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这一条锦囊。如果你最近经常做噩梦,确实会比较难受,也会迷惑,为什么我会做这样可怕的梦。但可能你不知道的是,噩梦它其实也是一个信号,在提醒我们当下最迫切的事情。只有我们去面对它,处理那些问题,噩梦才会快速消失。
1. 噩梦所传达的信号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做梦是人在睡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
噩梦则是内容恐怖的梦。我们一般常做的噩梦包括:被人追杀、无法逃跑、迷路、高处坠落、当众出丑和受伤、失去亲人或喜爱的物品等。它们会传递什么信号呢?
(1)信号1: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
弗洛伊德老爷子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但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或放松状态时,有些跟道德习俗不符、被压抑的欲望就会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得到释放。
人类每年要做 300 到 1000 次噩梦。噩梦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机制。
例如,你经常做被人追杀的噩梦,就可能在释放你内心想攻击他人或想生活刺激的欲望。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噩梦能帮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觉察现实生活中被你忽略或压抑的真实情感。它其实是白天焦虑、恐惧、害羞、内疚等情绪在夜间的释放,反而能起到情绪调节剂的作用。
当然,如果这个噩梦老出来,说明我们当下也是遇到了一些问题。而噩梦,就是在反复提醒我们要去面对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以梦为线索,找到这个可能平时在意识层面被忽略的东西。
(2)信号2:你其实在进行安全训练
也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做梦是大脑在虚拟环境中对如何处置危险情况的预演,尤其是噩梦。其实人类正是在噩梦中进行安全训练。
所以,那些危险场景的噩梦,例如迷路、高处坠落、逃跑等,就是你在训练你自己。
(2)信号3:跟生理因素有关
如果你发热、卧室空气污浊、被褥过厚、睡眠姿势不当、胸前受压等身体不适,饮食习惯不良,如晚餐过饱或饮食太少而呈饥饿状态,都会诱发噩梦。
同时,有些人喜欢在睡前看惊险、恐怖的影视或小说,让这些刺激形成了记忆表象,一旦进入梦境就容易做与此有关的梦。还有人身体有病,如头痛发烧、心脏不好造成大脑缺氧或供血不足时,也容易做噩梦。
2. 如何让自己少做噩梦
当你再做噩梦时,就可以根据上面的信号判断自己的噩梦跟什么因素有关,也就能够对症进行处理。
(1)生理因素最容易处理
第一,睡前减少不良的刺激。如果发现自己看惊险、恐怖的影视或小说时很容易做噩梦,就可以在平时多看一些健康有益、轻松愉快的影视录像或小说,避免不良的刺激在记忆中储存。
第二,睡眠前最好不要过度用脑,以免大脑皮层过度兴奋而引起梦境。例如,尽量在晚上 12 点前入睡,睡前 1 小时就尽量不要剧烈运动、看手机和工作,而是让自己逐步平静以进入睡眠状态。
第三,注意睡眠的身体姿势和周围环境。建议一般采取右卧睡眠较好。仰着睡的时候,双手双脚自然垂直,枕头不要过高。要纠正趴着睡觉的不良习惯。同时,卧室要经常打扫,保持干净;所盖被褥舒适轻柔;睡前不宜过饱过饥,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细节都能帮助自己少做噩梦。
第四,预防生理疾病。如果人体有些轻微的炎症,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往往感受不到,而炎症引起的轻微刺激在睡眠时就可能导致噩梦产生。所以,保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也能少做噩梦。
(2)接纳现实中被压抑的情绪
既然有些噩梦是我们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情绪的释放,如果要让自己少做噩梦,其实可以去接纳这些情绪。
接纳不是让你直接在现实中释放这些欲望,例如愤怒地伤害他人,而是,我们能去看到和承认自己的这些情绪,并采用合理的方式处理。
第一步:你可以记录自己在梦中的情绪。
你可以把自己做过的噩梦在刚一睡醒的时候就记录下来,重点关注自己在梦中的情绪,这些情绪可能是愤怒、焦虑、着急、害怕……,当你记录下来之后,你就看见了这些情绪。
第二步:你可以问问自己:这些情绪在告诉自己什么?
你可以抽一个时间,找一个安静的独处空间,让自己跟这些情绪相处,问问它们:你们想要告诉我什么?
如果你在噩梦中体验到的通常是害怕的情绪,但当你询问它之后,由此生出的想法,才是这个梦要告诉你的内容。比如你可以问问它:你想告诉我什么?当询问之后,你脑海中浮现的任何想法,都直接记录下来,不做任何评判。此时,它们就是这个情绪想要告诉你的内容。
第三步:找到情绪产生的想法后,进行处理。
在记录想法之后,你可能就会意识到,原来是自己对某些现实事件的想法让自己产生了不被觉察到的情绪,而这些想法,你是可以进行调整的。
例如,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白天感觉自己很淡定,但晚间却在做着被追赶逃跑的梦,在其中你体验到的害怕情绪其实就可能是你对这个考试的担心害怕。这种害怕其实就是一种信号,在提醒你让自己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考试上。
紧接着,你就可以一方面做好更充足的准备,让自己更有信心应对考试;另一方面,也采用一些放松训练,让自己逐渐归于平静,双管齐下,再让自己保持充足的睡眠,就能让自己少做噩梦。
所以,直面被压抑的情绪、找到背后的想法、合理处理,也能让自己少做噩梦。希望这一条锦囊对你有所帮助。
以上内容由"壹心理"上传发布 查看原文