自己以往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04、恐惧
将糖尿病想象的过于可怕,想到今后的各种并发症等,认为自己的生活将大不如前。
05、抑郁
被各种严格的限制击垮,沮丧,无助和无望感。
这些心理问题会引发很多不良情绪。当您产生了缺乏愉悦、失去兴趣、长期失眠、自卑自责、不愿交往、常感到空虚等症状时,请警惕,此刻您可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的帮助。这些不良情绪的反复会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所影响,造成恶性循环。
不良情绪
产生了不良情绪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去应对它。
如何应对
01
“接受”是第一步,“接受”可以改变糖尿病。调试积极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于疾病不过度关注也不满不在乎。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不让心情左右病情。
02
应向专业的医护人员了解疾病的起因,治疗过程以及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帮助自己降糖,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3
转变心态,糖尿病的发生实则是为身体的健康敲响了警钟,通过改善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及正确治疗可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情况。
04
改变,在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及了解自身的不足的基础上,在生活中做出改变,达到控制疾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健康长寿的目的。
我们要认识到糖尿病是长期存在且不断变化的,它不仅会影响您自己,还会影响与您共同生活的每一个人。对于糖尿病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应该要有所准备,并及时自我调整,以帮助您维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应对心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保持健康生活状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
尊敬的图片作者,您好,医师报全媒体平台已经按报社标准为你准备了稿费,请您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